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高雄那瑪夏的達卡努瓦部落,9年前遭莫拉克颱風重創,最近因「部落願景屋」的啟用,讓卡那卡那富族人感到充滿生機。回顧當年風災發生後,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在當地成立工作站,協助部落婦女從事小農耕作,並推行自然農法,結果意外找回原以為已絕種的傳統作物;幾年後,這群部落婦女更因為有了「願景窯」,開始製作特色吐司,並取名「深山裡的麵包」,在近幾年打響名號。
「我們至善團隊現在有在現場?至善團隊在哪裡?謝謝你們從『八八』一路走來陪伴我們,謝謝!」莫拉克颱風在2009年8月8日重創台灣,不間斷的強降雨,在中南部多個地方創下雨量新高,災情慘重,結果造成高達600多人死亡,是颱風侵台史上之最。
災後,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進駐高雄那瑪夏達卡努瓦部落,輔導高雄市原住民婦女永續發展協會成立工作站,協助卡那卡那富族人進行小農耕作,找回傳統農耕方法,同時開設「大地廚房」,接待外地客。
向大地懺悔 改採自然農法
高雄市原住民婦女永續發展協會創辦人阿布娪表示,原住民常說「自己是大地的孩子」,也常說「跟土地共生」,可是經過了「八八風災」後,讓她有很深刻的悔悟。阿布娪:「因為我覺得我們好像也沒有那麼跟土地緊密的連結在一起,當我們的農作習慣開始被政府輔導經濟作物之後,思考的是怎麼讓有限的土地可以有更多的收成,所以會有農藥嘛、所以會有肥料嘛、所以會有整地,可是一旦整地做經濟作物,其實那個區域的生態圈其實就被破壞了。」
於是,阿布娪帶領幾位部落婦女,在工作站的田地推動自然農法,不施化學肥料、不噴農藥,但過程中,可是和雜草「對戰」到幾近崩潰,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逐漸掌握到雜草的特性與生長週期,成功將雜草擺平。
後來她們依不同季節,種了小米、皇宮菜、鳳紅菜、包心菜、芋頭、木薯、山地豆、月桃、甘蔗、葛鬱金等作物。阿布娪:「其實你知道老人家,有時候他都會保種,就會種1、2顆,那個大家都不會記得,因為我們不會再吃它,可是特別是那個時候,我們就開始找說誰有這個?誰有這個?誰的田地還有這個?我們就去把它找回來,反正可以種的我們都種,那個都是不用肥料,而且都是耐旱,也耐強降雨的,我們就全部都種在那邊這樣子。」
找回絕種作物 發揚耆老智慧
最令她們感到驚奇的是,她們在一名耆老的菜園裡,意外發現卡那卡那富族已絕種的傳統作物「黃心芋頭」,趕緊移植過來復育。阿布娪:「好吃啊!那個不多,我告訴你,那個是我們傳統的芋頭,只是沒有人在種了,因為黃心的芋頭它不大,可是它綿密,可是那個是只有我們卡那卡那富才有的,其實幾乎都已經滅種、絕種了。」
為了讓耆老的生活有目標,同時傳承智慧,工作站當時會邀請部落長者帶來自家食材,邊煮邊說這道料理的用料及文化意涵,進而將部落傳統飲食文化傳承下去。當年在工作站「大地廚房」掌廚的USU提到,直到現在,工作站仍會收購耆老平時種植的農特產。USU:「就是希望這些耆老,讓他們去動,他們所種的東西就是由我們來這邊收購,給他們一點零用錢,不要說你種了,沒有人收。」
「不聽話」的婦女 來時路辛酸
工作站在至善基金會的支持下,穩健茁壯,但這群部落婦女一路走來,並沒有辦法獲得族人們一致的支持。阿布娪:「很特別的是,你知道我們部落不管是卡那卡那富或布農族,都是父系社會,其實女性要參與公共事務其實很不容易。」
所以,有些人不看好婦女在工作站的發展及所採行的自然農法,給予冷嘲熱諷,即使到現在連「部落願景屋」都已落成,還是無法獲得這些人的認同,讓USU和阿布娪也感到很無奈。
至善基金會常務董事、政治大學教授王增勇相當肯定,這群部落婦女的理念及實踐力。王增勇:「這9年我看著這一群婦女,這一群婦女有幾個特質,第一個特質,她們非常『不聽話』,政府叫她們下山,住在永久屋,她們一定要搬回來,她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她們有自己的想法。我同時也是至善基金會的常務董事,我們到國外捐款,不是看哪裡最有需要,我們反而是看那裡的社區有沒有想法。」
深山裡的麵包 美味飄散台灣角落
約在5年前,部落婦女獲得歐式麵包師傅吳克己的技術指導,並在工作站打造一座燒柴火的窯,取名「願景窯」,結合部落的農作物,製作各式特色吐司,有玫瑰、南瓜、紅藜、薑黃醃肉等口味,每週開窯1到2次,採網路預購制,並將店名取作「深山裡的麵包」。
阿布娪說,工作站目前聘僱3名婦女,「深山裡的麵包」每個月的盈餘約可支應2名員工的人事費;近期願景屋成立,台北醫學大學也捐助1座新的願景窯,未來將可視情況,擴大營運規模。阿布娪:「我也會希望,之後我們的部落會有更多的深度的文化體驗,然後我也會希望我們部落的農作,可以翻轉、可以脫離永遠是被中間商剝削的困境。」
9年來,卡那卡那富族化危機為轉機,再從中找到生機,這群「不聽話」的婦女,厥功至偉。
※本文轉載自:中央廣播電臺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