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電話的那頭,焦慮的阿嬤詢問著,我的媳婦懷孕約六個月去日本玩,不小心跌倒滑跤了,小孩早產目前正在日本就醫,國外醫療全部都需自費;我們想請醫療專機載回台,但寶寶目前狀況未穩定,無法搭機返台;還有國外語言不通,醫療狀況無法詳細得知等等,⋯⋯我們該怎麼辦呢?
聽完阿嬤的描述,相信她的擔憂緊張不下於孩子的父母。國人因意外事件在國外發生早產的情況時有所聞,其衍生數百萬龐大的醫療費用更是不時躍上新聞版面。這樣的訊息,大眾總在討論、批評、建議的聲浪後,最終又歸於寂靜。但不久後,事件又會默默地再次發生並浮上檯面,到底懷孕的準媽媽們適合帶著球趴趴跑嗎?讓我們來關注一下這個議題。
普遍而言,婦科醫師不建議懷孕28週之後的孕婦,到超過100公里以外的地區進行長途的旅行。
如果非得出國或遠遊,孕婦適合出遊的狀態為:
1懷孕中期:懷孕周數介在16-28週期間。
2與醫師討論做好健康風險管理,並謹慎評估自己的健康狀態。
3選擇醫療資源比較足夠的先進國家。
另外孕婦出國可能遭遇潛在的風險:出國可能遭遇潛在的風險:
1孕婦本身體質的問題,或曾有早產流產等病史等。
2不確定的意外事件導致早產或流產。
3染上流行疾病或境外傳染病。
一旦不幸在國外發生緊急醫療事件(如:早產),該怎麼辦呢?您一定會聯想到,出國旅遊遇到緊急醫療時不是有保險可以給付嗎?
旅遊期間的保險的「住院醫療險」主要是保障住院期間的醫療費用。一般來說「懷孕、流產或分娩及其併發症」屬於『除外狀況』,意思是無法提供理賠的。另有一些保險公司提供婦幼保險,而這部份則需去細部了解相關規則。一般而言,對於國外早產衍生的醫療費用幫助不大。比較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孩子若在國外出生,返台後須設籍六個月後,方可加入健保,這樣一來,無形中又加重了醫療負擔。
所以有孕在身的準媽媽出國必須特別謹慎評估。國外旅遊,其中蘊含許多不可預知的風險,不論如何,能避免在孕期進行長途或國外旅遊是最好的。
只要是出遊或旅行,記得攜帶產檢相關資料,在國內旅遊可以攜帶孕婦手冊,不論在哪家醫院或診所都可以得到及時的協助。若是國外出遊,建議準媽媽們請醫師填寫相關就醫資料(英文版尤佳),可協助國外醫師儘速了解孕媽咪的情況。平安開心的迎接新生命,是每個父母共同的期待;儘可能避開早產的風險因子,國內短程小旅遊仍能達到孕期舒壓之效。
【相關連結】
早產兒基金會文章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