新聞標題【民報】【專欄】氣候變化對台灣自然資源影響評估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氣候變化對台灣自然資源影響評估

2020-02-18 16:42
台灣面積小,但地形變化複雜,高山林立,生態系多樣性高,動、植物種類繁多,特有種生物也多。但台灣是個小島,生態上極為脆弱,容易受到擾動,在國土維護或復育上,比大陸型的相似區域困難許多。圖/擷自交通部觀光局網站
台灣面積小,但地形變化複雜,高山林立,生態系多樣性高,動、植物種類繁多,特有種生物也多。但台灣是個小島,生態上極為脆弱,容易受到擾動,在國土維護或復育上,比大陸型的相似區域困難許多。圖/擷自交通部觀光局網站

2019年再寫五十多篇有關氣候變遷方面的文章,在此議題收筆之前,大膽地,面對氣候變化對台灣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影響作評估,這也對這次總統選舉辯論議題所提及的一種回應,喚起人們對此議題的重視。

採取行動降低風險

社區、政府和企業都在努力,採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執行適應戰略,來降低氣候變化的風險和成本。雖然緩解和適應戰略,已在過去努力過,但仍未達到避免,在今後幾十年內,對經濟、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重大損害的必要規模。

氣候變化的未來風險,主要取決於今天所作出的決定。自從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負責研究與評估氣候變遷)和美國政府發表氣候變化評估以來,將氣候風險納入決策和實施適應活動的工作,顯著增加。這包括在金融風險報告、資本投資規劃等領域,制定工程標準、軍事規劃和災害風險管理;能源部門的轉型,包括天然氣的增加使用和再生能源的增多,以及中央、區域、縣市和地方各級的政策行動,正在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雖然這些適應和緩解措施,有助於減少若干部門的損害,但仍需要更直接和實質性的全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地方適應努力,以避免長期內會造成最嚴重的後果。

台灣現雖不是聯合國會員,仍遵循其指示努力,正向前行,惟仍需加油!

水資源問題必然加劇 

台灣各地供給人民和生態系統使用的水資之品質和數量,正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農業、能源生產、工業、娛樂和環境的風險和成本不斷增加。空氣和水溫上升和降水變化,正在加劇乾旱,增加豪雨,減少高山積雪,導致地表水品質下降,對各區域的影響各不相同。

台灣礙於先天自然條件和後天人為因素,水資源問題恐怕會更嚴峻,連帶也會對國人生活與經濟產生威脅。受限於集水區地質不佳,影響了水庫的使用效率。另外,全台各地超抽地下水的情況嚴重。這對於土地資源匱乏的我們來說,是相對高昂的社會成本。

降雨形態及分佈的改變,不僅衝擊了水文特性、河川流量、供水系統、灌溉及用水等,也因河川豐枯差異提高,而造成豐水期的複合性災害風險提高,以及枯水期乾旱及河川汙染問題加劇。這不僅使河川水質受到影響外,也令水資源部門的調適更加困難。因降雨不足而發生的枯旱現象,加上幾乎相同時間點上的颱風與豪雨侵襲,台灣供水吃緊的問題已是事實。台灣旱災和水災交替出現的頻率將越來越明顯,加上許多水庫都嚴重淤積,估計2030年全台水庫容量將只剩一半,這些現象都預告了,未來的「缺水問題」必然加劇,台灣必須加緊因應。

未來的氣候,持續變暖會更將增加供水壓力,並對部分地區的供水產生不利影響。雪(高山)和降雨的相對數量和時間的變化,導致一些地區的供水和需求不匹配,例如對水電生產的未來可靠性構成威脅;地下水枯竭加劇了許多地區乾旱風險;離島社區可靠和安全的供水受到乾旱、洪水和海平面上升造成的鹽水污染的威脅;大多數發電廠依靠穩定的供水來冷卻,預計運營將受到水供應和溫度升高的影響;而為過去的環境條件,所設計的老化和惡化的水利基礎設施,加劇了社會面臨氣候風險。考慮到氣候變化情況的水資管理戰略,有助於減少目前和未來對水安全的風險,但這種做法的實施仍然有限,軟弱無力。


台灣礙於先天自然條件和後天人為因素,水資源問題恐怕會更嚴峻,連帶也會對國人生活與經濟產生威脅。圖為翡翠水庫。圖/擷自經濟部水利署網站

生態系統變化中而改變 

生態系統給社會帶來的好處,如提供清潔的空氣與水、防止沿海洪水、海生作物的破壞和供給纖維、作物授粉、狩獵和捕魚、旅遊、文化特性等。它正在氣候變化中而改變,預計這些影響將繼續發生。如果我們不大幅度和持續地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話,將對某些生態系統產生變革性影響,一些珊瑚礁和海洋生態系統,已經正在經歷這種轉變。

雖然台灣面積小,但地形變化複雜,高山林立,生態系多樣性高,動、植物種類繁多,特有種生物也多。由於氣候上包含熱、暖、溫、寒,研究者認為台灣擁有的生態環境,正是北半球生態系的縮影。在整個地球上,台灣是一個很值得保育的區域。但台灣是個小島,生態上極為脆弱,容易受到擾動,在國土維護或復育上,比大陸型的相似區域困難許多。而且許多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源,一旦遭受破壞,就很難復原。在氣候變遷的壓力下,島嶼生態系受到的衝擊將更為顯著,能採取的因應對策,也因為腹地受限,將更危險、更困難。

然而焚風野火頻率增加、豪雨沖刷洪泛頻頻、昆蟲和疾病爆發變化,以及其他壓力源,預計將降低森林支援經濟活動、娛樂和生計活動的能力。氣候變化已經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及其給社會帶來的好處產生了明顯的影響。這些影響包括本地物種向新地區的遷移和入侵物種的傳播。預計這種變化將繼續下去,如果不大幅度和持續地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長期內無法避免對一些生態系統的滅絕和變革性影響。與生態系統、野生動物和戶外娛樂相關的區域遺產和生活品質的價值方面,將隨著氣候而變化。因此,後代可以期待的體驗和與自然環境互動,會與今天不同。

海洋和海岸劣化 

沿海社區和支援它們的生態系統,日益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與威脅。如果不大幅度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和採取區域適應措施的話,許多沿海區域,將在本世紀後半葉發生轉變,其影響影響到其他區域和部門。即使在溫室氣體排放較低的未來,由於長期高潮洪水,導致成本上升和財產價值降低,許多社區也預計會遭受財政影響。

水溫上升、海洋酸化、北極海冰退縮、海平面上升、高潮洪水、海岸侵蝕、風暴潮增加和較重的降水天氣,威脅著我們的海洋和海岸。預計這些影響將繼續,使海洋和海洋物種處於危險之中,降低某些漁業的生產力,並威脅依賴海洋生態系統謀生和娛樂的社區,特別是離島社區。海平面上升和風暴潮,對沿海財產和基礎設施造成的持續破壞,預計將給個人、企業和社區帶來經濟損失。海平面上升和風暴潮,也對沿海能源和交通基礎設施的影響,有可能使全台出現連帶成本和中斷。

台灣海水溫度的上升,以及波浪、風暴、潮汐的型態改變,造成低地淹沒、濕地喪失;海岸線的侵蝕,洪水更嚴重,鹽水入侵河口與淡水的地下蓄水層;河流與海灣潮差的改變,沉積型態的改變;透入海水底層的光線減少,使得魚類生產過程受到抑制;珊瑚礁的破壞與生產力的下降;海洋酸化,漁業產量減少,也會對鳥類與海洋哺乳類造成影響。這些衝擊的層面深遠,最終將不利人類社會的發展。台灣周圍的海洋、環境和生態系統,皆受人為干擾與氣候變遷的影響甚巨,海洋暖化和酸化造成珊瑚白熱化,這些污染已使得台灣海域的珊瑚礁生態系逐漸衰退,珊瑚覆蓋率降低,以及沿海、近海漁業枯竭衰退。

即使排放量顯著減少,本世紀海平面上升造成的許多影響,特別是到本世紀中葉,已經由於歷史排放而鎖定,許多社區已經在處理後果。為規劃和適應更頻繁、更廣泛和更嚴重的沿海洪水,例如保護海岸線和保護沿海生態系統,將減少對國家其他部門和地區的直接損失和連帶影響。據估計,對沿海財產的損害中,有一半以上,可以通過時機及時的適應措施避免。大幅度和持續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也將大大減少漁業和依賴這些溫室氣體的社區的預期風險。

近年來台灣海岸侵蝕、颱風、暴潮、溢淹增加、海岸棲地減少、生態劣化與漁業資源枯竭等問題越來越嚴重,若進一步加劇,將對海岸系統產生持久的變化,從而對於社會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導致社會與經濟層面的衝擊。


近年來台灣海岸侵蝕、颱風、暴潮、溢淹增加、海岸棲地減少、生態劣化與漁業資源枯竭等問題越來越嚴重。圖/陳惠卿

基礎設施老化和惡化 

基礎設施雖是人為措施,並不是自然產物。但它為防範自然災害而設,故在此順便提及。

台灣基礎設施的老化和惡化進一步受到強度降水天氣影響,沿海洪水、高溫、野火(或焚風)和其他極端天氣以及平均降水和溫度變化的影響。如果不進行適應,氣候變化將在本世紀剩餘時間內,繼續降低基礎設施性能,並有可能受到威脅我國經濟、國家安全、基本服務以及健康和福祉的連帶影響。

預計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將日益破壞我國的能源和運輸系統,從而威脅更頻繁、更持久的停電、燃料短缺和服務中斷,並造成連鎖影響。目前為歷史氣候條件設計的基礎設施,更容易受到未來極端天氣和氣候變化的影響。

海平面上升導致的漲潮洪水的頻率和程度持續增加,威脅到價值數萬億元的沿海房地產市場和公共基礎設施,對整體經濟產生了連帶影響。氣溫上升和侵蝕正在造成建築物和沿海基礎設施的破壞,修復或更換費用高昂,特別是在農村地區;這些影響預計將增長,沒有適應。預計強度降水天氣的嚴重程度和頻率增加將影響每個地區的內陸基礎設施,包括道路通行、橋樑的可行性和管路的安全。暴雨、風暴潮和漲潮引發的洪水,預計將使基礎設施老化的現有問題複雜化。

考量台灣實務上相關維生設施間之重要性與脆弱性,將可能受衝擊的維生基礎設施,更應該加強前瞻性的基礎設施設計、規劃和操作措施和標準,可以減少氣候變化的影響,減少能源使用,同時提供額外的短期效益,包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如

(1)能源供給:建築、煉油、發電設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備受考驗,尤其是海岸地區的能源供給設施。

(2)供水及水利:水庫、攔河堰、淨水廠、自來水管網系統、水利系統等。極端降雨會對上述水利設施造成壓力,降雨時沖刷的泥沙更會使水質混濁,並降低日後的供水功能。另外,極端的氣溫上升可能會讓混凝土因熱漲冷縮的原理,造成壩體扭曲。

(3)交通:港口、鐵路、公路、橋梁、機場等。極端降雨和土石流會破壞公路和鐵路,堵塞港口和機場。而不穩定的氣候更會影響港口的進出與飛機起降。

(4)通訊:通訊品質降低、通信設備成本增加。

極端氣候/天氣事件對能源供給設施的衝擊最為直接明顯。未來熱浪(日最高溫≧35℃)在夏季出現的情形將愈趨頻繁,配電系統運作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因為氣候的變化,直接與間接地影響了各產業之能源成本、供應、企業的投資損失、裝置成本的增加等,這可能引發能源需求的變化,使得無法滿足能源的尖峰負載需求。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