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在除夕,我們吃了水哈拉麵包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在除夕,我們吃了水哈拉麵包

趁農曆新年氣氛仍濃,來認識猶太人的重要節日,應像嗑瓜子聊天,再配上一壺好茶…很合搭。

2017-02-09 21:40
水哈拉 water challah。圖/veganfeast@flickr (CC BY 2.0)
水哈拉 water challah。圖/veganfeast@flickr (CC BY 2.0)

話說除夕的那天,先生與我吃了一個水哈拉麵包(water challah)。過去吃過無數個蛋哈拉麵包,就是沒吃過水哈拉麵包,喔,不,是根本不知道有水哈拉麵包的存在。而到底為什麼會發現水哈拉麵包,必須從一年兩個月前的心碎事說起。

我仰賴購買特價品 過著省錢但有品質的生活

來到美國後,發現大多數的美國連鎖超市或百貨公司在打折的時候,東西都變得非常驚人地便宜,比如,原本一磅2~3塊美金的全雞,變成一磅0.99塊美金。所以我仰賴購買特價品,過著省錢但有品質的生活。其中,Pathmark超市就是我的心頭寶,幾乎每星期會去一次。

再一次,我感受了所謂世事無常的真切意思。毫無預警地,在2015年的11月,Pathmark關門大吉了…這麼好的超市,而且竟然在感恩節之前…唉,我的火雞、蔓越莓醬、麵粉...以後該到哪裡買便宜好貨呢?

當然,精明的家庭主婦還是找到一些地方買便宜好貨,只是,怎樣就是比不上Pathmark的新鮮便宜,而且從此要拉著購物車走來走去,在不同的地方,東邊買麵粉,西處買起司,北方買肥皂…

Pathmark關門之後,我的婆婆和老人中心的朋友們,不斷地打探哪家連鎖超市會入駐那個地方。老太太們不時就送來一些消息,一下A超市,一下B超市,某一天則說是醫療中心,後來又說是猶太人學校。就在去年年底,答案終於揭曉,是一家猶太人的超市,跌破所有老太太們的眼鏡。

不知道,是不是,過往二戰年代的反猶太人情緒還留在某些老太太們的心裡,她們一點都不願意去那家叫賓果(Bingo)的猶太人超市。

先生與我倒是迫不及待地想去一探究竟。哇!那真是家很不一樣的超市。另一家曾讓我也有這般驚嘆的,是在曼哈頓十四街附近、紐約大學宿舍旁的喬商(Trader Joe's)的超市和酒類販賣店。它的特別在於收銀員,每次去,總有風景可賞。像是,整身戴了無數銀環、一身牛仔裝扮、超級龐克頭、滿頭藍髮或粉紅髮、如要去開重金屬搖滾演唱會的一身裝扮、奇特狀的鬍子…不過,賓果超市不是這種特別。

賓果超市完全沒有額外的裝潢,只是非常非常地整潔,所有架上的商品,甚至包括蔬果,猶如受過嚴格訓練的軍人,全都排得整整齊齊,前後左右對齊到完美的地步,而且工作人員若不是馬上補貨,就是移動商品,努力讓最前排沒有缺口狀。

再則,在一般超市,經常會聽到有人廣播說話,而且頻率頗高,但是,在賓果超市,至今我還沒聽過,只有猶太音樂歌曲一直播放著。

最後,補貨員多數是墨西哥人,這是在紐約蔬果雜貨店的普遍現象,所以並不特別,而是一些補貨員和收銀員幾乎都是來自印度或斯里蘭卡那一帶的人,這是連我的先生,土生土長的紐約人,都說很奇特,沒看過。

因為這是猶太人的超市,所以大部分的購物者是猶太人,而且是嚴守習俗的正統教派猶太人。大部分的他們,不大和外人互動,即使我友善地對他們點頭微笑,多數的人都當作沒看見般地冷淡。當然,還是有些人是很不一樣的,非常地親切。

摸著微凸而滿足的肚子:「這是猶太人在安息日吃哈拉麵包的感覺嗎?」

年初時,先生和我第一次到賓果超市,剛好是星期五,猶太人的安息日。逛到麵包甜點區,不只看到我們熟悉的蛋哈拉麵包,而且竟然還有那麼多大小不同的樣子,覺得好有趣。不過,最吸引我們的是架上和推車上有好多我們以前沒看過的麵包。標示牌上,我們認出哈拉這個字,但是它究竟跟蛋哈拉有什麼不同啊?

我們鼓起勇氣找了一位看起來友善的女士,請教她這個問題。她果然親切,她說一個有蛋成份,一個沒有,只有水成份,標示牌上的那個字是水的意思。再問她哪個比較好吃,她說都好吃,她是看心情來決定吃哪種。

天曉得那天我們兩人的腦筋出了什麼問題,竟然沒有買個水哈拉麵包回家。結果改天我一個人再去,麵包架上完完全全、徹徹底底沒有半個哈拉麵包。啊!我突然領悟到這不是一般雜貨店,平常日也賣蛋哈拉麵包。若要吃個既道地又新鮮的哈拉麵包,尤其是一般商店都沒有賣的水哈拉麵包,就要在星期五或猶太人的節日前夕來賓果超市一趟,而且要早點去,猶太人兩點就關門回家為安息日做準備呢。

因此之故,水哈拉麵包就被我和先生放進農曆年期間大快朵頤的吃食清單裡。除夕那天,剛好也是猶太人的安息日,先生與我喜孜孜地捧了兩個水哈拉麵包回家,本來決定吃半個,最後卻把一整個麵包吃光。嗯~沒辦法,實在是太好吃了呀。外頭脆脆的皮和白芝麻是越嚼越香,裡頭白軟軟部份就是好吃的土司麵包口感。好久好久沒吃過這麼好吃的麵包了,除夕過年的心,真的被撫慰了。「這是猶太人在安息日吃哈拉麵包的感覺嗎?」摸著微凸而滿足的肚子,此念忽閃而過。

在農曆新年氣氛仍濃的時候,來認識猶太人的重要節日,應像嗑瓜子聊天,再配上一壺好茶…很合搭。

猶太人的節日是依陰曆來看的,所以每年會有一個對照於陽曆的節日年曆。以下是從2016年到2018年的對照表。

很久以前,第一次聽到猶太人的新年在陽曆九月十月的秋天時節,我有種不適應、頭腦轉不過來的感覺。老實說,至今仍舊有相同的感覺。不過,我認為,不同文化族群者對於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都有個很合理的緣由解釋,未必要認同,但絕對不必執意否定對方。事實上,在學習認識猶太人的節日之過程中,要搞懂一些歷史和宗教的緣由,偶會嚐點苦頭,但是整體來說,這是個極有趣而讓人大開眼界的美妙之旅。我也與先生分享自己所學到的這些禮俗和故事,他也深感有趣,還想要與一位還滿遵循儀俗的猶太人好朋友討論呢。我想,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可以不是問題,只要我們的心可以「一樣地」開闊與好奇。

學習認識猶太文化 是個讓人大開眼界的奇妙之旅

在認識猶太人的節日前,有一些基本的概念需要了解。

首先,猶太人的所有節日開始於當日的前一天晚上,因為猶太人的一天是從日落開始(不是半夜12點),也結束在落日。

再者,節日的規定,和安息日都一樣,只有「不能煮飯、烘烤食物和關閉所有的電和火」不包括在內。如果那些「要停止工作」的節日剛好在一般的上班日,他們就必須請假。

最後,猶太人通常節日慶祝會多慶祝一天,這跟過往的歷史有關。因為過去是依賴人對月亮的觀察,確認哪一天是一個月的第一天,然後向拉比公會報告,拉比公會再對大眾公告。但是,因氣象等因素而會有觀察不到新月的時候,因此為避免錯過節日,猶太人就習慣慶祝兩天。不過,在以色列的猶太人沒有這個習慣傳統。

Jewish Holidays
Jewish Holidays 2017
My Jewish Learning-Holidays
Wikipedia-Jewish holidays 
Jewish Holidays and Festivals 

新年(Rosh Hashanah)

依猶太人的年曆,第一個月(Nisan)約在陽曆的三、四月,新年是在第七個月(Tishrei)的第一天,也就是約在陽曆九月十月的時候。Rosh Hashanah的意思為「一年之首」或「一年的開始」。

從新年開始到贖罪日(Yom Kippur),共十天,是所謂的「敬畏的日子」(Days of Awe)。所以,猶太人的新年就是要深切反省的時刻,要認真嚴肅地回想過去一年所犯的錯誤,然後在新的一年努力改正這些過錯。

新年不能上班工作,遵循禮俗的猶太人幾乎整天都待在猶太會堂,祈禱的時間比平日增長了許多。


猶太新年要吃沾蜂蜜的蘋果,象徵新的一年很甜美。圖/取材自123greetings.com

在新年,其中一個重要的紀念儀俗,就是在猶太會堂聽羊角號(shofar)吹奏,吹出的聲音被稱為「悔改的召喚」。羊角號是公羊的角,吹起來的聲音很像小號。在新年有四種吹奏的基本音調,一個3秒長音,三個1秒上升音,3秒內一連串短音,和一個至少持續10秒的超長音。如果新年剛好在安息日,就不能吹羊角號。

這一天的另一個紀念儀俗是吃沾蜂蜜的蘋果,期許新的一年很甜美。有人也會拿麵包沾蜂蜜吃。

還有一個紀念儀俗叫Tashlikh,有丟棄擺脫的意思。下午的時間,事先在口袋裡放塊麵包,走到小溪,掏出口袋裡的麵包,然後丟掉,再走進溪水裡,象徵丟棄所有的罪惡。如果新年剛好在安息日,這個儀式就要改到星期日下午進行,因為安息日不能提帶東西(carrying),所以不能口袋裡放麵包。

猶太人的過年祝賀辭是L'shanah tovah(for a good year),「願你有個好年」的意思。

Rosh Hashanah 
History and SIignificance of Rosh Hashanah 
Rosh Hashanah History 
Wikipedia-Rosh Hashanah 

贖罪日(Yom Kippur)

贖罪日在新年那個月的第10天,是猶太教裡最重要的節日,很多不遵循任何儀俗的猶太人,都會在這個節日請假不去工作上班。

Yom Kippur的意思為「贖罪的日子」。從新年到贖罪日這十天,要反省思量過去一年所犯下的過錯。上帝有本冊子,叫作「生命之書」,上頭有全部人的名字,紀錄每個人在新的一年的命運。在贖罪日結束時,這本記錄所有判決的冊子會密封起來,所以這一天也是上訴的日子,顯示自己感到後悔和已有悔改,是改變判決的最後機會。因此,新年的祝賀辭L'shanah tovah(for a good year),「願你有個好年」,其實是「願你在封冊前被寫下有個好年」的簡賀辭。

不過,在贖罪日的悔改與祈求原諒,是人與上帝之間,而不是人與人之間,因為與人之間的罪過,該在這一天以前就處理完畢。

關於反省過錯,所謂的過錯,大都與「說話」這件事有關。辱罵、欺凌、嘲笑、毀謗、搬弄是非、亂發誓等等,這些都比吃了豬肉或在安息日開車這類事來得嚴重很多。

在贖罪日之前,有人會請求收到蜂蜜蛋糕,意味在神的世界裡,人是接受者,也祈求有個甜美而豐裕的一年。除此之外,都會好好地吃兩頓飯、沐浴、做善事、與人和解及祈求對方的原諒。日落前,也就是贖罪日前夕,就抵達猶太教會堂,準備參加晚禱。

在贖罪日要禁食(最多到25小時)、禁喝水和禁慾,也不能洗澡和穿皮革製的鞋。當然,如果當下有健康問題,就不必遵守這些規定。還有,九歲以下的孩子和婦女剛生完孩子3天,都不可以禁食。大一點的孩子和生完孩子3到7天的婦女,如果有需要進食,是允許的。傳統上要穿白色的衣服,意味著純潔,以及期許自己不要再犯過錯。

贖罪日也是不能去上班工作,而且幾乎都待在猶太教會堂祈禱,約從早上八、九點開始,一直到下午三點,然後可以回家休息,傍晚五、六點再到會堂作午禱和晚禱,直到日落,羊角號的一個長音響起,祈禱就結束。

Yom Kippur 
What Is Yom Kippur?  

住棚節(Sukkot)(Sukkah是單數)

住棚節在新年那個月的第15天,共有七天。從一年裡最嚴肅的節日(贖罪日),來到了非常歡樂的住棚節。頭兩天禁止工作,從第三天起就可以工作上班了。

住棚節是三大朝聖節慶之一(會到耶路撒冷的聖殿朝拜),有歷史和農業上的重要意義。一是紀念被奴役的以色列子民從埃及逃出來後,在沙漠流浪40年,住在暫時的處所。二是感謝上帝的保祐,慶祝豐收。Sukkot是棚子的意思,就是當初猶太人在沙漠流浪時所住的地方,也是在農作收成的時節,會搭建作為暫居的棚子。

紀念住棚節,會仿照先人住在一個棚子。如果天氣和健康許可,不只是要在棚子吃飯,還要在棚子裡睡覺。總之,能待在棚子內越久越好。

棚子的大小沒有限制,只要人能進得去就好。圍起棚子的牆面質材亦沒有限制,如木頭、帆布、鋁板、布料等皆可使用。然後,割剪些植物,如樹枝、玉米莖、蘆葦等等,以能夠看到星星的密度掛著當棚頂。現在,棚子可以自己買材料動手做外,也可以網購整套的拼裝組合。

另一個紀念儀俗與所謂的「四聖物」( four species)有關,四聖物也稱作「棗椰樹枝和枸櫞」(lulav and etrog),都是長在以色列的植物。

「棗椰樹枝和枸櫞」,是指一顆枸櫞(etrog,英文citron),外形像檸檬,是一種有硬殼、富有香氣的柑橘類水果;一個棗椰樹枝(lulav,英文palm branch);兩條柳樹枝(aravot,英文willow branches);三條桃金孃樹枝(hadassim,英文myrtle branches)。將這六個樹枝綁在一起,因為棗椰樹枝最大,所以整束稱作棗椰樹枝。

紀念儀俗是左手拿枸櫞,右手拿棗椰樹枝,口唸祈禱文,雙手在「東、西、南、北、上、下」六個方向上下搖晃,意味「上帝無所不在」。

住棚節共有七天,期間,每一天在誦讀祈禱文Hallel的過程中,都要左手拿枸櫞,右手拿棗椰樹枝,依原則方向上下搖晃。接著,再拿著「棗椰樹枝和枸櫞」繞著平時研讀妥拉時用的桌台行走。

第七天完成這整個儀式後,就拿著柳樹枝往地下甩打五次,並搖下剩下的葉子。因為以色列的雨季在秋天,落下的柳樹葉代表著對降雨的期待。

「棗椰樹枝和枸櫞」有兩種隱含意思。


猶太人在住棚節時,會左手拿枸櫞,右手拿棗椰樹枝,口唸祈禱文,雙手左右上下搖晃,意味「上帝無所不在」。圖 / CC0 Public Domain

一是,棗椰樹枝代表脊椎;桃金孃樹枝的樹葉是小橢圓形,代表眼精;柳樹枝的樹葉是長橢圓形,代表嘴巴;枸櫞代表心臟。將它們集合起來,表示一生竭力為上帝服務的願望。

另一是,枸櫞,不但很好吃,還有讓人感到舒服的香氣,代表熟知妥拉和遵守律法做好事的猶太人。椰棗樹枝會長出好吃果實,但沒有香氣,表示熟知妥拉,但沒有遵守律法做好事的猶太人。桃金孃樹枝有很強烈的氣味,但不產果實,表示有遵守律法做好事,但幾乎不懂妥拉的猶太人。柳樹枝,既沒有香氣,也不產果實,表示不懂妥拉,也沒有遵守律法做好事的猶太人。四種植物,代表四種猶太人。在住棚節將這四種植物集合在一起,提醒猶太人這四種猶太人都很重要,而且要團結在一起。

Sukkot 
Sukkot 101
History of Sukkot 
Citron-Wikipedia

第八天聚會(Shemini Atzeret)和歡慶妥拉節(Simchat Torah)

住棚節共有7天,隔天就是第八天聚會,歡慶妥拉節則緊接在第八天聚會之後。這兩個節日一樣不能工作上班。

第八天聚會的定義解釋:造物者像個主人,在某個時間邀請我們,當我們該告辭回家的時候,主人很開心,興緻高,於是邀請大家再多留一天。因此,第八天聚會常被誤認為是住棚節的一部份。事實上,第八天聚會這一天不必再搖晃「棗椰樹枝和枸櫞」,待在棚子的時候已不需要誦經文祈禱,也有比較多限制,所以是個獨立的節日。

猶太人每星期在猶太教會堂一起研讀妥拉,從「創世紀」開始,每個禮拜研讀幾個章節,在歡慶妥拉節這一天讀完最後的「申命記」,再從「創世紀」開始繼續研讀。所以,研讀妥拉是持續性的、周期性的,永無止息,而歡慶妥拉節就是慶祝這一年讀完妥拉。

紀念儀式從晚禱開始,抽出妥拉的捲軸(妥拉是寫在羊皮紙,捲在捲軸上的經典),抬著捲軸在猶太教會堂裡繞圈行走,歡喜地拿著妥拉唱歌跳舞,有時還會歡喜到走出會堂到街上去。越多人參與抬妥拉捲軸越好,因為這是個榮耀,不過,小孩們不能參加,因為捲軸實在太重啦。也因此,會有所謂的玩具妥拉和紙張捲軸讓小孩子拿著走。

隔天早禱,唸完祈禱文後,就像前晚一樣,抬妥拉捲軸在會堂裡繞行,拿著妥拉唱歌跳舞。接著,就是研讀妥拉,如前述,讀完最後的「申命記」章節,再從「創世紀」開始讀幾個章節。

Shemini Atzeret and Simchat Torah  
Wikipedia-Shemini Atzeret 
Simchat Torah-Wikipedia  
What is Shemini Atzeret?  

光明節(Hanukkah或Chanukah)

Hanukkah在希伯來文有「奉獻」的意思,所以除了稱作「光明節」(Festival of Lights),也稱為「奉獻的節日」(Feast of Dedication)。

光明節在猶太年曆裡的第九個月的第25天(約在陽曆的十一月或十二月),慶祝8天。在這個節日可以去上班工作,不過要早點回家點蠟燭。在以色列,除了第一天學生們要去上學,接著七天都放假。


猶太人的光明節,除了真的要點蠟燭之外,也稱為「奉獻的節日」(Feast of Dedication)。圖/CC0 Public Domain

光明節是最為人所知的節日,但並非重要的宗教理由,而是剛好接近聖誕節,而且因為有一些類似聖誕節的習俗,如,給禮物和佈置,因此很多非猶太人認為這就是猶太人的聖誕節。事實上,光明節源自要抵抗同化和被壓迫。

塞琉古帝國的第六位國王安條克三世大帝(Antiochus III the Great,241-187 BC)在征服敘利亞、埃及和巴勒斯坦後,允許這些地方的人仍可保有他們的傳統生活習俗,也可以繼續信仰他們的宗教。因為這種懷柔的政策,讓許多猶太人吸取和學習了希臘的文化、語言、習俗和衣著。

安條克三世的繼任者安條克四世(Antiochus IV,215-164 BC),改變政策,開始嚴厲地壓迫猶太人,派希臘神父入駐耶路撒冷的第二聖殿,禁止猶太人的宗教崇拜,下令以豬當供品放在聖殿的祭壇上,並屠殺猶太人。

猶太祭司瑪他提亞(Mattathias)和兒子猶大‧馬加比(Judah Maccabee),與一群猶太教傳統主義者合力對抗那些被同化(希臘化)的猶太人和塞琉古希臘帝國的壓迫,在165BC反抗成功,收復耶路撒冷。

根據猶太法典塔木德(Talmud)的紀載,在收復耶路撒冷後,要重新將第二聖殿獻給神的時候,用於聖殿的九支燈台、每晚要點燈燒一整夜的純橄欖油,雖然沒有被希臘人所污染,但剩下非常地少。原本認為只能夠燒一天,竟然燒了8天。製作淨化的橄欖油之所需時間,剛好就是8天。因此,慶祝8天的光明節就是要紀念這個奇蹟。

光明節的唯一紀念儀俗是點蠟燭。猶太教燈台可以插九根蠟燭,在正中間的一個蠟燭座台較其他八個高,稱作助手(shammus,helper,也有人翻成servant,僕人)。因為光明節蠟燭不可移動拿去做其他的事,因此需要助手蠟燭。所以,助手蠟燭座台較高,也就是為了容易認出助手蠟燭。

第一個晚上,在最右邊的蠟燭座台插上一根蠟燭,然後點燃助手蠟燭,誦讀三篇祈禱文,完畢後,用助手蠟燭點燃第一根蠟燭,再將助手蠟燭放回蠟燭座台。後續的每一天晚上,就依序從右邊再添一根蠟燭,點蠟燭則從左邊點到右邊。到了第八天,所有蠟燭,包括助手蠟燭,全都點上。另外,除了第一天點蠟燭前要誦讀三篇祈禱文,其他七天,就只要誦讀前兩篇祈禱文就好。

從天黑到半夜的任何時間都可以點上蠟燭,最少要讓蠟燭燒半小時,所以半小時後就可以吹熄蠟燭。不過,在安息日那天(因為光明節共有八天,所以一定會有一天也是安息日),要在日落前就先點上蠟燭,也不能吹熄蠟燭,因為安息日禁止點火和熄火。另外,不一定要點蠟燭,也可以像過去一樣,點油燈。

傳統上,光明節會吃油炸食物,當然,這與「油」的歷史有關。美國多數的猶太人為阿肯納西猶太人(Ashkenazic Jews,來自德國、東法、東歐),他們通常會吃炸馬鈴薯餅(latkes),有些人還會吃有草莓果醬餡的甜甜圈(sufganiyot)。在以色列的猶太人就不大吃炸馬鈴薯餅,但很愛吃甜甜圈,除了傳統的草莓果醬餡,巧克力奶油、香草奶油、焦糖、卡布奇諾等口味都很受歡迎。

再來,就是玩「光明節陀螺」,這是一種賭博遊戲。賭注通常為火柴棒、一分錢銅板、巧克力錢幣等。這個遊戲也和歷史有關,過去被安條克四世高壓統治的時候,禁止研讀妥拉,於是以玩賭博遊戲來掩飾。

陀螺四面上各有一個希伯來文(Nun、Gimel、Hei、Shin),合起來的意思為「有個偉大的奇蹟發生在這裡」,意指神奇的油。這些字在意第緒語(Yiddish)分別為nit(nothing,無)、gantz(all,全部)、halb(half,一半)、shtell(put,再下賭注)的意思,也是這個陀螺遊戲的規則:

大家都拿出一個錢幣當賭注,每個人輪流轉陀螺,如果轉出Nun,就是什麼都沒得拿;轉出Gimel,可以拿走所有賭注;轉出Hei,可以拿走一半的賭注;轉出Shin,就是大家再拿出一個錢幣來當賭注。

猶太人的所有節慶歌曲中,以光明節為主題所創作的歌曲是最多的,以下是兩首很著名的歌曲。在好聽的樂音裡,不得不說,更多的猶太人節日就留待下回文章來介紹。

Ma'oz Tzur (Rock of Ages,萬年磐石)

Mi Y'malel(Who Can Retell?,誰能重述故事?)

Chanukkah 
Origins of Hanukkah 
What Is Hanukkah? 
The Story of Chanukah 
Wikipedia-Hanukkah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