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2月,我從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科長奉派為當時的省立板橋高中(今新北市立板橋高中)校長。數日後,到校史室仔細端詳歷任校長的照片及簡歷,當時有兩件印象深刻的發現:
奇怪的調動
第一,我是板中第12任校長,也是第一位戰後在台灣出生及成長的校長。板中創校最初兩任校長朱驕陽(1900-1976)與吳景星(1911-?)都是板橋在地人,都出身日據時期的師範學校,都以小學教師及主任資歷出任當時的台北縣立板橋初中校長;而從1948年7月至1990年2月這42年期間的9任校長,都是由省外人士出任。
第二,校史資料顯示,首任校長朱驕陽任期自1946年9月1日至1947年2月,僅有半年。再進一步了解,朱校長的接任者吳景星任期也僅有16個月,隨即轉任板橋國校校長;但板橋國校校長的任期僅有8個月,即轉任土城國校校長;而其職缺竟然是由離開板中校長職務之後蟄伏兩年多的朱驕陽接任。這兩個人的職務在板中是「朱」下「吳」上,兩年後在板橋國校卻是「吳」去「朱」接,兩人職務的調換就像跑馬燈似的忽隱忽現,令人困惑不解。
第一個發現對我個人是一種隱藏在心中的自我鞭策;第二個發現我隱然覺得似與台灣光復後政局動盪及228事件有關。礙於當時我個人的歷史意識欠缺,或者受限於當時的政治氛圍及資訊搜尋的不便,沒有去探究。今年是板中70周年校慶,3月開始動筆撰寫〈記板中70年前舊事〉這篇祝賀校慶專文,才逐步解開這存放心中20多年的疑惑。
朱校長的學經歷
朱校長的大弟朱昭陽(1903-2002)是延平中學的創辦人。綜合他在《朱昭陽回憶錄》一書對朱校長的描述得知,朱校長幼時住在板橋街(舊枋橋城區內),父親曾任保正。板橋公學校第一名畢業後,就讀「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今台北市立大學)乙科,這是當年台籍教師的主要培養機構。朱校長在國語學校師範部以第一名畢業,同班同學游彌堅(曾任官派台北市長)為第二名。畢業後擔任板橋公學校乙種教喩、教頭(今訓導主任)20餘年,並相繼通過甲種教喻及中學數學科教師的考試。
朱校長的遠見與膽識具體見於1921年。當時21歲的朱驕陽決心要違背父親的意願,讓大弟赴日本留學;乃以到基隆碼頭送別同學赴日為名,瞞著父親,暗中讓大弟昭陽買好船票備妥行李偷偷的搭船赴日。此舉連帶造就4個弟弟也都在日本完成高等教育。
台灣「光復」之前,朱校長從教職轉任海山郡板橋街役場的助役(相當於副街長),戰後出任轄區廣及鶯歌、樹林、土城、板橋等地的海山區庶務課長(地位僅次於區長)。他在板橋地區的資歷與聲望從兩本《板橋市志》可以看出。1988年出版的《板橋市志》第20章〈人物志〉的列傳只列出8人,朱校長是其中之一;1997年出版的《板橋市志續篇》,人物列傳增加為20人,朱校長和他的父親朱四海同榜,可見朱校長的家學淵源與人望。
1946年5月板中核准籌設,推測當年朱校長以任職政府的關係,應肩負籌備之責。而戰後初期板橋地區尚乏省外人士來台謀職之際,要為「板橋初中」找一位在地人才,朱校長自為不二人選。
任期僅5個月旋即告退
板中首任校長的任期,依校史資料為1946年9月1日至1947年2月,僅有5個月,板中的文獻用「旋即告退」短短4個字描述之。這樣優秀的人才為何任期如此之短,而接任者吳景星的學歷(台北第二師範講習科)與經歷(晚朱校長12年出生,任教年資較淺)都遠遜於朱校長,何以台北縣政府如此安排呢?又未何朱校長離開板中之後蟄伏長達兩年,之後才出任板橋國校校長?為了回答這些疑點,我閱盡了所有保存在國立台灣圖書館及新北市立圖書館的板橋文獻,終於逐步釐清疑惑,還意外發現70年前板中關係人的往事。
228事變後朱校長的逃亡、解職及復出
1947年2月28日的228事件為何會牽涉到朱驕陽校長呢?《朱昭陽回憶錄》給了一部分的訊息。朱校長的大弟朱昭陽於1946年10月創辦延平學院,為戰後初期台灣人所創辦的第一所私立大學,朱校長的二弟華陽為該校教師,兩位弟弟都是台灣留日人士組織「新生台灣建設研究會」的會員;再加上學校董事會延攬當時台籍菁英出任董事,使延平學院儼然成為一股重要的民間力量。
228事變發生後,延平學院位於台北市區,師生自未坐視。事件後,被政府認為起了「太壞的作用」,隨後以校內發現武器為由,勒令學院停辦,不少師生受到牽連。朱家樹大招風,事變後風聲鶴唳,友人輾轉走告,兄弟分三處避居,約定以門口掛毛巾為暗號,以防不測。從朱昭陽的這些口述,我初步判斷朱校長在228事變後,可能跟著家人逃亡,以自請辭職或被迫離職方式離開板中校長職務。
在電腦資料搜尋時,看到檔案管理局存有檔號A376410000A卷宗,案由是有關台北縣政府於1947年間,受理縣立各中學的人事呈請案件。網路摘要說內容包括「派員代理羅東初中、板橋初中校長,新莊初農教員於二二八事件遭毆傷重請辭,遺缺另員代理;人員等因病或另有他就請辭,遺缺由另員等代理」等人事訊息。這個簡短的資訊,我知道價值非凡,遂於2016年3月25日前往位於新莊的檔案管理局提出閱覽申請,4月13日獲准同意閱覽,果然有了下列發現:
1947年4月21日,板中兼任教員(教師)林如堉因病請辭的簽呈,尚以朱校長為呈文對象,表示當時名義上朱驕陽還是校長;但5月1日板中呈報原事務員江淑容改調校工及楊金慶委任事務員,5月20日呈報由蘆洲國校教導主任李國源接任板中教導主任,5月23日呈報李有權(天津工商學院肄業)為代理教員,這三份文件都是以「兼校長」吳景星的名義呈報縣政府。可見板中校長由朱驕陽改為吳景星的正確日期,應該是1947年5月1日(這是考慮到政府人事佈達的慣例,往往訂於某月的第一天),而非板中歷年文獻所說的3月1日。
5月1日起,吳景星的名銜是教導主任兼任校長;5月28日台北縣政府以北總二字第6102號正式發布吳景星為代理校長,成為板中第二任校長。依此判斷,朱驕陽校長應是5月1日由台北縣政府解除職務,理由可能是朱校長請辭或失聯兩個月,但迄無文獻佐證。
然而,朱驕陽校長在228事變之後,至1949年4月出任板橋國校校長之間,長達兩年兩個月期間的去處還是沒有答案,困惑仍盤旋腦際。1984年板中畢業校友曾建元得知我的疑問,找到1987年畢業校友莊文毅及林秀美夫婦幫忙。他們夫婦從事板橋文史研究已有10年,創立「新北市枋橋文化協會」。經他們的介紹,我、建元、文毅及秀美等4位板中人於今年4月20日下午拜訪板中初中部第一屆畢業生朱茂陽先生(1933-),他是朱驕陽的堂姪,兩人年齡相差33歲。
據朱先生口述,228事變之後不久,憲警帶走了板中隔鄰板橋國校校長張鴻機(1882-1956)。當天朱校長以兼任土城埤塘義塚大墓管理委員身分到土城開會,聞知老同事張校長年已近70居然也被牽累,朱校長可能意識到自己也無法倖免,只得開始逃亡。
朱校長先後得到土城大墓公祭祀公業、原土城庄助役(副庄長)張祥傳(1950年後曾任兩屆台北市議會副議長及五屆議長)及二弟華陽台南親家的幫助,在台灣北南各地躲藏約達半年。事件平息之後,回到板橋埔墘老家賦閒,時年48歲。如此優秀的教育界人才竟因政治事件無端受累,經地方人士及全體板橋里長聯名向當時的縣長梅達夫陳情。台北縣政府遂將資歷較淺的板橋國校校長吳景星調往土城,再安排朱驕陽接任當時規模最大的板橋國校校長,也算是還給朱校長一個公道。
228事變後其他與板中有關的人及事
在資料搜尋中,我又發現幾件當年板中朱校長關係人的往事:
一、朱校長於1949年4月復出擔任板橋國校校長之後,大弟昭陽及二弟華陽於同年9月23日同日被捕。大弟拘禁百日後倖免無事,二弟則被判刑6年,押往綠島監禁。
二、朱校長的長子朱耀(山加),是日本東北醫科大學畢業生,光復後返台加入五叔朱彩陽的診所「朱內外科醫院」行醫。因被指涉入叛亂案,於1950年5月13日在板橋公園路(今府中路東段)自家診所被抓,並於同年11月28日槍決,享年僅30歲。槍決前一個月,朱校長與懷有身孕的長媳陳氏曾聯名寫陳情書給當時的省參議會設法營救,惜無力挽回。
三、朱校長出掌板中時,聘請的老師有劉茂本(英文)、張豐茂(數學)、林如堉(史地兼任)等人。其中兼任教師林如堉(1924-1950)於1947年4月21日以「罹患疾病身體衰弱不堪劇務」為由,用毛筆字書寫辭呈,呈給朱校長。5月5日學校由教導主任吳景星蓋私章批示「擬照准」呈報縣政府。林如堉是板橋在地人,先後在板橋小學校、台北二中(今成功高中)、東京早稻田大學預科、上海東亞同文書院求學,是一個熱血青年。當年遞辭呈時才23歲,27歲那年以內亂罪遭到槍決。
四、台灣戰後,板橋名人林日高擔任台灣省參議會議員,與朱校長素有交誼,倡議設立板橋初中甚力。學校設立後還擔任建築委員,幫助學校興建新校舍。1952年5月新校舍落成,板中又增設高中部,林日高還以省政府委員身分到板中與校長梅志傑及全體建築委員合影,以示慶祝。可惜1954年12月涉「匪諜」案被捕,次年9月17日槍決。他的二女兒在板橋國校附設幼稚園擔任教師,靠此薪水維持全家生計。當時校長朱驕陽面對憲警不時到校的盤查干擾,極力維護,沒有屈從當局,使林日高的家屬得以存活下來,這是朱校長雪中送炭的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