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越在地越國際」金漫獎國際論壇借鏡歐亞與國際接軌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越在地越國際」金漫獎國際論壇借鏡歐亞與國際接軌

 2017-09-12 20:08
「2017金漫獎暨國際交流活動」舉辦國際論壇,邀請來自亞洲、歐洲的漫畫專業人士來台交流,讓本土在地的漫畫和國際接軌。圖/李秉芳
「2017金漫獎暨國際交流活動」舉辦國際論壇,邀請來自亞洲、歐洲的漫畫專業人士來台交流,讓本土在地的漫畫和國際接軌。圖/李秉芳

「2017金漫獎暨國際交流活動」這兩天在台北文創大樓登場,包含國際論壇與商務交流等活動接連展開,今(12)日早上以「越在地,越國際:維護與推廣在地漫畫文化」為題舉行國際論壇,邀請國內外的漫畫專業人士到場相互交流分享,來自新加坡、比利時和芬蘭的專業人士和台灣的業界及學術代表都提出各國經驗,包括保有在地原創的文化,同時也描繪普世價值,透過多媒材的跨領域創作等,都是在地作品和國際接軌的關鍵。

「金漫獎」今年邁入第8年,首度擴大轉型為「2017金漫獎暨國際交流活動(Golden Comic Awards & Connection +)」,除頒獎典禮外,透過10場商務交流會、2場國際論壇以及產業商務媒合會,展開一系列交流活動。

多名國內漫畫家及業者與會,許多國際漫畫相關專業人士也到場交流,如漫畫家阮光民、尖端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黃鎮隆、蓋亞文化總編輯李亞倫、大辣出版總編輯黃健和、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CCC創作集》專案負責人黃冠華,以及國際漫畫相關專業人士,日本富士電視台《信長協奏曲》製作人村瀨健、韓國tvN電視台《未生》製作人-Studio Dragon製作總監李燦浩、新加坡漫畫家暨TCZ製作社及新加坡漫畫協會創辦人黃展鳴、馬來西亞檳城亞洲漫畫文化館館長丘光耀、芬蘭赫爾辛基漫畫節策展人Onni Mustonen、比利時 ActuaBD.com執行長Didier Pasamonik等人。

大辣出版總編輯黃健和舉出近年幾部在海外版權銷售不錯的台灣作品,包括小莊的《80年代事件簿》、水晶孔的《流浪小孩》、和2017年最新的《神之鄉》,並提出自己的觀察,他認為作品越是本土,會越是國際,除了必須要具備本土文化的原創故事外,還要有一些普世價值的元素,才能引起不同地區和文化的讀者的共鳴。

金漫獎現場展出所有的入圍作品。圖/李秉芳

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CCC創作集》專案負責人黃冠華分享CCC創作集推廣經驗,黃冠華表示,中研院除了要普及推廣科學知識,同時把學術研究轉譯成漫畫形式,他形容「就像用糖衣把生澀資料包裝成產品」,故事背景來自經濟發展、產業歷史與宗教信仰的多元故事,讓在地文化走向國際,他認為除了要有普世價值之外,也要有本土文化的特色,因為這樣才能滿足海外讀者對不同文化的好奇心。

芬蘭赫爾辛基漫畫節策展人Onni Mustonen則分享芬蘭的漫畫產業發展情況,Mustonen說,芬蘭雖然是一個僅有600萬人口的小國,但卻有全世界第三大的漫畫產業,僅次於日本和法國,因為在當地漫畫並非侷限於特定的族群或市場區隔,整體社會都很習慣閱讀漫畫,也不會對於漫畫有既定的負面印象,至於漫畫節則可以跨界結合,例如他們曾和嘻哈音樂和重金屬結合一起辦活動,不過Mustonen表示,由於使用芬蘭語的人口太少,語言上的隔閡仍是個問題,目前他們正在致力解決翻譯的問題。

比利時ActuaBD.com執行長Didier Pasamonik分享自己從事漫畫產業超過30年的經歷,目前法國即將成立動漫博物館,展出收藏的內容除了漫畫,也將包含遊戲、動畫等,「盡可能讓漫畫用各種形式接觸群眾」Pasamonik表示,包含舉辦活動、數位化,結合各種APP,都是很好的方式,他認為漫畫產業是國際化的產業,不僅能讓本土漫畫家們進步,同時也讓漫畫讀者與作者認識到不同的世界。

新加坡漫畫家暨TCZ製作社及新加坡漫畫協會創辦人黃展鳴則表示,協會主要的工作是培育漫畫創作者新秀成為全職漫畫家,因此從培訓課程、工作坊、增加漫畫家和市場觀眾的展覽,到協助創作者出版作品和建構通路販售系統等,讓創作者能有更豐富的資源,並且也不需要太擔心生計的情況下專心創作,黃展鳴表示,漫畫創作必須從地方特色與國際讀者之間取得認同的平衡,才能夠得到海外讀者的青睞。

金漫獎國際論壇交流經驗。圖/李秉芳

黃健和表示,看見芬蘭、新加坡等國家的國際化經驗值得學習,因為漫畫需要市場,而這兩個國家面臨的情況都與台灣相似,地方小、人口少(芬蘭約550萬人,新加坡約300萬人),「漫畫可以非常知性,也可以與世界對話」,而他們發展漫畫的「在地」與「國際」策略,很值得台灣借鏡。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