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今年3月10日,有位網友在DCARD發文,抱怨原住民的加分政策對非原住民不公,之後在「黑特東華」上出現更強烈的批評,「那個用原住民保障名額繁星計畫上東華英美的裝弱勢原民生可以自行轉到原民院的系嗎?那裡可能比較適合妳」。這樣的誤解、歧視與偏見引發網上熱議,也惹怒了一位原住民女孩。
這位原住民女孩是就讀在東華大學社工系二年級的Suking Pihay(胡嘉鈺),深覺這樣的論述是「汙辱」,她透過臉書反擊,並在【白浪部落客】發表了一篇文章回應【對啊,我靠加分進去花蓮女中,怎麼樣?】。文章述說她的成長就學的歷程,以及遭遇外界對原住民學生的刻板印象,解釋原住民加分的名額,從來沒有佔有過一般漢人學生的名額。
Suking Pihay這篇文章透露著怒氣。在文章中最後兩段提到,「還有我很大聲的告訴你,Yaku o seejiq Truku,換你啦!大聲告訴我,你是誰?大聲的用你自己的語言,不要說中文,不然我就拿弓箭射你!靠我國小學的文化不是學假的,射箭這件事我有好好學,不要逼我,我說到做到。
同學有空請好好讀書,不要po狄卡抱怨,然後還抱怨錯人,你該抱怨的不是原住民族,是你那偉大的政府與教育部」!
因著網路上的討論,本報主編試著留言與Suking Pihay聯繫,詢問能否轉載文章,或採訪她以了解這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她想了想後回覆記者,「我想重新打一篇文章,針對加分政策對我的影響」,希望能給她幾天好好打一篇文章,跟更多人討論這件事。Suking Pihay日前完成了這篇文章,文中她的語氣不再如戰網友時那般激動,但仍完整地深深刻印了她的求學經歷,以及她對原住民受歧視的看法,對相互尊重的期許。
她最後寫到:為什麼政府會給我們這些「優惠」?因為政府知道他們做了些什麼事,所以才要給我們,當有一天你發現你家的土地沒了、你不知道自己從哪兒來的時候、你忘了自己真正的名字的時候、你不曉得你的根在哪裡的時候、你不知道文化是什麼東西的時候…,你才能夠了解我們的感受與傷害。
以下是Suking Pihay自述的文章,故事有點長。但值得與讀者一同分享、省思:
我是來自花蓮秀林三棧布拉旦部落的Suking Pihay(胡嘉鈺),也許會有人有疑問,為什麼我的母語名字排在中文名字前面?這是對祖靈的尊敬、對自己的認同,因為現在已經有太多人忘記了自己的根在哪,可我不想忘記自己的根,所以我還在努力學習,如何保護部落且學習文化。
我從小就生活在部落裡,國小畢業時班上的人數才13人,而現在六個班加老師甚至不到40人,這就是部落裡的現況,但我很欣賞也很喜歡我的國小,因為我在國小階段時,學習到了許多有關於自己族群的文化,傳統舞蹈、傳統歌謠、射箭、木琴,甚至是從歌舞劇裡了解文化,每次看到現在的國小生表演、比賽,心中都會覺得好驕傲,也想起自己也曾經是如此努力。在課業方面,我也很努力的成為媽媽眼中期待的女兒、老師眼裡喜愛的學生,所以排名一直都保持在前三名;到了國中,每天六點多就起床等校車,那時候的班導對我的要求也很高,她說我的入學考試成績不錯,所以想栽培我能夠到花蓮女中讀書,班導知道我家境不好,所以希望我好好讀書,才能夠申請獎助學金,幫助家裡的經濟狀況,那時候的我很感謝班導對我的用心,可是我心裡卻有個疑問:為什麼成績好一定要讀高中?難道不能讀高職或其他學校嗎?
時間很快的就來到了基測放榜,那時我記得我考了306分,對外縣市來說不是什麼很好的成績,但在花蓮可以穩上花商,如果想進花女就得靠加分,我很想告訴家人跟老師,我不想靠加分進去,因為我知道我的能力不夠,但是我媽媽希望我可以進去,撐完三年,畢業了就好,所以那時候我媽媽就拉著我去花女報到,那時在我部落裡跟我同屆的同學,大多都是去慈濟護專或是職業學校,不然就是沒有繼續讀書,只有我一個人上高中,所以我帶著家人對我的期望、部落裡對我的期待,進了花蓮女中讀書。
一開始我很害怕,第一次要住宿離開家,另一方面是在陌生的環境之下,看不到我熟悉的面孔,而在升高一的暑期輔導時,認識了一些新同學,可能是因為我的臉就是沒在隱藏自己的身分,就很容易被問到:你是不是加分進來的啊?我知道或許沒惡意,而且我真的是加分進來的,那時候我就覺得:我光是靠著加分進去就讓我輸給別人了,我覺得好丟臉,因為事實就擺在眼前。
且進花女之後,也許就是因為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臉,導致常常讓別人誤會說:妳會不會唱歌?聽說原住民都很會唱歌!那跳舞妳會嗎?班際比賽妳要上去比嗎?妳看起來就是會運動!運動會妳要跑大隊接力嗎?妳要不要比個人項目?沒有人想去比,妳可以去跑嗎?……這些話,聽到後來真的也會習慣,也真的會認為可能我天生就是比較會唱歌、跳舞、運動,然後輪廓深。只是有時候真的不要太過分,有天我因為生病請假了,那天好像是要排運動會比賽人員的最後一天,結果就在沒被告知且問過的狀況下,我也得上場,那時候我心裡真的很不舒服,覺得為什麼又是我?明明班上還有其他人,為什麼又是我?但就算再怎麼不開心,也是得上場,誰叫我剛剛好就是跑得比較快一點。
就這樣第三年要來了,即使我曾經告訴家人我想放棄讀花女,但得到的回答還是一樣:撐完就好了,三年而已,於是我頹廢的度過了兩年多,終於快畢業了,終於要離開了,我對自己說:大學一定要讀自己喜歡的,自己有信心能撐過去的!所以當我看到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時,我就知道這是我想要的,所以我很努力地自己去用申學資料,原住民獨立招生時,也是自己想辦法去東華筆試跟面試,所有一切都是靠自己,所以當我上了的那天,我高興到就像是中了樂透彩一樣,或許是因為靠自己,才那麼地開心,後來想看看自己的能力到哪裡,所以就想試看看用自己的學測成績去申請學校,我申請了五所都是社工系的學校,第一階段時只有一所學校沒上,就開始聽到其他人感到不公平的回應:如果我也是原住民就好了,那麼容易上學校,那客家人是不是也要加分什麼的,客家人也很少啊!可是說實在的,原住民族學生是用外加名額,不會佔其他學生的名額,而且學測是不加分的,當下聽到這種言論,我只感到無奈與難過,那生氣呢?我不覺得生氣是因為我們都是因著政府給的「優惠」,加上「媒體」的影響,讓生長在臺灣的人民互相傷害,但是最可怕的不是政府,而是「人心」,如果我們都願意接納跟自己不同族群的人、如果我們肯尊重其他族群、如果我們都願意去了解不同族群的文化……,而不是用那渺小的知識去講其他族群的不好,甚至是攻擊,從刻板印象到歧視,臺灣要進步的空間還很大!
![](https://image.peoplemedia.tw/collection/1459298142.jpg)
我不用太激動的文字去說明我的成長歷程,因為我覺得沒必要了,而且這是我自己的經歷,並不是所有原住民族學生的經歷;那對於在都市長大的原住民族學生呢?我只想問:你為什麼要那麼在意他們?如果把加分政策廢掉,得到的結果難道就會比現在好嗎?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該怎麼辦?
為什麼政府會給我們這些「優惠」?因為政府知道他們做了些什麼事,所以才要給我們,當有一天你發現你家的土地沒了、你不知道自己從哪兒來的時候、你忘了自己真正的名字的時候、你不曉得你的根在哪裡的時候、你不知道文化是什麼東西的時候…,你才能夠了解我們的感受與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