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菜宗師黃德興的經歷,認識美味的臺灣史
本書特色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副所長曾品滄,口述訪談現年83歲的「德興師」,呈現他的掌杓歲月,以理解臺灣料理的演進,細數背後的故事。
三杯雞、香酥鴨、豆酥白鯧、芋棗、乾煎豬肝、金錢蝦餅……隨書附有34道臺灣料理食譜,掌握臺菜界傳承數十年的美味秘訣。
吃一口臺灣菜、讀一頁臺灣史;從德興師的料理人生,回味被歲月掩蓋的臺灣記憶。
推薦序
千味一心,臺菜傳香七十年
文/李福登(高雄餐旅大學副校長校長暨東方設計大學董事長)
臺菜是臺灣人生活歷史中重要的一部分,無論是紅蟳米糕、五柳居、金錢蝦、筍乾封肉,還是清粥小菜,總是為我們臺灣人當年簡樸、刻苦的日子,留下了令人垂涎的美好記憶。令人遺憾的是,戰後經過幾十年來的發展,我們現代的生活變富足了,餐館到處林立,各國美食應有盡有,臺菜料理反而不容易尋找,即使有少數的餐館被稱為「臺菜餐廳」,很多菜色原本的材料、烹調方法與味道也都已經變得陌生了。
臺菜發生變化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烹調的食材、設備,乃至於飲食環境等都不一樣了,風味也就有所不同。另方面則是臺菜太少傳承。許多人不了解臺菜,認為臺菜只是鄉下「大碗大箸」的辦桌菜,或是酒家供應的酒家菜。偏頗不全的印象使得後進的廚師不願學習臺菜,消費者也視其為落伍,臺菜自然因此而沒落。
二十多年前(1995年)我受教育部聘用擔任「國立高雄餐旅管理專科學校」(今高雄餐旅管理大學前身)校長,負責全國首次設立餐旅學校的任務。因為有感於臺菜的沒落,為了振興臺菜,我特別邀請臺菜的名師黃德興師傅前來任教,將臺菜的精良技法、豐富的內涵傳承給中廚系的學生。這大概是歷史上第一次臺菜進入正規廚藝教學的紀錄。
黃德興師傅出身自臺北蓬萊閣酒樓學徒,年輕時歷經臺北、北投各大餐館的磨練,後來陸續擔任來來飯店臺菜餐廳「福園」的主廚、「康熙苑」的總監,是極少數具備五星級飯店資歷的臺菜主廚,其精湛的手藝備受各方肯定,可說是臺菜料理界的宗師級人物。當他接到我的邀約後,欣然同意,風塵僕僕地遠從臺北到高雄傳授臺菜,其毫不保留、傳承後進的無私精神,令人十分感動。而其豐富的經驗與出神入化的技藝,更受到學子們熱烈的歡迎。大概也就是從那時起,臺菜越來越受重視,甚至成為國宴餐桌上的主角,雖然這和大環境的變化有關,但黃師傅努力保存、傳承、發揚臺菜的精髓,也是臺菜可以再次抬頭的重要因素。
即使到今天黃師傅已經年逾80,仍然熱心傳授臺灣料理,使得一些原本已經快要失傳的老菜餚,像是金銀燒豬、掛爐燒雞、白雪潭蟳等料理可以重新在著名的餐館被發揚光大。事實上,黃德興師傅不只是有一身的烹調技藝,他近70年的餐館經歷,更是一部鮮明、生動的臺菜歷史。黃師傅願意將這些生命故事用口述歷史的方式加以傳承,這本書將是我們臺灣飲食文化發展的重要瑰寶,值得後輩們好好閱讀並且學習,而書中展現的歷史視野,更是日後學者們研究臺灣料理的重要材料。
作者簡介
黃德興,1936年出生於北投,曾在臺灣知名酒樓蓬萊閣學習廚藝,之後又在東雲閣、北投文華莊、來來飯店、臺中晶華飯店、康熙苑等知名餐廳擔任主廚,之後更協助創立臺菜餐飲業職業工會、美食展,並指導山海樓手工台菜餐廳重現知名臺灣手路菜,對於保留、發揚臺灣料理文化卓有貢獻。
曾品滄,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研究領域為清代臺灣史、臺灣飲食史。擅長透過清末到日治時期臺灣的史料,以及相關口述資料,建構臺灣料理的歷史紀錄、推廣臺灣飲食文化。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