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日韓都動真氣 對槓無絕期 日媒悲觀:看不到化解的出口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日韓都動真氣 對槓無絕期 日媒悲觀:看不到化解的出口

 2019-08-08 11:56
日韓關係因徵用勞工賠償爭議惡化,打起貿易戰。圖/Pixabay
日韓關係因徵用勞工賠償爭議惡化,打起貿易戰。圖/Pixabay

日韓關係因日本二戰強徵南韓勞工賠償案導致關係惡化,引發貿易衝突。根據日經中文網報導,日韓兩國縱使一直有歷史遺留下來的糾紛,但在經濟上仍然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這次因為二戰勞工賠償案,南韓政府劍指日本企業,引起日本政府不滿,祭出貿易禁令,導致兩國之前作為「安全閥」的經濟交往開始產生裂痕。

這波日韓衝突的導火線,源自於韓國最高法院在2018年10月裁定,日本企業需向二戰期間強徵的韓國勞工及遺屬作出賠償,今年六月,南韓政府再提韓日兩國共同賠償的解決方案,但此舉引發日本政府強烈反彈,日方認為索償問題已於1965年《日韓請求權協定》中一併解決,韓國法院的判決根本違反國際法,因此根本沒有所謂兩國分攤賠償的問題存在。

日韓經濟「安全閥」出現裂縫

由於日本對該求償案嚴重不滿,因此在7月1日祭出嚴格管制手機、面板等關鍵半導體出口韓國,甚至在上週(2日)續以國家安保為由,把南韓排除在適用貿易優惠的「白色名單」外,一連串措施明顯是發動貿易戰的作為。南韓政府痛斥這是不公平的決定,民間社會也發起抵制日本的行動,雙方劍拔弩張,兩國關係雪上加霜。

事實上,日韓兩國長年來都維持著既緊張又緊密的關係,早在李明博和朴槿惠時代,日韓兩國因竹島(南韓稱獨島)主權爭端以及慰安婦問題而敵對,縱使如此,三星電子等南韓企業依然和日本的大型銀行保持著合作關係,也就是呈現政治冷、經濟熱的交往型態。

困局無出口 南韓打「脫日」算盤

但這次的日韓衝突卻迥異於以往,明擺著主打經濟戰。日經抱持悲觀角度表示,截至目前,似乎還看不到化解兩國緊張關係的出口。日經指出,自去年起,南韓艦艇在日本海使用雷達照射日本自衛隊的巡邏機,便已導致兩國安保合作受阻,如今,南韓外長康京和又表示,會考慮廢除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這個說法又讓兩國愈行愈遠;再加上美國在這波日韓衝突事件中,沒有及時採取行動,後來由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召集的日美韓外長會談,也沒有談成任何協議,等於無功而返。

日經分析,這次日韓矛盾無法化解的原因,除了一連串的立場對立事件之外,更結構性的原因,恐怕來自於兩國經濟結構已產生變化所致。日經認為,日本曾經是南韓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尤其在引進鋼鐵及汽車等技術方面,但是近年南韓的第一大出口國換成中國,中國約佔南韓出口總額的26%,日本卻僅佔約5%。

兩國相爭 僵局尚無冷卻跡象

既然南韓對「日本的重要性」感覺已越來越遲鈍,再加上南韓對日本產業的緊追猛趕,譬如三星及LG等南韓企業在國際崛起,已經嚴重衝擊日本的半導體和家電企業。因此,日本決定藉著這次勞工求償事件對南韓出招,一方面除了對韓實施嚴格的半導體出口限制之外,也祭出暫停貿易優惠措施...。

從這些經濟面的競爭和衝突因素觀察,日本和南韓確實已難回到過去政治迭有紛爭但經貿仍然熱絡的狀態了。

也由於日本連番針對南韓產業弱點攻擊的做法,南韓已意識到降低對於依賴日本的急迫性。日經指出,南韓已於3日召開臨時部長級會議,決定推出一項2732億韓元(約71億新台幣)的預算,做為零組件和材料的進口管道多元化和國産化的基金。

(本文轉載自中央廣播電台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