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4次會議上週於北京召開,隨即傳出中共宣傳部,發佈一份《(2016)兩會報導的重要通知(21條)》,該訊息內容先是於網路微博帳號流出(後遭刪除),其後,設置於美國加州的《中國數字時代》(China Digital Times)網站,截取該文件,8日將之公諸於世。該分文件強調,中國兩會(即人大會議,以及人民政協會議之簡稱)期間,媒體報導應根據「自我審查」21項指導方針,自我約束;換言之,即凡是民眾關注、感興趣的話題,都被視為情事敏感,不要在兩會期間報導。
《中國數字時代》披露,這分由中國宣傳部發出的「箝制輿論」指導方針,內容如下(其註解部分,係由數位時代所附加):
1,完整報導習近平參加兩會動態:強調習獲得人大代表良好迴響的報導方向
2,朝經濟「穩定增長」方向切入:提出經濟前景良好的典型例證加以報導
3,不報導醫病糾紛
近來中國醫病糾紛日愈嚴重,而且還告到法院;然而判決結果,往往讓民眾大失所望,中共認為這類情事,將危及醫生、法官在社會上的公信力,因此認為不必報導。
4. 不報兩會期間的「保安警力」佈署議題
5,不報「釋永信」參加政協會議資訊
釋永信被指涉及經濟違規行為,還違背禁慾誓言。多項傳言指陳這位少林寺當家住持,擁有多位情人,還育有2位子女。
6,不報兩會新聞發佈會「幕後」相關資訊
過去的幻燈片報導資料顯示,有媒體報導兩會美女記者,美女翻譯,人大及政協期間出現的美女,過去官媒曾有所著墨,然而這些報導都有違官媒的基本方針。
7,不報代表、政協委員個人財富問題
過去兩會期間的奢華排場,引發輿論嚴加抨擊。2015年3月間,紐約時報記者邁克爾·福賽斯 (Michael Forsythe) 就曾引述2014年中國《胡潤富豪》排行資料指出,中國人大有106位,政協代表有97人,名列胡潤富豪的排行榜,這203人皆屬於10億(美元)富翁;且其平均資產每人高達23億美元。另外,其中18位人大代表擁有的總財富,遠比美國兩院國會議員、內閣成員、以及最高法院法官等人,加起來的總財富還要多。
8,不報國防預算問題
中國2016年軍事預算,於3月初發佈,創下近幾年來成長率的新低,只達到7.6%個位數成長(總金額為1480億美元,約為美國軍事預算5730億美的1/4),這顯示中國經濟成長減緩,並削減了部份軍中貪腐的軍費浮濫。不過,一些中共軍方人員,則認為新年度軍費編列,讓人失望。這類批評言詞背後,也暗示習近平正擴大自己在軍隊的掌控能力,因而引發一定程度的不滿。
9,不報殯葬改革問題
10,不報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等國際公約
11,不報如浙江拆除違規宗教場所等涉及宗教敏感問題
從2013年至今,中共在浙江省,拆除逾1200處十字架以及教堂。中共認為,單純因為違反建築法規,以及涉及公共安全問題;然而2014年一份中共內部流出的指示文件訊息顯示,共產黨內部竭盡所能,想要壓制境內基督徒數量。該文件也提到西藏佛教的輪迴轉世說,並宣佈達賴喇嘛,已不再是西藏的宗教領導人。
12,涉及腐敗報導用新華社稿件
資料顯示,2015年間,中共有30萬幹部因涉及貪腐遭懲處。最近報導顯示,陝西副黨委書記王儒林就曾向記者表示,反腐阻礙經濟成長,並危及統治權。新華社則引述一些人大代表發表的評論指出,這類私下抱怨是錯謬,毫無根據的。
13,內蒙古呼格冤獄案用新華社稿件
內蒙古18歲青年呼格吉勒圖,於1996年涉及一起強暴、謀殺案遭處決;到了近10年後的2014年,才被改判無罪,原因是,犯下多起刑案的另1名嫌犯趙志紅,被捕後坦承犯下1996年的婦女姦殺案。今年1月間,這起冤獄案,導致27位中共官員遭懲處,呼格吉勒圖案突顯許多中國的司法刑案,仍採取刑求逼供,藉以取得認罪證據。
14,不報不願(意)學習雷鋒問題
雷鋒是毛澤東時代的模範士兵,政府鼓勵人民,學他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無私精神。
15,嚴控新媒體的負面報導
16,涉及台灣、朝鮮問題,一律使用新華社報導
17,西藏代表配戴習近平徽章一事,採用新華社稿件
許多西藏人民代表配戴與習近平合影,或其它中國領導人的紀念徽章,意在突顯少數民族代表,自動自發表達對中共領導人的感恩。
18,不報「霧霾」問題
這次北京兩會,在PM2.5濃度超過400微克/立方米的霧霾籠罩下開幕;然而,就中國的標準而言,這還只達到「中度污染」水準。
19,不報房產,匯市,股市,交通壅塞,號販子等負面報導
所謂號販子,是指在醫院賣掛號號碼的黃牛票業者。據中國中醫管理部門主任曹洪欣博士,向中國經濟網(China Economic Net)透露的消息指出,在醫院賣黃牛票,一年約有25萬元人民幣收入(相當於3.8萬美元的年收入),這個收入比他的官職收入還要高。
20,不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國籍問題,不拿提案、議案開玩笑:一些人大成員,可能無視官方發布的禁止雙重國籍禁令。
21,各媒體加強在京記者管理,一切行動聽命指揮。
解讀21項「禁止話題」
《紐約時報》3月10日報導,引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網站「中國數字時代」創始人蕭強,以及香港媒體學者班志遠(David Bandurski)的觀點,他們一致認為這份清單是可信的。
蕭強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清楚明白顯示中共當局,正為那些「禁止話題」而擔憂。他說,「從中我們(才)可以看到哪些才是真正重要的事,不是嗎?」
蕭強表示,他經常發現類似的中共通告;宣傳部官員,會透過特殊的管控方式,將這類通告發給新聞編輯,而不是記者。其管控手腕,並沒有對外公開,然而從事中國防火長城內容審查、搜尋作業的Freeweibo和Weiboscope,都曾經進行類似的審查工作。
香港大學傳媒研究計劃(China Media Project)編輯班志遠表示,這份清單似乎是真實的,儘管在特點上與他通常看到的通告略有不同。他表示,這些舉措,都是為了逐漸灌輸「宣傳紀律」。
「我不懷疑會出現這份通知,」班志遠說:「作為1名研究者,我會假設這些都是可信的。這些指示非常像我之前所看到,中共下達的中央宣傳指示。」
「但有一個特點看起來不同,」他說:「這些指示一再重複使用『不要』這個詞,簡直就像聖經的『十誡』。」
他並表示,此類通告通常都是「非決定性的」,僅提供「指導方針」,而不是全面下達禁止令。他還說:「(中共政權)顯然正處在一個非常敏感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