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布農老獵人與臺灣黑熊相遇故事為主題,傳遞黑熊保育觀念的保育手繪本--「黑熊的米亞桑」發表,手繪本結合有聲書及互動小遊戲,寓教於樂,開啟臺灣黑熊生態保育新頁!
「黑熊的米亞桑」繪本新書發表會20日在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水里遊客中心隆重登場,由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長曾偉宏主持,繪本畫家以說故事及有獎徵答方式,引導小朋友進入繪本故事情境,認知黑熊保育的重要性,過程歡樂有趣。
曾偉宏處長說,玉山國家公園森林密度高、人為干擾少,是台灣黑熊重要棲息環境,其中又以大分地區,最常看見台灣黑熊蹤跡。布農族傳統領域與黑熊重要棲地,都在玉山國家公園中,因此取布農族語中代表家鄉、故鄉的「米亞桑(Miasang)」作為「黑熊的米亞桑」的書名。
推出此繪本的目的就是要讓更多小朋友認識黑熊,透過繪本故事及趣味性傳達保育觀念,期盼環境教育課程與此繪本書結合,讓家長與孩童更深入認識台灣黑熊,進而深根保育理念,讓環境越來越好,共同愛護玉山國家公園,共同保育臺灣這珍稀的物種,讓臺灣可以成為黑熊的米亞桑。
曾處長也指出,台灣黑熊數量越來越少,數量約200隻上下,但其活動範圍廣大,棲地遠離人類居住地,一般人不容易接觸到,若能有效保護,就可同時保護許多其他物種及棲地,可視為生物多樣性和完整生態環境重要指標。
發表會中透過生動戲劇演出故事內容,並邀當地水里、新興國小學童來聽故事。演出後,主持人與學童進行有獎徵答互動,當詢問「在野外遇到黑熊怎麼辦?」時,有小朋友說「爬樹」、「快跑」,還有學童說「躺在地上裝死」,引起會場一片歡笑聲。主持人也提醒大家,根據繪本解說,若在山區遇到台灣黑熊,應安靜離開現場,不要驚慌失措、狂跑、尖叫。
「黑熊的米亞桑」繪本書內容係以手繪圖方式呈現,故事是描述一位布農族爺爺來到他孫女的學校,分享年輕當獵人時與黑熊的一段緣分,原不知如何保護黑熊的他,因一次打獵時偶然看見一隻斷了手趾的黑熊,再加上他與臺灣黑熊研究團隊接觸後,得知臺灣黑熊目前的困境,發現原來自己還能為黑熊盡一份心力,而班上同學們聽完爺爺的分享,也感同身受想好好保護臺灣黑熊。
玉管處也表示,本書由該處委託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製作,歷時1年完成,在繪本編製過程中,除邀請兒童文學專家蔡幸珍、農委會特生中心副研究員黃士元、國立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所長黃美秀等專家學者提供意見外,玉管處亦請農委會特生中心組長鄭錫奇,以及玉管處秘書同時為布農族人邦卡兒・海放南協助審閱,使得本書能順利出版。
書中充滿著童心與巧思,製作團隊為此書注入許多創意與驚奇,內容除了對動植物之型態、特徵及知識等說明描繪外,也融入許多布農族的人文特色,同時在有聲書裡有著充滿布農族韻味的歌曲,增添人文氣息,未來將可搭配該處之環境教育課程方案進行解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