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台灣看天下】台灣小黨生存之道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台灣看天下】台灣小黨生存之道

 2019-12-22 09:39
從這次選舉19個政黨來看,扣除兩大黨和三個次要黨,政黨票只剩下10%,下場就是其他14個政黨要瓜分10%選票,結局就是全部「槓龜」。圖/台灣維新提供(資料照)
從這次選舉19個政黨來看,扣除兩大黨和三個次要黨,政黨票只剩下10%,下場就是其他14個政黨要瓜分10%選票,結局就是全部「槓龜」。圖/台灣維新提供(資料照)

選戰進入最後三周,各個政黨也陷入近身肉搏賽,12月18日,總統候選人第一次辯論,果然內容乏善可陳,老韓雖然嘴巴厲害,罵人很爽,高喊「中華民國萬歲」,企圖藉此鞏固「反蔡」的韓粉,但是,引用數據缺少公信,反而自打嘴巴,利嘴未必勝過沉默力量,以為可以持續站在苦人的頭上,往上爬到高位,現在看來,老韓利用民粹的權力爭逐,拖累國民黨選情,未來恐怕就是一場空。

老韓罵小英,把一場嚴肅的總統政見會罵丟了,這是民調落後者的無奈,無獨有偶,為了拉抬民眾黨下滑趨勢,老柯罵阿菊,連罵好幾天,阿菊是否涉貪,金錢是否用在必要建設,直接交給司法承辦,比較正確,這種罵街選戰法,說實在,無濟於事,聰明如老柯,也陷入這種迷思,所謂人一急,高智商也會變成低情商。

老柯炮口對準民進黨,猛烈攻擊,因為政黨票居第四的時代力量,已經迎頭趕上,為了確保「國會戰將」黃國昌不被缺席,社會支持的聲浪正在擴大,時代力量正向突破10%支持度努力。

統獨對決 第三勢力難存活

而在區域立委方面,老柯所提名的候選人,一開始設計上,只圖卡住民進黨,思考太負面,上台就想犧牲打或者搞棄保,所以,戰力並未發揮,尤其是統獨議題,仍然是這一次大選主題,自以為白色不沾鍋,站在牆上不怕風的民眾黨,已經不能只靠藍綠惡鬥撈票,以至於,失去議題著力點的區域立委,打起來相當辛苦,尤其,「下架吳斯懷」,已經成為民進黨的立委主打牌,民眾黨的區域立委,立即遭到邊緣化,危機已經顯現,客觀選情發展,的確不利民眾黨,也直接影響到政黨票的支持度,因此,民眾黨民調長期在10%上下盤整,加上郭董逐漸疏離民眾黨,也是民眾黨出現危機意識的最主要因素。

「時代力量」用打弊案作為競選主軸,營造出不能讓國會沒有戰將的氛圍,取代過去民進黨揭弊的傳統,另外,虎視眈眈的「大內神掌」也猛挖國民黨牆腳,淺藍和淺綠選票一但被瓜分出去,已經不會只有民眾黨獨享,所以民眾黨選情告急,區域立委想要突圍,難度更高,想來想去,還是只有痛罵「藍綠惡鬥」一招,希望把選票拉到第三勢力,很可惜,第三勢力目前在台灣,存活並不容易。

客觀說,政治語彙上,老柯的白色黨,其實不是白色,因為純白不是顏色,而是最容易汙染的底色,從淺藍淺綠政客來投靠,就可以知道,民眾黨很難有自己主張或意識,尤其是,大選的統獨對決形成,民眾黨就失去焦點,因為老柯也無法定位自己的政黨,到底是偏統多一點,還是偏獨多一點,於是,這種只靠個人魅力崛起的政黨,如果失去個人魅力,這個黨想要活下去,恐怕還有待觀察。

17個黨搶40%選票 過門檻比登天難

台灣國家因為陷入統獨定位不明狀態,所以政黨光譜,並非歐洲國家的以左右區分,偏左或偏右,極左或極右,政治光譜從中間,向兩邊擴散,而台灣卻是不統不獨的現狀,成為政治光譜中間點,偏統,偏獨,極統,極獨,向兩邊擴散,因為政治議題關係一個國家的消亡,其他社會經濟議題,反而被排擠到比較次要的角落,也因此,選舉的主軸,總是圍繞在中華民國周圍,以及國家是否滅亡的焦慮,這種狀態如果中國因素對台灣干擾沒有消失,恐怕還會持續下去。

從最新的民調來看,國民兩大黨的政黨票,大約會拿走60%,因此,其他17個政黨必須爭奪剩下的40%選票,從這一次選舉19個政黨來看,有知名度的次要政黨,例如民眾黨,親民黨,時代力量,企圖跨過10%的野心已經展現,這三個政黨的領袖個人色彩相當濃厚,最後會由哪一個政黨突破10%,現在難說,如果三黨都無法突破10%,那麼其他新興小黨才會有機會過5%門檻,原因很簡單,扣除兩大黨和三個次要黨,政黨票只剩下10%,下場就是其他14個政黨要瓜分10%選票,結局就是全部「槓龜」,算一算,從喜樂島,一邊一國,台灣基進,台灣維新,台澎黨,台獨黨,綠黨,台聯黨,這些意識形態偏向獨立的政黨,就超過8個,選前,許多台派大老希望這些台派政黨應該團結,組成一個政黨才有機會,可惜「山頭主義」作崇,各吹各的調,缺錢缺人,缺組織,想要拿到5%門檻,真的比登天還難。

台灣的現行政治選舉制度,的確不利於小黨的發展,不像北歐的政府鼓勵小黨從政,所以只要第一次選舉拿到1% 選票,就可以獲得政府補助,這也是一種栽培新生代政治人物的方法,但是,台灣卻設計出高門檻,想依此驅逐劣幣,結果連良幣也遭殃,如今,所謂第三勢力政黨一大堆,可惜,存活者並不多,或許,經過這次慘痛的選舉洗禮,不願屈從兩大黨的這些眾小黨,應該找時間開個會,如何團結力量才是上策,否則就只好拋開議會路線,從走入社區的教育下手,才是正辦。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