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森林資源豐富,昔日為台灣伐木重鎮,林務局近年委託專業團隊,歷經5年調查研究與拍攝《森林.部落.人——太魯閣林業史》及紀錄片《在森林中。嵐山工作站》今天問世,這支紀錄片參與美國「The Best Shorts Competition(最佳電影短片競賽)」,榮獲「紀錄片優異特別獎」,也見證臺灣林業從伐木、造林的傳統經營型態,過渡到生態保育、國土保安的歷程。
太魯閣林場於日治末期因軍事需求而開發,在東臺灣三大林場中最「年輕」,戰後一度被視為臺灣的林業新星,比當時的阿里山更受期待。嵐山的鐵道和索道從平地到海拔2000公尺的高山,在機具、設備與安全都不及今日的年代,有一群不辭辛勞的人們出入太魯閣大山的森林,在老林業人的心目中,嵐山和哈崙一樣,都是有故事的深山小村落,透過研究人員深入一探究竟,讓昔日的山林步道呈現眼前。
國立東華大學教授王鴻濬與教授率團隊與拍攝人員,經歷近5年的調查研究與拍攝,他說,重建一段近80年的太魯閣林業史,需要豐富與真實的資料鋪陳,除了中日英文書籍期刊參閱外,也使用台灣總督府時期林業檔案等等,並訪談26位曾經在太魯閣森林工作的老林業人,深入山林見到早年屋舍荒廢索道,還有朽壞的機關車等,讓讀者「感同身受」當年太魯閣山林間的工作與生活點滴。
林管處退休處長郭武盛、陳清香、林鴻忠、吳坤銘等與早年林業人和家屬一同觀看紀錄片,回想在山上彼此扶持,互相尊重,不禁頻頻拭淚,曾經懷抱革命情感,也曾心情低落,還曾經挑燈夜戰,為達成目標績效而喝采歡呼,這一切隨著歲月推移而一一消逝,但點點滴滴的往事都成為共同的記憶,收藏在每一個林業人的內心深處。
林管處長楊瑞芬表示,1960年木瓜林區管理處(遊太魯閣林場、木瓜山林場及花蓮山林管理所等合併)成立「嵐山工作站」,持續太魯閣臨場運作,直到1986年6月結束伐木,嵐山工作站在林務組改造下退出舞台。這20多年的伐木歲月記憶中,鐵道與索道運轉不停,留存著說不完的故事,炎涼與悲傷,都值得傳誦。透過紀錄團隊,挖掘更多嵐山的故事。
《森林.部落.人——太魯閣林業史》及紀錄片今於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舉行發表會,現場湧進許多關心臺灣山林的民眾及「回娘家」的林業前輩與其眷屬,包括歷任退休處長郭武盛、陳清香、林鴻忠、吳坤銘等到場共襄盛舉,氣氛熱烈溫馨。圖/林管處提供
發表會吸引約600位林業前輩及過去曾經在嵐山生活的林業家眷與不少關心森林的民眾,林田山兒女扶老攜幼重溫林場風華,在禮堂前合照留影。圖/林管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