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是《台灣關係法》43周年紀念日。《台灣關係法》於1979年台美斷交後,由美國國會討論通過,時任總統卡特於同一年的4月10日簽署,法律效力則回溯至當年1月1日。隨後,美國成立在台協會(AIT),負責推動台美實質關係。過去43年來,此一法案主導了美國的對台政策,也成為美國「一中政策」的基礎之一。今年,《台灣關係法》迎來又一個周年紀念日之際,恰逢烏克蘭戰火延燒 ,引發世人對台海局勢的格外關切。《台灣關係法》在美台關係中究竟起著怎樣的作用?它對台灣意味著什麼?對此,我們與歐洲之聲理事會副會長潘永忠先生一起展開探討。
法廣:《台灣關係法》剛剛送走第43個年頭。過去43年來,此一立法在美中台關係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潘永忠:我不是研究國際關係的,但對於國與國的關係、區域之間的關係,與平常人一樣,也有禮儀、利益、理解、尊重、平等、友好等認知與思維。我就從這一思路和角度談談我的看法。
為什麼會有《台灣關係法》?客觀來說,在1971年之前,1949年退居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一直代表著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在與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外交關係中也代表著中國。在1979年前,美國與中華民國外交關係,從1913至1979年,有66年。美國與中華民國大使級的關係,自1935至1979年,也有44年。
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台灣關係法》就是美國處理與中華民國政府各種合作關係的一個承上啟下的歷史銜接檔(規定)。1979年1月1日,美國國會制定此法並由美國總統卡特簽署生效,規範了美國與台灣的關係。其中提到:「……授權美國政府繼續維持美國人民與在台灣人民間之商業、文化及其他關係,以促進美國外交政策,與外國、外國政府或是類似實體所進行或實施的各項方案或交往關係,同樣適用於台灣人民。」
43年以來,這個法案的起到的作用是什麼?我借用美國前國防部事務主任的博斯科(Joseph Bosco)的說法回答,但我強調最重要的兩個方面:一方面強調了美中建交的前提。博斯科是這麼表述的:事實上《台灣關係法》使用這樣的語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前提是和平解決台灣問題,這是前提。《台灣關係法》第二條第二款「美國的政策」中第三項說:「表明美國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之舉,是基於台灣的前途將以和平方式決定這一期望。」此法案從一開始就理性而明確的否定了「武統」解決台灣問題。
另一方面該法案是美國繼續維護台灣安全的法律依據。博斯科是這麼表述的:《台灣關係法》是美國保衛與維護台灣安全的法律依據,要「讓中國知道,我們明白你沒有遵守美國在《台灣關係法》中關於台灣問題將得到和平解決的期望。在你同意這一原則之前,我們將繼續深化與台灣的關係,我們將越來越接近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實體。」
簡而言之,《台灣關係法》展示與體現了美國信譽和政策的一貫制、完整性,強調解決台灣問題只能是和平方法,是維護與保衛台灣安全的法律依據。
法廣:根據《台灣關係法》,美國政府可向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美國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不斷對台軍售。本月初(4月5日),五角大樓宣佈:將向台灣出售9,500萬美元的設備和培訓服務,這已是拜登政府任內第三度對台軍售。您如何解讀此種做法?
潘永忠:我的理解是:第一、這是美台關係的法案規定。您的問題中已經表述了:「根據《台灣關係法》,美國政府可向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這就是美國政府維護台灣安全其中的一個措施:武裝與裝備台灣,否則台灣的安全就是一句空話。
第二、從中共一方來看。1949年以來,中共始終沒有放棄「武統」台灣的目標,我們這代人自小在「一定要解放台灣」的口號中長大。有言道:和平時期務須做好作戰準備。中共政府一天不放棄「武統」,台灣上下只能團結一心,時刻準備著,堅決抗戰,保衛台灣自由民主的家園。
第三、從台灣一方來看。與中國相比,台萬人口少土地小國力自然不足,它不會去威脅中國大陸。但台灣必須為了保衛自身安全,具備足夠的自衛能力。在我看來,畏懼戰爭比戰爭本身更糟糕。
法廣: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本應於4月10日《台灣關係法》43周年紀念日到訪台灣、出席相關的紀念活動。不過由於感染新冠病毒,佩洛西被迫推遲訪台行程,北京對佩洛西到訪台灣反應強烈,說明了什麼?
潘永忠: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我想美台方面有考慮兩方面原因,一是美國通過的法案有了新規定。二是美台關係歷史上有此先例。
2018年3月16日,美國川普總統簽署了參眾兩院通過的《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內容規定:美國在政策上應該允許所有層級的美國官員前往台灣政府,並與對應的台灣政府官員會面;允許台灣政府官員進入美國,並以適當的尊重條件與美國官員——包括國務院、國防部以及其他內閣機構官員會面;鼓勵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及任何台灣政府在美國成立的機構在美國進行正式活動,並使美國國會成員、聯邦及各州政府官員、台灣政府高層官員參與其中,而不再受到限制。
這個法案明確授權美國政府所有層級官員等,可前往台灣與對應的人員會面。佩洛西女士作為議員、議長,應該也包含在內吧?
實際上,25年前美國眾議院議長有訪問台灣。1997年,美國共和黨時任眾議院議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曾率領國會議員訪問團訪問台灣,訪問期間,雙方就兩岸關係、經濟發展與交流、核廢料處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此外,北京對佩洛西訪台反應非常強烈,說明了什麼?自1949年以來,國共雙方從未簽署停戰、和平協議。理論上講,大陸與台灣仍然處於戰爭狀態。北京的目的,是不予承認台灣的獨立主權地位。
自從川普簽署了《台灣旅行法》,突破了美台各種「受限」高層級官員「互訪」。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這意味著美台關係,幾乎等同於國與國的關係。按照北京的說法,美國在向「台獨」發出錯誤信號。北京自然是氣急敗壞。
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原定4月10日《台灣關係法》43周年紀念日訪台,不過由於感染新冠病毒,被迫推遲訪台行程。示意圖/擷自佩洛西推特
法廣:43年來,世界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一直沒有放棄武力攻台的承諾,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了對中國武統台灣的擔憂。《台灣關係法》對中國有沒有一定的約束力?
潘永忠:首先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來看,一方面整個世界的憤怒、反對、譴責聲一片,反對戰爭是世界主流,我想中國人民也是反戰的。當今世界,人民不接受叢林法則的侵略戰爭與野蠻屠戮,俄羅斯招致全球共討之,世界共誅之是必然的。但另一方面,中國也有極小部分激進分子叫囂與渲染攻打台灣,就是配合俄羅斯,唯恐天下亂得不夠。
《台灣關係法》是美國政府的法案,是美國政府的責任、信譽與尊嚴,我對美國政府的法規、承諾與誠信,是堅信不疑的,美國應該會落實與執行法案的規定:保衛與維護台灣的安全。倘若美國放棄台灣,不僅是台灣的淪陷,也是印太聯盟的失敗,世界民主聯盟的失敗。2020年德國也制定「印太行為準則」,唯一的目標「維護台海維持現狀」。當然最大的失敗還是美國,失去了台灣,美國勢力將在亞太、印太一路淪陷與丟失,這就是多米諾骨牌效應,到那時,美國的世界霸主與領導地位豈不是一風吹了……
關於中國政府是否會武裝攻擊台灣?我個人的觀點與判斷:在中國反對「武統」,會逐漸成為主流認知,儘管一些媒體還在炒作「台海局勢益發緊繃,戰爭一觸即發」。台海七十餘年來,不時出現危機情勢,但始終未發生戰事,所以我仍堅持「台海無戰事」的觀點。
先從大陸民情說起。從中國百姓的角度來說,「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這是幾代人的心願,儘管向來有「台灣人」之說。台灣人民不願意服從專制獨裁政府,完全合情合理,中國海內外的民主人士、民運人士,都不甘於中共獨裁統治,特別是逃亡海外的民運人,絕大部分已入籍他國,嚴格的說都不是中國人了。我們這批人與台灣人民有多大的區別呢?再則處在現代文明世界,動輒武力相加已不被世人接受,中國人確實應該思考一下,武統台灣,無論是向誰開炮開槍,這與鎮壓學生、鎮壓市民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呢?
第二,從中共高層的長期政策來看。毛澤東時代一直有「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說法,但在改革開放年代,港台資本大量進入大陸,中國經濟騰飛,百姓終於醒悟了「誰」解放「誰」是荒唐言行。前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王洪光的〈「六戰一體」武統台灣〉文章,是退役數年後2018年的作品,應該算是「武統台灣」的民間計畫,估計南京軍區存有更完整具體的「武統台灣」計畫。
但是近年來,中共高層越來越忌諱提及「武統」一詞,道理很簡單,近三年來,中印邊界摩擦不斷,一再碰撞鬥毆,但中共高層並未重蹈毛澤東的套路,中印之間都一再避免開戰,更何況是面對台灣?一旦開戰,生靈塗炭,百姓遭殃,中共無疑會成為歷史罪人。我祈望,「武統台灣」是中共永遠也不會開啟的備案。
另外,國際政治需要台海和平與安全。印太、南海、台海和平安全,是國際政治和平穩定大局所需要的,美歐同盟國、民主聯盟國、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都不希望台海有戰事,因為戰爭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儘管各國媒體都有「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一說。中共3月份的兩會期間,有趣的是北京現在避談烏克蘭和台灣的關聯性。
法廣:您如何展望美台未來的關係發展?
潘永忠:說美台關係,總是與美中關係相聯繫。
面對俄烏戰爭,面對美中競爭,美國拜登總統強調:當前美國和自由世界面臨的挑戰是民主與專制的制度之爭。21世紀,是民主與專制的較量。也就是說:未來的五至十年的美中關係,就如美國眾議院1月公佈的《美國競爭法案》所示,美中關係將處於歷史低谷。
美國要通過國際民主聯盟戰勝中共的專制政權,民主台灣也是全球民主聯盟中一員。近年來,美國提出了一個個法案,為台灣鬆綁,為台灣保駕護航。比如:《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也稱《台北法》;還有《台灣旅行法》、也稱《與台灣關係法》;還有《2020年台灣保證法》,強化美國對台灣的支持等等。
未來的美台關係,美國應該會不斷抬升台灣「准獨立主權國家」的地位,虛化「一中政策」內容,繼續幫助台灣拓展國際空間,這也將成為日本、英國、澳洲和歐洲民主國家共同支持與關注的焦點。事實上,近年來台灣在國際關係上,已經邁出了一大步。
※本文轉載自: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