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 /sai-nai/ 注音[ㄙㄞ ㄋㄞ]是現代漢語普通話「撒嬌」的意思。有位朋友屢次打笑地問我「sai-nai 按怎寫?」,示意他不隨便地同意作家東方白在《雅言雅語》一書的創詞「思奶」兩字。在此問題以前,筆者看到亦玄著《台語朔源》(時報文化,1992)一書搞定此語是「使泥」二字,該書引用《飲冰室詩話》括黃遵憲的詩句「兄弟泥我言,向婆乞金錢⋯」,及唐詩元稹的𡿨遣悲懷〉𥚃「泥他」(用柔語要求他)一詞,又梁實秋《雅舍談吃》中,「天天泥著他」一句中的「泥」字諸例,從文字脈絡推測,跟台語/sai-nai/意義相近。又閩南語中的「使弄」(慫恿作弄)用詞比較下,/sai-nai/ 應該是「使泥」的走音(訛音)。這個推論頗合理,引據也適切,而且台文字典上「泥」字文言音為[nê],白話[nî]。再者,台語罵人「使潑」,此「潑」字與漢語「潑婦」一詞的潑字同義;台語又有貶稱某人,說「這潑的」。遺憾的是無法在字典上找到,「泥」有親暱(昵)的意思。猜想這是用字互異的「異文」 一 古文常不注重字形,同音字可以替換使用,即所謂異文假借。
《台語朔源》多處引用連雅堂《台灣語典》的詞彙字例,但是作者亦玄不問其是非,均沿用接收連氏的「猜字」,全書雖然相當泥古,卻是看不到漢語聲韻學的論據,更不用說引證現代語言學的知識了。但是筆者承認因有該書「使泥」一詞的推測,而依據這個字𢑥再加研究,提示一個更合理的字詞。
語言學必竟是一門求真的學問,儘管台語中有音位/音素(phoneme)、語意及語法及其他祖語的語源,因時因地的變遷而有差異,除非它具有明顯的非漢語跡象,如查甫/查某的男女性别稱謂(筆者推論正確的漢字閩越殘語對譯應是「仔甫」「仔母/仔姆」),固然台灣人與閩越及本地平埔族有血統及語言的交融,因此夾雜不少土話,吾人應該首先向漢語推敲尋找語源;必竟在閩南的基層語言(substratum language)殘留者不多,福佬台語的文字化,從語言學與漢學能樹立適當的規範(但不是2015現在的教育部缺乏慎重的研究,隨便推薦誤導正字)。
故日本漢學家藤堂明保(Todo Akiyasu)所著《漢字文化の世界》,該書根據1981年NHK的教養,從歷史傳說、文字與民族談到社會思想。此書有很多卓越的見解,著者由象形文字談及數字的起源時,推論「二」字的古音到中古音的變化 *nier > ni > ri 。並基於音位/音素,論述「二、爾、昵、仁」等字是同系的文字,含義是兩個並列的意思,也就是六書上的的轉注。又說明「親密的相依使用"昵懇"來表示」的字源。
「昵懇」一詞是現代漢語的冷癖字彙,雖然在日語的中小型辭典中仍然找得到,中文的同型字典則僅列「昵[ㄋㄧˋ]同暱」的簡單解釋,或說是親暱的意思。一樣的,漢語用綽號叫朋友或是親人呼以愛稱也叫昵稱。從東京大學䕨堂教授的造詣,加上日人對漢字的研究精湛來判斷,上述對「昵」字的剖析有相當的準確性。目前筆者無法精緻的解釋「昵」字音的演變過程(古音有韻尾塞音t或k),但從「奶」的閩南語字音有/nai/ 及 /ni/ 文白兩音,可以認定「使昵」比「使泥」正確。換句話說,亦玄所引用的中國經典是古人的筆誤,後人抄襲誤字;因為古時韻書上存有不少傳抄錯誤的例子,再者「使昵」兩字(行使甜言蜜語及嬌情親暱)可使不諳台語者望文生義。
以上是筆者學習多種語文的職業化學家退休後,以雜學的讀書經驗做台語文字語𢑥推敲的報告。尚望推行台灣語文的同好者,秉持從事學問的嚴肅態度,互相砥礪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