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杉展示活動 七彩國產財亮相
悠揚樂音,像是音符在跳舞,主角是全世界唯一以台灣杉製作的小提琴。6月1號這天,農委會林試所在台北植物園舉辦一場「仁者樂杉」活動,介紹從日本引進的「中層疏伐」技術,也展示六龜研究中心用這個方式取材的台灣杉製品。
一整面展示牆,毫不保留地表現出台灣杉的特色,尤其是豐富的木材紋理、多變的花紋色澤,讓第一次接觸台灣杉的民眾,大開眼界。
展示現場非常熱鬧,有各種大型家具或藝術品,也有小件的文創商品,吸引不少木工愛好者、文創、製材業者和各地林業合作社前來參觀。不過這場活動的緣由,卻是來自台灣森林的危機。
人工林需撫育 適時進行中後期疏伐
眼前狹窄的無名林道,位於六龜研究中心的試驗林。右邊是疏伐後的台灣杉林,陽光灑進樹林,地被植物生長良好,左邊是沒有疏伐的柳杉林,鬱閉率高,地被植物明顯虛弱很多。
經營管理,包含除草、除蔓、修枝和疏伐等撫育手段。疏伐是中後期重點工作,調整森林密度 ,適度取出疏伐木提供市場需求。圖/公視我們的島
這一小片柳杉林只是冰山一角,根據第四次全國森林資源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工林,因為欠缺適當經營管理,出現生長過密、地表植物虛弱、生物多樣性貧乏等的問題。
所謂的經營管理,包含除草、除蔓、修枝和疏伐等撫育手段。其中疏伐,是中後期的重點工作,目的在調整森林密度,並適度取出疏伐木提供市場需求。
人工林退化 國產材量少 林試所引進中層疏伐
阿信是木工愛好者,只要有空,他會整天待在工作室敲敲打打。可是他心裡始終有個遺憾,那就是他只能拿到進口材的原料。跟阿信一樣想用國貨的人很多,但是要拿到國產材真不容易。這是因為台灣的木材自給率連1%都不到,2018年只有0.44%。
阿信是木工愛好者,他心裡始終有個遺憾,那就是他只能拿到進口材的原料。圖/公視我們的島
學者認為,森林面積占台灣陸域面積的六成,對國土發展影響甚大,可是政府欠缺永續政策方向,也沒有持續穩定經營人工林。前靜宜大學生態系教授楊國禎,也是台灣生態學會現任理事長,強調台灣的林業政策,缺乏永續整體目標,哪些山域要以維護環境,進行國土保安為主,哪些地區適合森林經營,推動產業發展,都欠缺具體規劃。
而台灣大學森林系副教授邱祈榮則直指:「台灣國有生產性的人工林有27萬公頃,如果每年一公頃生長5立方米,一年就有135萬立方米的木材產量,說實在的現在國產材產量過低,是我們自己怠惰、卸責。」
為了同時解決人工林有樹無材、生態多樣性貧乏問題,林試所從2017年年中起,引進日本「中層疏伐」撫育技術。六龜研究中心是擁有最多林班地的官方研究單位,試驗林將近9000公頃,其中1600公頃是經濟林,經濟林裡有840公頃是台灣杉,所以選擇台灣杉,以中層疏伐重新啟動人工林的健康管理。
林試所六龜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龔冠寧表示,這次的疏伐地點位在六龜試驗林的第12、13林班,面積共計0.2公頃,疏伐後合計九十棵砍伐樹木,材積大概是65立方米。
針對中層疏伐,該中心副研究員林文智進一步解釋,過去疏伐主要是伐不良木,所以進入市場的國產材數量不穩定、品質很差,只能做板模。不過中層疏伐很不同,第一要確認樹勢良好者做為「未來木」,再砍伐會影響未來木生長的干擾木,其次以砍一行留三行的方式,闢出集材線,避免取出疏伐木時傷害到留存木,第三點最關鍵,只要選木得宜、集材線發揮作用,地表生態就能穩定發展。
完成中層疏伐後,試驗沒有結束。林試所持續進行台灣杉的製材和乾燥,接著與四位藝術家和大學老師合作,製作各式傢俱或創作,試圖描繪出國產材的產業鏈。
七彩台灣杉 顏色絢爛 「節」從缺點變優點
一拿到台灣杉,屏東科技大學的黃俊傑老師如獲至寶,他帶著得意門生,共同以台灣杉進行創作。可是他沒想到,剖開木材那一刻,卻讓他很傻眼,這長期沒有修枝的台灣杉,節多的不得了!
屏科大黃俊傑老師帶著得意門生,共同以台灣杉進行創作,並試著為節創造新定義。圖/公視我們的島
節,是樹枝跟樹幹的連接點,因為應力不均容易影響結構,視覺上又會讓人眼花撩亂,大多不被市場接受。可是黃俊傑試著為節創造新定義,像這張會議桌上有十八個節,放眼望去,就像大自然畫了一幅畫。德不孤、必有鄰。跟黃俊傑一樣,木藝師曾省三也以獨到眼光處理節,把木材裡的節,變成貓頭鷹在黑夜中的雙眼。
台灣杉最著名的特色,是各種萃取物形成的特殊紋理和色澤。參與創作的老師們一致認為,雖然疏伐量不多,但是只要持續穩定供貨,讓台灣杉走進全台三百多家的微型木工坊或教室,就有機會打造台灣的文創木業。
守護環境推動林業 健康森林很重要
林業是木業基礎,木業是林業延伸,沒有森林,林業、木業都沒有機會。林試所的鳳崗山苗圃後方,有片只有0.1公頃的人工林,保存著十棵1938年日本學者種下的台灣杉,這些樹是所有林業工作者的夢想之地。
十棵高齡八十歲的台灣杉,活樹冠率達60%,是日治時期留下「未來木」的最佳見證。圖/公視我們的島
十棵高齡八十歲的台灣杉,活樹冠率達60%,是日治時期留下「未來木」的最佳見證。這也提醒著,現階段三、四十年生人工林的撫育工作,必須邁開腳步繼續向前走。
比80歲台灣杉年紀更長的朱文通,今年86歲,一輩子在山裡工作,對森林有濃厚感情。年輕時,他曾看盡天然林被無情伐採,年老後,卻眼見人工林無人聞問。
百、千年的天然林,透過禁伐才得以保護。近百年的人工林,需要撫育、造林手段,才能創造產業與環境的雙贏。無論是保育天然林,還是經營人工林,都需要在永續概念下持續推動,把森林環境守護好,每棵樹才有機會成為留給下一代的未來木。
公視《我們的島》-留住未來木
本文轉載自【公視《我們的島》節目-留住未來木報導】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
我們的島官網http://ourisland.pts.org.tw
我們的島影音中心http://www.youtube.com/user/ourislandTAIWAN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TSouris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