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屏東林邊鄉是農業村,家有田地族產,父親鐵路局工程師,家中的田地祖產因而先是三七五減租,旋後耕者有其田大多祖產被放領。林邊也是臨海鄉鎮,放索村、崎峰村與田厝村是近海部落以捕魚或漁塭養殖為業。所以在林邊生長兼具農漁文化薰陶。
宗族遠親在田厝村有大片魚塭,每個放養週期後,每年都必須讓池底充分的曝曬陽光,一方面是讓紫外線殺菌,一方面是活化底質,我們鄉下叫做「渴塭」。這個步驟,相當費時、費工、費體力、耗電費燈資源。但是「渴塭」會露出不少的魚蝦蟹,親戚魚塭主人會利用額外豐富的食材,乘機辦流水席宴客,也順便讓賓客帶些水產伴手禮回家。這應該是60、70年前的事了。想不到這次台杏的2020年宜蘭人文教育進修行程,曾經宜蘭在地的陳永興醫師熟門熟路、人脈豐富,籌劃此次旅程計畫,第一天就安排晚餐到礁溪「賣魚郎食酒處」。
餐廳位在宜蘭礁溪的田野魚塭間,讓我享受到幼年時期到親戚的魚塭家吃宴會餐的氛圍與感覺,感謝這麼貼心的安排!後來跟老闆聊天,他說為了養殖出品質好的水產品,曬池是絕對不能省略的;放養週期後,都必須「渴塭」,讓池底充分曝曬陽光,他的魚塭一定這樣做。我體會到任何改善水產、食材品質與管理是他專業者的堅持。
「賣魚郎食酒處」店內一景。圖/作者提供
9月18日下午五點,從宜蘭車站在往礁溪金車蘭花園的路上,一路欣賞宜蘭平原黃昏迷人的田野、水天一色的魚塭、夕陽與彩霞,看到了賣魚郎漁塭的指標,經過複雜但美麗的鄉間小路後終於到了「賣魚郎食酒處」:宜蘭縣礁溪鄉大塭路16-21號。「賣魚郎食酒處」主人重視服務品質,提供的是無菜單預約制的台灣鯛料理,客人採預約後賣魚郎會先抓好魚準備。漁塭旁的自家菜園,時機剛好的話有機會吃到現摘的蔬菜,我們分食到野蓮。「賣魚郎食酒處」就像魚塭家自己的庭院,老闆石稽是雲林人,2004年來到宜蘭,9年前開了這家餐廳,無菜單料理用了許多在地食材。
賣魚郎不隨便,要神經締結、放血處理後的魚,肉體組織內幾乎沒有殘血,烹飪後即使冷卻後也不會出現腥臭味,出自於對魚的尊敬及展現給客人的誠心。對每一條魚都保持尊敬,並且都經過程序煩瑣的「活締」處理,因此用餐為何要事先預約?真的處理活魚是需要時間的!魚不只擁有記憶,對痛覺也特別敏感,等死的痛苦與殘酷,魚類比人類還清楚,所以鼓勵人們使用來自日本的傳統屠宰技術:「活締,活け締め(いけじめ)Ike-jime,工序較多,亦較費時。「活締」是透過刺擊或拍打魚頭部,令牠們腦死,然後切開魚鰓放血,再用鐵線從魚尾穿過脊髓,癱瘓其神經系統,魚就會靜止不動。這種快速的屠宰方式,可以縮短魚類的痛楚,亦好過割開魚的喉嚨,令牠們失血至死。「活締」不僅可以減少魚的痛楚,還能夠減低魚肉的腥味,因為魚在窒息瀕死時,會撕裂自己的肌肉,產生大量乳酸和其他化學物質組織胺,加速脂肪和肌肉的分解。這最終會令魚肉變酸,產生噁心的腥臭。以「活締」殺魚,能夠防止這情況,肉質更可長時間保持鮮嫩。 在魚塭旁的低限度調味料理餐廳「賣魚郎食酒处」負責人石嵇,在礁溪與壯圍交界不遠處落戶九年,不做過多調味,使用精鹽,餐後的蝦殼、魚骨等廚餘,投入餐廳旁的低密度養殖池內,形成不使用人工飼料的水產養殖模式。除了使用自己漁塭養殖的台灣鯛,也跟當地養殖業者和漁民合作,龍虎斑在去除魚鱗和清洗過後,正反面各劃一刀,鋪上蒜末、淋上醬料和清酒,以清蒸方式料理最能吃出新鮮原味,上桌前再淋上熱油。因為龍虎斑肉質很Q彈,最適合清蒸,或是煮清湯,不要用很多紅燒的方式去把它調味。九孔則以油煎方式料理,煎到半熟,灑點黑胡椒,鎖住鮮味,肉質也很Q彈。基本上養殖戶要把他的養殖條件用到很好的話,基本上養出來的品質是不會輸野生的。
賣魚郎老闆是技術專業公務人員退休,養殖業與管理是他一輩子的專業,做賣魚郎食酒處是他專業的延伸。晚餐的菜色包含清蒸石斑魚,簡單的調味吃得出魚的鮮嫩美味;櫻花蝦炒飯,滿滿都是櫻花蝦不會過於油膩的炒飯;期待中的台灣鯛——鹽烤台灣鯛,將表面的鹽撥開,可看見魚身沒有去鱗,將魚皮掀起,鮮嫩多汁的魚肉;兩魚兩吃清蒸台灣鯛,不輸石斑魚的美味,肉質細嫩鮮美,最重要的是完全沒有土味。其他還有和風涼拌透抽、小卷米粉、野蓮、冰涼又充滿濃郁酒香的紹興醉雞腿、宜蘭當地養殖的大九孔、鹽烤蝦、還有蚵仔煎餅。
豐盛的晚餐。圖/作者提供
在宜蘭的賣魚郎食酒處,我第一次在台灣碰到餐廳注重魚類的水產動物福利,以及對養殖及食材與服務品質的專業堅持,原先我還以為只有在北歐考察時他們重視牛豬宰殺的動物福利,以及研究對牛肉品質的影響,想不到在宜蘭也開始注重魚類的「活締Ike Jime」。這值得所有台灣海鮮餐廳的學習,也堪為海鮮餐廳的楷模!
「活締」處理不僅可以減少魚的痛楚,還能夠減低魚肉的腥味。圖/作者提供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