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日媒:轉型正義VS血跡斑斑台灣史的呼喚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日媒:轉型正義VS血跡斑斑台灣史的呼喚

 2016-08-18 20:50
原住民團體8月3日在台北凱道抗議蔡英文總統的道歉說,訴求「正視歷史,還我正義」。圖/張良一(資料照)
原住民團體8月3日在台北凱道抗議蔡英文總統的道歉說,訴求「正視歷史,還我正義」。圖/張良一(資料照)

立志要與西方自由民主國家並駕齊驅;甫經選戰旗開得勝,上台不久的台灣總統蔡英文,選擇站在歷史進步的軌道上。她認為,一個國家要迎向未來,就必須勇於承擔「過往懸而未決的歷史傷痛」,此即「轉型正義」所要追尋的目標。然而,「轉型正義」十足火藥味的政治效應,同時也意味著,從二戰之後,統治台灣逾半世紀之久的國民黨(KMT),已被捲入砲火猛烈的火網中心。《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8月13日,刊登美國天普大學日本分校(Temple University Japan),亞洲研究部門主任傑夫·金斯頓(Jeff Kingston)的一篇專文,名為「轉型正義的新台灣之夢」(A new Taiwan dreams of transitional justice),內容預見這是一條巔簸艱難,卻又充滿挑戰的政治改革道路。

不當黨產

當作者金斯頓7月下旬抵達台灣之際,立法院已在7月25日三讀完成「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這項劃時代法律,擺明要處置國民黨在二戰之後,將當年的日產、國家財產,以及台灣人的私人財產,納為國民黨之私的非法取得(或來路不明)財產。這是70年前的往事;然而,「既往不咎」不再是當代台灣的政治準則;該項法律的完成立法,同時也兌現了,民主進步黨(DPP)長期以來對選民的承諾。

對於國民黨不滿者相當普遍,民眾也終於看到該黨執政權被取而代之。民眾的不滿,部份源自於國民黨的領導人將自己的口袋與黨庫相通,而且黨產被拿來挹注國民黨的候選人,造成政黨的不公平競爭。民進黨提出「沒收」不當黨產主張,目的在於回應民意怒火,也有削弱國民黨權力基礎的作用。然而,追查長達數十年,複雜黨產的交易流向,將是相當困難。如下結果可能會在過程中出現:其一、國民黨可能會不計聲名狼籍後果,蓄意橫加阻撓;其二、民進黨在過程中可能無力調查,從而曝露其陳義過高或成效不彰的瓶頸侷限。其三、僅管有些黨產流向仍然不明朗,卻因被盯上高度受關注,致國民黨動輒得咎,從而暗助民進黨實力上揚。

真相和解委員會

民進黨也對於總統府下設的「真相和解委員會」,高度期待;該組織主要聚焦於1947年228事件爆發以降,所引發的一連串白色恐怖鎮壓事件。228事件發生之際,國民黨正與共產黨進行激烈內戰,因此希望鞏固對於台灣的控制權。1947年的國民黨政權,視台灣人為附和共黨的黨羽;台灣人則指責中國人把台灣經濟弄得人心惶惶,動蕩不安,此二股力量交互激盪,反國民黨遊行終於在228之後,全島大規模展開,國民黨對於台灣民眾提出的懲處元兇訴求,並未正面回應,反而展開兇殘屠殺,並監禁數萬名異議人士。到了1949年,國民黨宣布軍事戒嚴,直到1987年才解除戒嚴令。

「真相和解委員會」,對於228事件以迄1987年,長達40年的高壓統治,所帶給台灣社會的精神創傷,不公不義、濫捕濫殺等問題,皆應重新公布真相(前總統李登輝時代,已做了部份回復名譽與補償措施)。對於許多台灣人而言,「沒有正義(真相),就沒有和解」;然而遺憾的是,當年一些白色恐怖屠殺事件,至今仍真相不明,也沒有任何行兇者被究責,遭繩之以法。

228事件,以及後來台灣內部的緊張衝突,烙印出台灣人民對這塊土地的認同,也加深人民對國民黨的忿怒。到了2017年,就是228事件70週年的紀念日,屆時,將對國民黨社會形象,帶來進一步打擊;不過,溫和的台灣社會,還是會透過國家合唱團形式,為當年的犧牲者唱出安息曲目。

課綱微調

關於高中教材「課綱微調」爭議事件,台灣中研院文化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伊恩·羅文(Ian Rowen)曾指出:民進黨廢除國民黨於2014-2015年,所訂定的中國中心化高中課綱,因為該課綱是由一群欠缺學術公信力的「觀念學家」(ideologues)所提出的。整體而言,國民黨被民眾視為親中路線者,不受台灣人歡迎;而且國民黨所迎合的北京政權,其持續威嚇台灣,只會帶來反效果,更加喚起美麗島人民,復興活力旺盛的台灣民族主義。

九二共識

國民黨神主牌,向來崇尚一個中國之下,台北、北京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北京則拒絕承認,有「一中各表」的模糊空間。台灣民眾與民進黨,從來不認可九二共識,道理很簡單,因為很少台灣人(專文數據指出只有3%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譯註:該數據未註明出處)願意跟中國統一。另一方面,接受「九二共識」,幾乎等於認可北京的「威脅式吞併」(threatening annexation)主張。

中共一直抨擊蔡英文總統,拒絕接受一中政策;隨後,又阻止中客來台的團體旅遊、縮減對台觀光,並放話說「兩岸和睦」陷入險境(或將會山搖地動之類的恫嚇語言);諸如此類的放話,始終只會得到反效果,只會讓台灣民族主義餘溫火苗,燒得更加火旺;北京拇指比劃下的招手、引誘,更被視為是暴風雨來襲前的黑暗惡兆。中國阻止來台團體旅遊,卻標誌另類商機的崛起,專文引述中研院學者羅文(Rowen)的看法指出,一些台灣人趁勢提出,招徠觀光的幽默新口號:「歡迎來台灣,這裡沒有中國人」(Come to Taiwan, without Chinese)。

向原住民道歉

8月1日,蔡英文在總統府公開向台灣原住民道歉,並宣誓「沒有真相,就沒有和解」的進步歷史觀,這項遲來卻友善的召喚,是受到歡迎的;就像許多其它國家一樣,原住民往往淪為種族清洗、歧視、語言滅絕,傳統權利,以及固有領地流失的犧牲者。這類殖民者的野蠻欺凌行徑,始於17世紀的荷蘭時代、明鄭、清朝政權,日本統治,以及國民黨政權。就在蔡總統做出道歉手勢的同時,原住民團體則在總統府前面的凱道發動示威,期望給原住民實質性補償,而非只是華麗言辭的道歉、承諾。

總結而言,蔡總統認為,國民黨應為228悲劇事件,以及不當奪佔日產成為黨內私產諸事,負起歷史責任;課綱背離史實的修正也應廢止;這類陳述與(政治)動作(譯註:國民黨則解讀為追殺),在在皆可視為正向回應台灣民族情感的訴求喊話。然而,專文作者認為,蔡總統親上火線是個「高風險策略」,因為落實到現實環境,難免陳義過高,困難達成。

天然獨降臨

2014年318太陽花學運佔領行動的爆發,標誌台灣年輕「天然獨」時代的降臨;相較而言,國民黨政權則長期試圖壓抑此一呼聲。「民主」與「公民自由權」,是台灣認同的本質,永遠不應遭中國吞納;更何況北京政權固有的專制領導,向來視異議者為亟欲搜捕,加以痛擊的憎惡對象。台灣年輕天然獨世代,認為「統一」絕非選項之一;青年世代對於中共政權的強烈質疑,增加未來中台海峽交流的不確定性風險。

另一方面,專文也指出,北京的威脅恫嚇(即霸權本質)行徑,激發了一些亞洲國家內部的「認同甦醒」;這與中共期待的中國治世(Pax Sinica)目標,即和平崛起,完全背道而馳。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