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詩人余光中病逝 一篇「狼來了」曾掀鄉土文學論戰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詩人余光中病逝 一篇「狼來了」曾掀鄉土文學論戰

 2017-12-14 18:04
中山大外國語文系榮譽退休教授、「右手寫詩,左手寫文」的作家余光中今(14)日病逝高醫大附設醫院,享壽89歲。圖/取自國立中山大學
中山大外國語文系榮譽退休教授、「右手寫詩,左手寫文」的作家余光中今(14)日病逝高醫大附設醫院,享壽89歲。圖/取自國立中山大學

中山大外國語文系榮譽退休教授、「右手寫詩,左手寫文」的作家余光中今(14)日病逝高醫大附設醫院,享壽89歲,高醫大附院新聞稿指出,余光中上個月底因急性腦中風住院後併發肺炎住院治療,上午病逝。對此,蔡英文總統也透過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表示哀悼,並肯定余光中對台灣現代文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並啟蒙了許多文藝青年。

余光中1928年出生於南京,1949年隨父母遷居香港,1950移居台灣,就讀台大外文系。余光中早年為台灣新詩流派中藍星詩社的成員,著有新詩、散文、評論、翻譯、編輯等凡五十餘種,多篇作品選入被選入教科書,在文壇具有其影響力。

70年代的台灣鄉土文學論戰,除了在文學領域掀起波瀾,戰火還延燒到政治、經濟層面的意識形態。根據《國立台灣文學館》資料顯示,1965年葉石濤發表「臺灣的鄉土文學」一文,使得藝文界逐漸重視「鄉土」議題,引起政府當局的注意,引發諸多回響。像是王拓撰文「是『現實主義』文學,不是『鄉土文學』」,或是朱西寧批鄉土文學「難望成其氣候」。而當時余光中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他於1977在《聯合報》上發表了一篇長達2000字的〈狼來了〉,內容批判台灣的鄉土文學根本是中國的「工農兵文藝」,並用毛澤東的「毛語」來暗指鄉土文學的寫作者是「共產黨」的爪牙。

1977年8月末,政府、黨團、軍方的代表,丁懋時、李元簇、王昇、李煥等,以及余光中、尹雪曼等文學人士組成擧行「第二次文藝大會」,就當前文藝政策、文藝功能、國際文藝交流等議題進行討論,最後官方擴大了「鄉土文學」的意涵,將此界定成「愛國文學」、「民族文學」。

余光中過往也不時涉入政治,他曾於2005年發起「搶救國文教育聯盟」,捍衛文言文在教材中的比例;2006年,余光中公開批評教育部長杜正勝的「刪減文言文」政策;2010年發表詩作〈某夫人畫像〉歌頌馬英九之妻周美青,被張德本、鄭炯明等許多文學家大力批評為「阿諛奉承」。近年最為人知的是,2012年《經濟學人》以「bumbler(笨手笨腳的人,決定常常是錯誤的人)」形容時任總統馬英九,余光中卻當面對馬英九解釋此字有大智若愚之意,馬英九因此笑開懷;今年8月,國語文領域的高中國文課綱再生文言文、白話文比率爭議,他也參與連署「國語文是我們的屋宇:呼籲謹慎審議課綱」聲明,同樣捍衛文言文比例。

余光中在台灣文壇數次的文學論戰扮演重要角色,其數十年的寫作生涯醞釀出了等身的著作以及極具時代意義的詩文,並且多次站在黨國威權政體的立場攻擊其對手,其具侵略性的論戰行為,為眾人帶來詫異與震驚。但是他病逝的消息仍令台灣文壇措手不及。

對於余光中病逝消息,蔡英文總統透過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表示哀悼,並說余光中對台灣現代文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並啟蒙了許多文藝青年。文化部長鄭麗君聞訊則說,余光中一生在詩歌、散文、評論、翻譯等文學工作的成就,對華文文壇有既深且遠的影響,是台灣現代文學史上必須銘記的一頁。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