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台灣人的自由台灣——美國第一個台獨運動組織研究(上)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台灣人的自由台灣——美國第一個台獨運動組織研究(上)

 2021-12-22 14:14
盧主義出版新書“Free Formosa The Beginning”。示意圖/擷自網路,民報合成
盧主義出版新書“Free Formosa The Beginning”。示意圖/擷自網路,民報合成

編按:下面論述摘自盧主義最近出版之新書“Free Formosa The Beginning”,原文來自Florence Chen 的研究論文(Huntsman計劃榮譽畢業論文,2008 年 5 月 9 日)。Florence Chen 目前是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在進入哥倫比亞法學院之前,她曾擔任過四年的投資銀行家。Florence 還經由 Huntsman課程學習金融和國際研究,這是一個在賓夕法尼亞大學Wharton School(沃頓商學院)和藝術與科學學院合作的雙學位項目。

Florence 在 Arthur Waldron 教授的指導下完成了她的榮譽論文。她非常感謝 Waldron 教授的指導,並將她介紹給盧主義(Jay Loo)。她也非常感謝盧主義花時間分享他的故事。本文分三段落,由盧主義摘錄、編輯(2019 年 7 月 31 日),翁進治翻譯

本文摘要 

在明朝於1600年代滅亡的混亂時期當中,有許多中國人逃到台灣島,就此成爲台灣最早的漢族台灣人。台灣是到了清朝時代1684年才開始受到中國大陸的朝廷統治,但是由於台灣的社會結構不穩定、離大陸的距離造成行政訊息不順通、等等許多原因,造成那時候的台灣發生許多暴動。所以到了1887 年,台灣才正式成爲中國清朝的一個省,真正開始受到清朝政府的直接領導。1895年,中國被日本打 敗,就把台灣交給日本,台灣就此成爲日本的殖民地,再次遭受到外人的統治,直到1945年世界二戰 之後才被還給中國國民黨。但是,台灣人的這種歷史經驗,經過多年的種種曲折,與中國大陸的歷史經驗相差的距離越來越大,造成台灣人開始發覺自己明顯與中國大陸人的價值觀、氣質、教養、社會制度、等等文化方面已經大不相同。

1947年,這些台灣人,因爲認爲台灣人擁有台灣特色的民族主義,所以向中國國民黨要求自治權, 而中國國民黨以暴力拒絕允許台灣人追求自治夢想,造成二二八事件的悲劇。二二八事件激發了一些台灣人的心,鼓舞他們創始台獨運動,請世界各國支持台灣人的自治權,要求世界各國承認台灣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台獨運動發生在許多不同的國家,而這篇文章就是美國第一個台獨運動組織的故事。

美國最早的台獨運動歷史是由一些台灣的留學生1956年創立“台灣人的自由台灣”(Formosans’Free Formosa ,簡稱3F)才開始的。這篇文章將會敍説最早期的美國台獨運動的誕生、組織目標、活動等等。當時的這些學生領導所面臨了種種困難,其中有内部的一些問題,還有最嚴重的外來問題,來自外界滿懷敵意的環境。雖然早期的美國台獨運動者必須對付這些許多難題,經過詳細調查,筆者認爲他們還是做出值得讚揚的貢獻。

並且討論一下這些學生領導人所作出的貢獻還有面對的困難。在英語的歷史文學當中雖然有很多人談到台灣問題,極少數人討論到最早期的美國台獨運動,希望以下的文章能夠促進台灣歷史學界 對這個題目的了解。這段歷史故事也許能夠幫助下一代的台灣人更加了解台灣人獨特的歷史經驗。

台獨問題雖然在現代政治中舉足輕重,但歷史學家對台獨運動的早期活動還沒有深入研究。對於 1956 年台灣人在費城創立的台灣人的自由台灣,這是在美國發展起來的早期台獨運動尤其沒有研究過。以下研究旨在研究促進早期獨立運動的條件、美國早期組織的目標、活動和成就,以及他們面臨的主要挑戰。本文認為,儘管環境不利,美國早期的台獨運動仍能實現重大目標。當然,最終美國獨立運動的活動並不足以幫助台灣在1950 年代獲得獨立。時至今日,台灣的地位仍然模棱兩可,懸而未決。然而,通過了解台灣早期海外學生領袖的堅持不懈和奉獻精神的故事,老獨立活動家的教訓可以為當代人提供靈感。

一、台灣歷史

為了更了解導致台獨運動興起的條件,首先要研究台灣歷史上有趣的路徑。

台灣曾由荷蘭人、西班牙人、鄭成功、滿族人、日本人和中國國民黨(也稱為KMT)統治。台灣的歷史一直是為自由與外國統治者不斷鬥爭的歷史。然而,台灣的痛苦歷史在本書的範圍內。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仔細閱讀以下資料。

*喬納森·曼索普,《禁忌之國:台灣歷史》。 Palgrave McMillan,紐約,2002 年。
 Murray A. Rubinstein 編輯,《台灣:新歷史》,Armonk,紐約,M. E. Sharpe,2007 年。
*主育德,《台灣:苦悶的歷史》。 Avanguard,台北,2016 年。 島村康治翻譯,1970 年日文版。
*喬治·H·克爾(George H. Kerr) 的《被背叛的台灣》(第二版,台灣出版公司,Upland,CA 91784 美國,1992 年)是關於二戰後中國國民黨對台灣統治的描述。
*1947年2月28日事件是台獨運動興起的重要因素。有關簡明摘要,請參閱李天福,《美國的安全和台灣的自由》(Xlibris,2010 年 第 427-445 頁)。

二、海外台獨運動

台獨運動(TIM)的概念很難準確描述,特別是在其早期歷史中,因為它是一個“多質的、無定形的運動,充滿了個性衝突、是否追求暴力革命或和平改革的分歧,以及台灣和海外分子之間的緊張關係。”由於在台灣組織反對政治活動的危險性,大多數獨立運動活動的地點都在國外,尤其是日本和美國,但後來的 TIM 也蔓延到了加拿大和西歐等地。1947 年 2 月 28 日事件被鎮壓後,多達 3,000 名政治活動家逃往國際各地,並開始建立反抗中國國民黨的組織。

歷史淵源使日本成為 TIM 合乎邏輯的避風港。自認是台灣人身份的形成是在日本殖民統治下開始的,在日本和台灣代表台灣利益的文化和政治組織的蓬勃發展就證明了這一點。這些組織中的第一個組織,即 1920 年成立的台灣文化協會,最初是在東京成立的,甚至被一些人認為是“島內獨立運動的開始”,因為“從來沒有任何組織主張與中國統一的想法”。無論如何,台灣政治組織與東京的歷史淵源、有同情心的日本自由派政治改革者提供的支持氛圍、在日本留學的台灣人相對較多,以及其他地理鄰近的便利,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一些台灣政治活動家將日本視為獨立運動的自然基地。

鑑於這些相當有利的條件,一些最早的海外獨立組織在日本成立。在這些駐日本的台灣領導人中,最傑出的一位是 Thomas Liao(廖文毅)博士。

1948 年 2 月 28 日事件後,廖文毅被迫從台灣逃往香港。在那裡,Thomas Liao 和他的兄弟 Joshua Liao(廖文奎) 一起分發宣傳台獨的出版物。1948 年 3 月,廖與謝雪紅在香港成立了台灣再解放聯盟。 9 月 1 日,台灣難民團體代表他們的祖國700 萬台灣人向聯合國提交了請願書。要求將台灣置於聯合國託管之下,直到可以為台灣舉行公民投票,讓台灣人民決定自己的未來。廖的侄子等人於 1949 年 4 月成立了台灣再解放聯盟的一個支部,後來被國民黨特工份子滲透而於 1950 年 5 月被關閉。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國民黨難民移居香港,香港顯然不再是開展獨立運動活動的安全場所。 1950 年 1 月,廖再次被迫逃離,這次是前往東京。另一方面,謝雪紅認為運作台獨最可行的辦法是與中共合作,所以她逃到了北京。

與此同時,廖立即在他的新駐地日本恢復了獨立活動。1950年2月,廖在東京成立台灣獨立黨。1955年9月1日,台灣各縣市派二十多人代表參與並宣布臨時代表大會成立,選舉廖為總統。臨時政府隨後於1956 年 2 月 28 日宣布台灣獨立,以紀念2 月 28 日事件的第九週年。


1956年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前排左為大統領廖文毅。圖/民報資料照,李筱峰提供

由於他在早期為推進獨立所做的許多努力,廖文毅可能是早期獨立運動中最傑出的人物。然而,運動從未在他的領導下得到鞏固。相反,它被分成了許多不同的分支。

1960 年 2 月,王育德和其他台灣留日學生成立的一個組織,是從臨時政府分裂出來的一個主要組織。該團體最初被稱為台灣青年協會,後來更名為台灣同鄉會。該組織更注重穩定宣傳工作和秘密組織,以日文出版《台灣青年》和英文《台灣季刊》。台灣獨立運動在日本分裂最大的原因是由於個性衝突。同樣重要的是,對於台灣人民如何實現獨立,存在非常不同的意見。同樣重要的是要注意,駐紮在日本不利於獲得更多的國際支持,因為在戰後時代,飽受戰爭蹂躪的日本實際上沒有能力(也沒有政治資本)發聲為台灣人發言。

因此,TIM 行動的另一個主要基地是美國,組織者和參與者主要由台灣留美研究生組成。 由於美國在冷戰時代成為兩大強國之一,如果美國政府的影響力與台灣的自治目標保持一致,台獨運動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有許多因素阻礙了這一點。

三、美國早期的 TIM(台灣獨立)運動

由於早期台獨運動中最傑出的領導人都在日本,因此大多數關於台獨運動的研究都集中在這些更引人注目的活動上。國際舞台上經常引用像廖文毅這樣的領導人,因此歷史學家在思考早期的台獨運動時,往往更關注日本事件的發展。與此同時,歷史學家經常忽視早期美國 TIM 的起源。然而,就像日本的同伴一樣,早期的美國 TIM 活動家能夠為海外的整體獨立運動做出重要的,也許更持久的貢獻。

台灣人的自由台灣的誕生

1950年至1960年期間,在美國的台灣留學生人數從僅約50人增加到至少554人。美國台灣獨立運動隨著海外台灣學生人數的增加而成長,因為這個早期階段幾乎完全由台灣留學生組成。

這段時間,台灣學生離島赴美留學非常困難,往往只有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才能夠做到。1955年8月,五位這樣的台灣留美學生互相介紹,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五人中有四人是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學生:五人中最年長的楊東傑博士正在學習放射學,約翰林(林榮勳)和陳以德都是讀國際關係的研究生,林錫湖正在攻讀化學博士學位。五人中最年輕的是Jay Loo(盧主義),他在附近的天普(Temple)大學讀醫學院。

這五位台灣學生被他們在台灣的共同經驗所吸引,每個週末都很快樂地聚會。他們總是發現,他們討論的話題往往傾向於台灣國內的政治問題。在美國這樣的地方,他們終於能夠辯論台灣政治,這個話題在台灣無論是在日本還是國民黨的統治下都是禁忌的。五位朋友對國民黨政府和在中國內戰後成群結隊移居該島的大陸人有類似的抱怨。他們討論了最初的興奮和為迎接國民黨而組織的慶祝活動,以及他們在 1945 年二次大戰後看到一群亂糟糟破破爛爛的士兵時的失望。經過多年日本人統治,台灣人習慣於法治,享受更好的文明水準,他們同意大陸人與台灣人之間有明顯的價值觀以及文化的差異。在台灣人中流傳著一個軼事,一些大陸難民會偷自行車,但因為不知道自行車是做什麼用的,所以他們把自行車扛在肩上。他們描述了日本投降後台灣增加自治的期待,以及當政治和經濟領域的歧視和裙帶關係政策再次實施時造成的痛苦失望。他們講述當小學生時目睹同學被日本人老師殘酷毆打時的憤怒,以及在中學時國民黨再次對台灣同學進行不公平懲罰時的深切悲傷;台灣人似乎注定永遠被當成二等公民。台灣悲慘的命運似乎得到進一步證實,因為他們目睹了台灣在 228事件後陷入通常被視為白色恐怖的嚴酷統治。


第三屆台灣人留美學生攝影紀念,盧主義為前排右2。圖/擷自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網站

台灣人的自由台灣的目標和活動

台灣人的自由台灣的目標是教育和說服人們支持台灣獨立。 該團的觀眾包括台灣學生、美國人民和更廣泛的國際社會。

首先,該組織旨在教育在美國的台灣同胞台灣的歷史,並說服他們獨立是正確的行動方針。 為達到此目的,組織製作了一份用英文撰寫的時事通訊,並發送給美國各地的台灣學生。時事通訊打字後並親自郵寄給各個聯繫人,以便在學校分發與其他台灣學生。在每個討論問題中,該小組描述有關各個方面的台灣歷史,主要是附有一封呼籲台灣須要獨立的信。(待續)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