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教授為何常有奇論?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教授為何常有奇論?

2014-04-18 12:13
周祝瑛的奇論,再一樁。(圖翻攝自網路)
周祝瑛的奇論,再一樁。(圖翻攝自網路)

曾在扁執政晚期和當時教育部主秘莊國榮槓上,大力肯定救國團的周祝瑛教授,日前又引述一位「頂尖大學」教授之言,指稱有學生參加學運蹺課,老師和他溝通時不說話,事後在臉書上罵老師,讓她覺得學生是「網路一條龍,現實生活一條蟲」,說來頗有感慨。

周教授這一席話,可分為三部分來檢視。

其一是學生蹺課,未必一定要視為不當行為。假定校園附近出了大車禍,學生未經請假即趕赴現場協助搶救傷患,是蹺課犯了校規沒錯,但任何頭腦正常訓育人員都不會「依法行政」處分學生。所以翹課是否不當,也要看蹺課目的何在,以及多數人對該目的抱何種看法而定。校方也不宜無視社會觀感,關起門執行家法。

其二是所稱學生面對老師試圖溝通時不說話一事。學生拒絕對話溝通,也可能有多種原因,或是學生發現彼此認知差距太大,多談也無益甚至有傷和氣,所以選擇沉默;或是老師姿態過高,只知「曉以大義」開訓,招致反感而消極抵制;也有可能是該學生個性孤僻固執,不願和人多談。所以,學生不說話,也未必即是拒不講理,二者之間不宜遽然畫上等號。至於所稱在臉書上罵老師,周教授未說明其內容為何,是怎麼一個罵法。但如果使用的是情緒化,帶有攻擊意味語言,則當然是學生不對。

其三是周教授的一條龍、一條蟲之說,卻間接觸及現代社會一樁另人憂心而又無奈現象,是即隨著科技進步,人類的人文精神反在逐漸消失。即就國內來看,藍綠陣營重量級政治人物,乃至一般大學校長教授一級知識分子,有幾人仍擁有珍貴人文氣質?如今網路發達,年輕一代生活重心逐漸移向網路,和真實人生則似漸行漸遠愈來愈形疏離,而所有家庭、團體、朋友等等關係也漸形瓦解。科技在進展,人則在物化。

周教授之所謂一條龍、一條蟲,不論其用意為何,這句話的本身,對現代人都不失為沉痛的警告。

周教授日前這段談話,雖然隱含她對反服貿學運不甚認同態度,所說也並未悖離事實,但她昔年發表公開信批判莊教授,熱情讚頌救國團的語句,恐會讓年歲較長,吃過救國團不少苦頭國人感覺嚥不下去。

她在信裡質問莊教授,「同為四年級的一員,你難道沒參加過救國團活動?不曾走中橫爬合歡山,甚至在營火晚會中高唱『偶然』那首歌?那時候有多少年輕人,因為參加救國團活動而鍛鍊強健體魄,懂得更熱愛台灣,學會犧牲奉獻的精神?」

周教授這段田園詩歌式回憶確很溫馨,所說前面一段也確是事實,但卻掩護不了救國團誕生的醜惡背景,抹不去多少當年曾是年輕人的苦澀記憶。

救國團當年的全名是「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其成立據稱也是順應廣大青年要求。但這話也正如馬先生再選黨主席是「回應基層聲音」,大家聽聽就好。成立救國團的真正原因,是老蔣總統培植經國先生接班的一著棋,後者也成為救國團的首任主任,從此打出「青年導師」的旗號以壯聲勢。

誠如周教授所稱,救國團確曾開風氣之先,引導青年走向野外,投向高山大海。但希特勒的青年團也曾有相同正面貢獻,然而其背後動機也正是掌控青年,製造個人崇拜。周教授不要把救國團想得太美。

當年的初中學生,一旦考進高中高職,即不管你是否願意,自動成為團員。我本人當年考入某省中,經過一場官樣文章的入圍訓練,即和同屆其他同學一律成為蔣主任領導下的團員。雖然已事隔近一甲子,當時心中的無奈和不甘,至今仍是烙痕猶新。一位同班同學對這種霸王硬上弓式的入團也很厭惡,曾說有被性侵之感,不過他用的是另一個更直接字眼。這種委屈不甘,不知周教授是否也曾感受?

既然成為團員,就得穿那套粗布軍訓制服戴軍帽。某些國家軍警逢到夏季或在熱帶服務,猶能改穿短袖制服配短褲,台灣高中高職男生則是不分寒暑,天氣再熱也是土黃色長袖長褲。教室裡經常汗臭酸味洋溢自也不足為奇。曾有一位同學慨嘆「匪區的學生,也不用穿這種臭制服」。竟似救國團比共青團更可惡,豈不可悲?

更要命的是,部隊的髒衣服有洗衣坊負責清洗,高中職團員又厚又髒制服,則是要媽媽姊姊洗或自己洗。粗布衣褲泡浸冷水立即「氣質變化」,那種揉不動、搓不動又擰不動的吃力感受,周教授大概未曾經歷。

常有大專院校教授發出廣大國人難以認同奇論,不知是出身背景和所受薰陶使然,抑是書讀多了,思維也漸與常人有異。周教授詩情畫意頌揚公害之一的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也頗予人以這種感受。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