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海兩岸軍力失衡現象越來越明顯,北京對台灣的軍事壓力越來越嚴重,在台美軍的人數也在持續增加中。根據最新的媒體報導,拜登總統任內的美軍在台人數已經比川普任內翻了一番。
美國權威的《外交政策》雜誌近日引述五角大樓的資料報導說,隨著美國對台海緊張情勢的擔憂升高,派駐台灣的美軍人數也不斷增多,目前已接近40人,而且隸屬不同的軍種。這些軍人的任務一是保護美國在台北實質上的大使館,即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二是訓練台灣的武裝部隊。
《外交政策》根據美國國防部「國防人力數據中心」的資料指出,在台美軍的人數今年6月約為30人左右,而目前則已經增加到39名。其中29名來自陸戰隊,5名來自空軍,3名來自海軍,2名來自陸軍。
此外,五角大樓常年派駐台灣的文職人員人數未變,一直維持在15人左右。
《外交政策》的報導認為,美軍在台人數雖然不多,卻在持續增長中。這反映出美國對持續升高的台海緊張情勢的高度關切。
今年10月頭4天,中國軍方累計出動149架次的戰機侵擾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不僅創下歷史紀錄,也引發美國和歐洲盟友的指責與關切。
拜登總統最近在回答媒體提問時,分別在不經意間談到美國「有義務協防台灣」和台灣是「獨立」的,這顯然背離了美國官方自1979年以來一直堅持的所謂「一個中國」政策,即外交上承認北京,但與台灣維持非官方的經濟文化關係。不過白宮和拜登本人事後又都試圖把說出的話往回收,強調美國的政策沒有變化。
「我不知道美國政府是否嚴肅對待協防台灣的問題,」2049項目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向《外交政策》表示。「目前的美台關係中仍存在一些陋習,美國表現得好像去台灣有恥,好像協防一個理念相同的民主政體是做錯事,而且我們也不願得罪北京。」
《外交政策》特別指出,在台美軍39人這個數字可能還不是完整的統計,也不清楚這個數字是否包含之前披露的去台灣訓練台灣部隊的美國陸軍特戰部隊人員。但是,這個數字如果從歷史上看卻已經增長了很多。《外交政策》的報導說,在歐巴馬總統離任前和川普總統入主白宮之初,美國在台軍事人員只有10人左右,而到了川普離任的時候,這個數字翻了一倍達到20人。如今在拜登總統任內,這個數字又翻了一倍,接近40人。
《外交政策》的報導指出,美國在台不斷輪換的現役軍人過去幾十年來不僅人數不多,而且職責也有限。他們的主要任務,除了保衛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外,就是訓練台灣的部隊使用從美國採購的武器裝備。但是這些限制在最近兩年有了顯著的變化,在台美軍的職責任務也有了顯著的擴大。
報導說,在曾經在川普總統任內擔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的竭力遊說下,在台美軍的表現更為積極,任務也擴大到培訓台灣部隊抵禦中國軍隊可能發動的兩棲登陸作戰,以及在被中國軍隊佔領下,進行反圍剿的武裝抵抗的訓練。
不過《外交政策》也指出,美國政壇上也有人擔心,美軍在台人數增加和任務擴大有可能沒必要地讓五角大樓陷入協防台灣的承諾當中,進一步加重美軍的負擔,而且也違背拜登政府想要讓美軍從海外衝突中脫身的願望。
「現實是美國人民不會支持為了台灣與中國開戰,」美國退伍軍人團體「共同防禦」共同創辦人麥考伊(Alexander McCoy)接受《外交政策》採訪時表示。「這就是基本的現實。所以那些在台灣問題上持鷹派立場的國會議員由於手上的一副牌很弱而在虛張聲勢。而且他們是拿我們的生命當賭注,更不要說那些在交火中被誤擊的民眾的生命。就是愚蠢,我都不知道用什麼來形容了。」
但是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在最新發布的年度報告中則指責北京過去一年來在東中國海、南中國海以及台海加劇軍事脅迫行動。該委員會呼籲國會採取重大措施,提升與台灣的關係,包括向台灣提供多年期的軍事援助、優先交付美國的軍事裝備、授權在當地部署反艦巡航和彈道導彈,並且撥款增強美國基地的反導能力以抵禦中國可能發動的攻擊行動。
另有共和黨籍國會議員和防務專家對美國政府行之有年的、在是否協防台灣問題上保持「戰略模糊」的政策提出質疑,並要求將其改為「戰略清晰」,明確表示,一旦北京對台灣發動武力攻擊,美國一定會協防台灣,以此實現對北京的嚇阻和威懾。
2049項目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易思安表示,過去70年中,戰略模糊政策沒有阻擋朝鮮入侵韓國,沒有阻擋北越入侵南越,沒有阻擋薩達姆入侵科威特,這些都是戰略模糊政策失敗的前例。他認為,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也阻擋不了北京入侵台灣。
「本屆和未來的政府採取的措施,越透明越好,」易思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