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台灣看天下】桂冠與十字架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台灣看天下】桂冠與十字架

 2019-12-16 09:55
緬甸女強人翁山蘇姬,12月10日在海牙國際法庭出庭,成為「種族滅絕罪名」的被告,被控縱容政府軍屠殺羅興亞人。圖/取自國際法庭推特
緬甸女強人翁山蘇姬,12月10日在海牙國際法庭出庭,成為「種族滅絕罪名」的被告,被控縱容政府軍屠殺羅興亞人。圖/取自國際法庭推特

從人權捍衛者到種族屠夫,我們看到,政治人物和惡的距離,竟然如此接近,聽來真的令人感嘆。

亞洲有三位女性強人,行事風格充滿爭議,接連躍上國際新聞媒體版面,第一位是台灣總統小英,陷入論文羅生門,為了爭取連任拚勁十足。第二位.因為香港「反送中」運動,黑警暴力事件頻傳,強勢特首林鄭月娥,屈從中共壓力,不敢憑著自我良心做事,結果讓抗爭升溫,長達半年,不少香港社會以及年輕人,付出寶貴生命,林鄭月娥也因此被英國大學撤銷榮譽學位,英國政府撤銷護照,可以說是灰頭土臉。無獨有偶,第三位是緬甸女強人翁山蘇姬,12月10日,在海牙國際法庭出庭,成為「種族滅絕罪名」的被告,對她提出告訴的是「伊斯蘭組織」57個會員國,委託西非甘比亞,對翁山蘇姬縱容政府軍,屠殺若開邦的羅興亞人,提出種族滅絕控訴案。

羅興亞種族屠殺問題已經占據國際新聞版面兩年。國際上對翁山蘇姬的指控日漸嚴厲,甚至要求撤銷她頂上諾貝爾和平獎的桂冠,這頂桂冠是歷經15年軟禁,以及「民主聯盟」合理非抗爭軍政府換來。如今站在國際法庭上的翁山蘇姬,一臉冷漠,正在為軍政府屠殺案件背上十字架,她會有罪嗎?

翁山蘇姬承認緬甸軍隊的確採取不對等的武力,犯下包括屠殺母親懷裡的嬰兒、把小孩丟入河中淹死、性侵少女等等罪行。於2017年的政府軍掃蕩行動中,造成1萬多名羅興亞人死亡、74萬人流亡,3分之2流亡者跨海回到孟加拉,有一部分在海上漂流,近況令人同情,引起國際注意。2017年年底,翁山蘇姬不願意讓醜聞曝光,於是強力封鎖媒體,逮捕多名記者,透過與孟加拉政府會談,希望孟加拉把流亡者遣返緬甸,並提出安置保證。但是多數難民拒絕回去緬甸,寧願留在孟加拉難民營,卻因為醫療條件太差,糧食不足,已經造成人道危機。

在法庭上,翁山蘇姬拒絕接受「種族滅絕」的指控,並警告國際法庭,如果使用「國際法」援引所謂「反人類罪」,處理緬甸政府的不當作為,很可能會使若開邦局勢更加惡化。這句話剛好證實「翁山蘇姬並無法控制自己的國家軍隊」。

羅興亞民族的悲慘命運

羅興亞民族的問題相當複雜,不僅僅是因為羅興亞人穆斯林信仰和緬甸的佛教信仰發生衝突,從歷史來看,緬甸的羅興亞人全部屬於孟加拉人,目前在若開邦人口大約120萬,屬於少數族群,信仰穆斯林。因此被原來居住於若開邦的佛教徒視為侵略者,雙方的生活差距太大,因此加大了族群衝突。為了防範多數佛教組織對羅興亞人的暴力威脅,羅興亞人也自動組成「救世軍」團體,加以抗衡。

2016年,當地傳出佛教徒性侵羅興亞女性的訊息,「救世軍」立即反撲,攻擊佛教徒,並針對緬甸邊防軍隊攻擊,造成20多人死亡。2017年,這項行動引發緬甸政府軍的報復,屠殺報復行動發生後,緬甸政府立即封鎖訊息,有多位外國媒體記者因為報導這件事,遭到緬甸政府司法系統的迫害關押監牢,訊息也被政府封鎖。但是所謂紙包不住火,屠殺事件仍然在外界宣傳開來,引起國際人權組織關心,在起訴翁山蘇姬的聽證會之前,總共有6位緬甸將軍已經被國際法庭起訴。這6個軍頭,就是直接下令對羅興亞人鎮壓的操作者,而翁山蘇姬則背上縱容的罪名,一夕之間人權捍衛者染上污點。

翁山蘇姬是軍方傀儡

1988年,久居英國的翁山蘇姬回到緬甸看望生病的母親,因為身體內的基因,承載著父親翁山將軍的名號,被拱上民主運動組織的精神領袖,從此開啟她斷斷續續長達15年,被緬甸軍政府軟禁的日子,也開始意外的政治生活。1991年翁山蘇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個獎品也如同翁山蘇姬的人身保護傘,緬甸軍政府不敢對她動手,只能以溫和手段軟禁。2015年,緬甸民主聯盟在她帶領下贏得大選,但是礙於憲法,翁山蘇姬只是幕後掌權人,無法在台面上施展權力。

但是,緬甸國內比較公正的媒體認為,緬甸並沒有因為翁山蘇姬掌權,實施民主化而健康發展,實際掌握國家權力的人還是軍方,很多媒體甚至認為翁山蘇姬只是一個被軍方操弄的木偶而已。

2012年,法國導演盧貝松找來新加坡演員楊紫瓊飾演翁山蘇姬,拍了自傳電影「以愛之名」,描述個人的小愛到對緬甸的大愛。如今一位頂上桂冠政治人物,掌握權位不到10年,自我形象卻全面崩解,這才是最大的諷刺。

但是從這件事,我們也看到筆桿子真的不如槍桿子,緬甸社會改革進步緩慢,最大的障礙還是憲法上給予軍人太大權力,強勢軍人捅出了羅興亞屠殺案件,背負良心十字架卻是翁山蘇姬,這種故事的戲劇張力十足,也只好說命運真的作弄人。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