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一個陰影比陽光更迷人的政客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一個陰影比陽光更迷人的政客

文/管仁健

2018-01-01 10:15
2017年1月,前東京都知事,也是知名小說家的石原慎太郎,用第一人稱「私小說」的寫實筆法,出版了這本《天才》。在尚未從政前,石原慎太郎筆下對田中角榮也毫不留情,但向來在政壇愛恨分明的田中,卻對石原的造訪毫無芥蒂。(圖/管仁健提供)
2017年1月,前東京都知事,也是知名小說家的石原慎太郎,用第一人稱「私小說」的寫實筆法,出版了這本《天才》。在尚未從政前,石原慎太郎筆下對田中角榮也毫不留情,但向來在政壇愛恨分明的田中,卻對石原的造訪毫無芥蒂。(圖/管仁健提供)

在台灣,絕大多數的民意,都厭惡金權政治,渴望制定施行陽光法案,讓政治人物的一切言行,早日攤在陽光下。但弔詭的是台灣老一輩人口中認為最清廉的日本,透過司法讓陽光照亮了政壇。結果調查顯示最受他們歡迎的首相,卻又是最陰影的代表,連在公開場合都毫不避諱,夸夸其談金權運作的田中角榮。

二戰結束後,1947年起日本制定施行了現行被稱為「和平憲法」的《日本國憲法》,取代了戰前的《大日本帝國憲法》,這70多年來出了33位內閣總理大臣(台灣媒體大多仍直譯為首相)。

但2015年美國有項調查,高達七成三的美國人「從未聽過」現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知名度甚至不及作家村上春樹與職棒明星鈴木一朗。其實這項調查結果並不令人意外,與日本關係地緣關係更密切,甚至曾被日本統治50年的台灣,即使今日年輕人受動漫影響而超「哈」日,對日本文化似乎都如數家珍;可是一談到日本首相,照樣也是「無感」。

不過對於台灣的四、五年級生來說,田中角榮這位日本首相的名字,就與日本人同樣是記憶深刻;即使他已去世二十多年,但只要一提到成語「忘恩負義」這4個字,大家還是會聯想到這位在任內對台斷交、斷航,即使日本人看來,也是特異獨行,完全「另類」的政客。

兼具土氣和豪氣的「地方教父」

2017年台灣最夯的兩部電影《大佛普拉斯》與《血觀音》裡,不約而同地都出現了「副議長」與「議長」的腳色。甚至更早之前的《海角七號》,飾演男主角繼父的老牌武打明星馬如龍,就演活了那個兼具土氣和豪氣的南台灣恆春鎮代表會主席。

這位留著日式山本頭(捲髮)、戴墨鏡、穿「台客裝」再手拿「台客包」,在片中介紹自己時就說:「我是代表會主席,最大的興趣就是吵架、打架、殺人、放火」,成了日後本土電影裡不可缺的「地方教父」經典造型與說話「腔口」。

其實導演魏德聖的觀察很精準,台灣在戒嚴時代國會不改選,因此選舉都只在縣市以下的基層。這種帶著「江湖味」的民意代表,在各鄉鎮市民代表會及縣市議會裡,往往都能用「黑」(暴力威逼)與「金」(財色賄賂)逼退其他也想出馬角逐的對手,順利當選主席或議長。

國民黨對這樣腐敗的基層政治,也是樂觀其成,甚至在一旁推波助瀾。因為這種「江湖味」的議長,一來可以穩住基層而「永續」執政,府會一片「和諧」,斷絕反對黨「地方包圍中央」的企圖;二來也能堵住很多民間要求國會改選的聲音。想想看,這些「地方教父」若進入中央,成了立法院長或監察院長,後果難以想像吧?

由於台灣不是內閣制,普選後的四任總統也都畢業於台大,連政大、清大等其他名校畢業生都毫無機會。可見台灣人對教育程度低,帶有「江湖味」的縣市議長見怪不怪;但無論哪一黨執政,這一類的政客也都不可能出任閣員,甚至成為閣揆。台灣的政治就出現了地方與中央,完全兩套標準的怪異現象。

「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單一價值

實行內閣制的日本,「地方教父」型的政客,照樣也很難擔任閣揆。尤其階級制度比台灣更嚴密的日本,歷任首相別說是要出自傳統名校,甚至還要出自政治世家。

但田中角榮卻打破這慣例,一個完全不具備這些要件,連中學學歷都沒有,靠營建致富的商人,本來能選上國會議員,甚至當上大藏大臣(財政部長),還出任自民黨幹事長,在背後運籌帷幄,當個派閥領袖,傳統觀念裡就已經是祖墳冒青煙,田中角榮應該心滿意足了才是?

政治就跟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一樣,要有太陽出來的白天,也一定要有讓我們歇息的黑夜。政治需要陽光,但不可能每件事都在陽光下,因此也需要陰影。就像台灣國會裡要有廖福本、柯建銘這樣的黨鞭。

廖福本與柯建銘雖然大學畢業,但揹著這樣善於「喬事」的政治形象,要當議長都很難,更何況是閣揆?不過田中角榮的旺盛企圖心與靈活手段,就是能跌破一堆日本人與媒體的眼鏡。自1972年7月到1974年12月,他擔任了明治維新後第64與第65任首相。

日本不是天堂,人類社會裡也不可能完全避免金權政治。但為何在戰後日本政壇,會出現田中角榮這樣一個空洞而黑暗的怪物?他不但心中完全沒有,甚至嘴上也絕口不提任何「中心思想」;他從政的目標很單純,就只是赤裸裸地不斷累積金錢,再用金錢培養權力,進一步用金錢吞噬權力,打造一個完全由他操控的黑金帝國。

這種只為了聚斂金錢而追逐權力,完全不談任何理念或價值,竟然也能獲得暴發戶式的成功。或許戰爭時期軍國主義的虛無口號,讓受害慘重的選民不再相信政客任何動人的信念,因此認同了田中角榮那種「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單一價值。假如不是因為日本司法不像台灣這麼「聽話」,田中角榮還不知要執政多久?

「強大領導人」的深刻印象

1918年出生於新潟縣的田中角榮,是日本政治史上第一個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首相,因此日本人稱他是「庶民首相」。他小學成績不錯,但中學時就輟學,服役未完又因病退伍,最後從商致富,進而從政,選上眾議員。在因緣際會中幫了吉田茂而獲得刻意提拔,最後成了日本自民黨第一大派田中派的領袖。

雖然他的首相任期不長,但對內發佈「日本列島改造論」,要將日本列島用高速公路與新幹線鐵路串連,讓嚴寒的北方發展工業,溫暖的南方發展農業,扭轉長期以來日本產業分布相反的狀態。如此不但能促進日本各地方工業化,也可一併解決城鄉發展不均、人口過度稠密等公共議題。

至於對外,他則是近乎「蠻幹」的加速與中國建交。1971年10月,日本還在聯合國大會上投票反對中國取代台灣的席次,但隔年7月首相佐藤榮作退休,田中角榮剛繼任,立即在9月25日訪問中國,29日雙方發表《建交聯合公報》,同時與台灣斷交。

田中角榮出身偏遠地區的基層,希望能藉由「列島改造」來加速發展;以及基於商人性格,完全無視歷史情結與台美觀感,搶先美國一步與中國建交,若站在日本國民的角度來看,當然不能說是錯。

但舉債大興土木造成了物價飆漲與經濟動亂,恰巧又遇到第四次以阿戰爭而觸動的第一次石油危機,雪上加霜地引發民怨,此時又逢大藏大臣愛知揆一猝死,他只好讓步啟用黨內主張均衡財政論的政敵福田赳夫,列島改造的進程因此大幅減緩。

台日斷交後不但引發台灣的反日風潮,尤其斷航事件讓日本受傷更重。日航要經過台北飛航情報識別區,才能用較短的航程進出東南亞與紐澳等十多國;但台灣的華航經日本飛航管制區只降落日本一國。雙方斷航後日本的損失絕對大過於台灣。因此16個月後,日本就自己找了下台階,與台灣談判復航。

日本在戰後經濟飛躍二十多年,但政治與軍事仍要仰美國鼻息下,沒有名校學歷的田中角榮,施政上確實沒有其他同黨議員的包袱,無需太理會技術官僚的保守意見,因此給日本人留下了「強大領導人」這一深刻印象。但太過剛猛的作為,無論對內的列島改造,還是對外的台日斷航,最後都還是要灰頭土臉的收拾善後。

他的陰影為何比陽光更迷人?

田中角榮擅於用單向淺顯的庶民言語,不但能合理化戰後日本國民的無窮物質慾望,又還能在不發動戰爭下拾回戰前皇民的自尊,一度也獲得高度民意的支持。但金權結構終究有其罩門,土地價格飆漲也不可能永無上限。

洛克希德公司的收賄弊案,在司法介入下結束了田中內閣。雖然他還是以高票當選眾議員,在國會裡持續以最大派閥之姿指揮若定,不斷揮灑金錢換來權力,再用權力聚斂更多的金錢,又翻雲覆雨了多年。但他以幕後黑手的方式操弄著日本政壇,最後自己也成為金權邏輯的犧牲者。因為對手甚至想要自立的同志,也會用相同的方式「以牙還牙」。

2017年1月,前東京都知事,也是知名小說家的石原慎太郎,用第一人稱「私小說」的寫實筆法,出版了這本《天才》。在尚未從政前,石原慎太郎筆下對田中角榮也毫不留情,但向來在政壇愛恨分明的田中,卻對石原的造訪毫無芥蒂。

田中這種「地方教父」型政客的邏輯也很簡單,就像《血觀音》裡的議長對記者或官員那樣,敵人有三種,第一種口唸經手卻不摸乳,那是可敬的敵人,對陣廝殺固然殘忍,但大勢底定就不再追殺。第二種摸了乳就不再唸經,那是可收買的敵人,買通後就暫時當個朋友。但第三種則是摸了乳還要唸經,婊子他們也要當,貞節牌坊他們也要,那是下三濫的敵人,天涯海角仍要追殺。

石原慎太郎會怎樣描述田中角榮這位昔日敵人?這位「陰影比陽光更迷人」的政客,究竟為何至今仍是日本人最欣賞的首相?就請大家看了《天才》後再來討論。

(責任編輯:Elinor Wu)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