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牠是僅次於蜜蜂,對人類最有用的昆蟲。不管是禽畜糞或廚餘,都可以被牠快速消化。牠的糞便可以做有機肥,牠本身更是高蛋白來源。這小小昆蟲,會是轉化人類煩惱、提供食物來源的救星嗎?
每天晚上,林信仁總會從超商或大賣場,回收一堆堆即期食品,或賣相比較差的蔬果,這些食材都還可以食用。廚師們義務來這裡烹煮,做成一包包冷凍調理食品,送給偏遠地區的弱勢家庭。台中1919食物銀行的宗旨,是惜食愛物、照顧弱勢,然而食物銀行每天還是會剩下許多廚餘,這些廚餘又該怎麼處理?
林信仁原本在台北的教會擔任牧師,2013年為了處理教會廚餘,誤打誤撞一頭栽進黑水虻的世界。他研究文獻發現,黑水虻是種非常特殊的昆蟲,可以在短時間內,消化廚餘或農業廢棄物,既不會騷擾動物,也不會危害農作物。後來林仁信離開台北,來到彰化協助教會經營農場,便積極投入黑水虻養殖。
林信仁原本在台北擔任牧師,2013年為了處理教會廚餘,誤打誤撞一頭栽進黑水虻的世界。圖/公視《我們的島》
黑水虻幼蟲的生命週期大約18天,之後會結蛹、羽化、蛻變成成蟲。幼蟲喜歡躲在腐植土裡,成蟲卻喜歡陽光。為了繁殖黑水虻,林信仁特別設計一座黑水虻繁殖室。黑水虻成蟲不吃東西只喝水,約存活7天,雌蟲喜愛找有腐壞食物的地方產卵,產卵完不久便死亡。
根據研究,一公克黑水虻的卵,長大成蟲過程可以處理8公斤左右的廚餘,國外研究發現,牠體內有種天然的抗生肽,可以抵禦細菌,至今沒有傳播病菌的紀錄。林信仁用黑水虻來餵雞,肥肥嫩嫩的幼蟲,是雞最喜愛的大餐。
用黑水虻來餵雞,肥肥嫩嫩的幼蟲,是雞最喜愛的大餐。
同樣對黑水虻著迷的還有南華大學科技學院院長陳世雄。陳世雄自己的農場裡,養雞養鴨又種菜,農場完全零廢棄。他認為農業要做到資源循環,黑水虻扮演著重要角色。
台灣每天產生兩千公噸的廚餘,大部分進了焚化爐,只有少部分廚餘,用來養豬或做堆肥,然而不論是養豬或堆肥,都面臨狀況。養豬方面,用廚餘餵食可能有產生變性蛋白(導致狂牛病病源)的疑慮;而在堆肥方面,由於廚餘腐熟時間長達兩個月,需要足夠空間處理,場地難覓是目前最大的問題。另外,禽畜糞或高油脂的食物做堆肥也可能因為鹽分或油脂過高,反而對土壤不利。
畜試所新竹分所的黑水虻,每天大約可以處理一公噸的乳牛糞。
其實,腐敗的肉類或糞便中,含有高營養價值的蛋白質胺基酸,這些營養如果靠昆蟲來轉化,可以保留它的價值。從2011年開始,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就開始研究黑水虻,一開始是為了解決牛糞的問題。目前畜試所新竹分所的黑水虻,每天大約可以處理一公噸的乳牛糞,用黑水虻來處理禽畜糞,蟲體可以做飼料,而它的排泄物烘乾之後沒有氣味,可做成各種有機肥。
現在黑水虻也開始進軍校園,替校園解決廚餘問題。嘉義縣民和國小生態豐富,校園裡復育各種蝴蝶和竹節蟲。小學生每天觀察,對校園裡的昆蟲如數家珍。從2017年開始,民和國小屋頂建置了魚菜共生系統,每天營養午餐的廚餘,也有了新去處。
這套結合魚菜共生與黑水虻養殖的系統,是由嘉義邑米社區大學發明建置,整套系統管理方便。廚餘的湯湯水水不用過濾,全部倒進桶子裡,用來養黑水虻幼蟲,成蟲會自動爬出水管掉進魚池餵魚,養魚的水再用來種菜。青菜由學生自己種植、採收,送給附近社區的老人食堂加菜。校方表示,這套系統運作下來,一天大概可以處理學校四百個學生的廚餘量。
民和國小這套結合魚菜共生與黑水虻養殖的系統,廚餘全部倒進桶子裡,用來養黑水虻幼蟲,成蟲會自動爬出水管掉進魚池餵魚,養魚的水再用來種菜。
邑米社區大學的義工發現,黑水虻消化廚餘後剩下的液體,用來澆青菜或果樹,還有驅蟲的效果。
黑水虻除了解決廢棄物問題,牠另一個重要性,是替代魚粉做為飼料中動物性蛋白質的來源,減緩海洋過漁的危機。
國內有些畜牧業者,已經開始飼養黑水虻做為飼料,但由於政府相關法規並不明確,究竟屬於廢棄物處理業,還是養殖業,仍沒有定位,導致很多業者,雖然有興趣,卻不敢貿然投入,做大規模養殖。
黑水虻是上天巧妙的創造,人類如果能善用牠,不但能化解廢棄物的煩惱,農業生態的循環,也可以找到出路。
《我們的島》【探索黑水虻專題報導】
本文轉載自:公視《我們的島》【探索黑水虻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