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總統大選慘敗,外界評論及黨內不少聲音指向「世代」與「國家認同」問題,在黨主席朱立倫為敗選請辭負責之際也響起改革聲音,被視為馬家軍的殷瑋昨天晚間撰文「給國民黨的在野備忘錄」,提出十點論述,包括「確立國民黨的臺灣認同不可動搖,進而確保中華民國及臺灣從不互斥的真心理解」、「黨產不處理,不用玩」等,盼引起討論。
他強調,國民黨的定位就是在野黨,「已經摔成這樣,趴下來了,那就先試著站起來吧」。
國民黨今(18)日將召開臨時中常會,討論朱立倫辭去黨主席之後由誰來代理。有中常委及黃復興黨部擬發動擁朱續任,但黨內也有響起由吳敦義、王金平來接任之議,另也有人認為總統馬英九應考慮回任黨主席。
發文的殷瑋是「七年級生」,踏入政壇後一路被馬英九及前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重用,上次選舉擔任馬英九「台灣加油讚」競總發言人,之後接任文傳會副主委、總統府發言人及秘書等職務。
此外,洪秀柱也是被點名參選黨主席的熱門人選,而洪昨晚則更換臉書頭貼,文字寫著「自我反省與改革,監督、協助新政府」,也有點名朱立倫競總主委胡志強出馬的聲音,情勢仍相當混亂。但據了解,目前「擁朱」和「擁柱」各據一方,敗選後的權力鬥爭伴隨路線之爭隱然浮上檯面。
除幾位「天王」被點名外,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李新昨晚也在臉書發文,正式宣佈參選「任務型」黨主席,並強調「一年內確立世代交替,黨改五化方案後辭職,讓新世代接棒」。
針對敗選後如何重起?國民黨不少新世代青年認為應重新調整論述,而非著重在權力鬥爭,針對兩岸、黨產等重大社會爭議,應該要主動回應。
殷瑋昨晚的文章也獲得國民黨國際資訊暨議題中心主任徐巧芯轉分享。她評論說,「對於國民黨而言,這條反省、檢討、重生的路絕對不會好走。但,再艱難,也要一試」,她也引述文中看法,「站在臺灣的角度想,一個獲得三成民意的政黨,若能在真誠反省之後往進步的方向走,成為真正能夠制衡執政黨的力量,不會是壞事。」
擔任朱立倫競選總部發言人的徐巧芯在投票結果出爐當晚曾發表國民黨敗選感言,強調「國民黨的新生代,在敗選以後,更沒有分裂的本錢。我們必須從議題著手,確立共同的主體性,重新定位台灣新時代需要的思想、信仰、路線、價值」。她認為,可以有政策的討論、路線的辯論,「但絕對不該淪為權力的鬥爭」。
她也提到「國民黨必須離台灣更近。必須把西裝脫下來,換上草鞋,真真實實地感受民眾的溫度」,「國民黨必須向人民證明,我們不是一個嬌貴的政黨。我們不能當溫室裡的玫瑰,我們要成為春風吹又生的野草」,「國民黨好,台灣會更好」,邀請大家請跟他們一起改革,「穿上草鞋,走吧」。
殷瑋「給國民黨的在野備忘錄」全文如下:
一、關於在野自覺:國民黨的定位,就是在野黨,沒扮好在野黨應有的角色,絕對不可能再執政。已經摔成這樣,趴下來了,那就先試著站起來吧。真的站起來了,再來想日後如何走;然後,才能邀請多數人一起大步向前。
二、關於執政野望:承上,難道這代表了不必為將來可能的執政培育人才、做好準備嗎?要,當然要,在心裡要。已經跌到深溝裡,難道學人家躺下來嗎?不論星空多高遠,都必須仰望星空。在那之前,先好好爬一段,必須是很長但一路向上的一段。「當明天太陽升起,我們就要走不一樣的道路。」
三、關於綠營執政:民進黨執政之後,這個執政黨及其團隊會往哪走?粗淺判斷兩個點:第一、在經濟及社會這組關係上,一來「蔡契爾」之名未必只是玩笑,二來執政者難逃社會結構制約,不論願不願意,民進黨應該會更右的。第二、在互為表裡的國族及兩岸這組關係上,哪怕臺灣民族主義聲量高張,哪怕只是權宜求存,蔡英文確實是比過去更大量的使用中華民國符碼,執政的一開始恐怕也會。
四、關於經社路線:民進黨完全執政,手上拿著政府決策工具、國會多數優勢、資源分配機制,一旦靠右走,站右邊的民間力量會往哪去?相對的,國會最大反對黨,該往哪裡站?答案顯然易見。即使民進黨不完全倒向右邊,就算(部分民進黨人)有意識的向社會傳遞混雜訊息,國民黨能不調整經濟社會政策主張嗎?國民黨面對的現實是什麼?中央執政不再,國會剩下三成,各地大多在野。還不設法結合本來相逕庭的力量?侈談生存,遑論執政。
五、關於國族兩岸:以國共內戰及冷戰為脈絡的分斷體制,使得國族認同與兩岸定位時時成為臺灣人心中的第一議題。在歷史結構與選民結構的約制之下,任何政黨對這組問題的答案可以逐步微調,難有劇烈改變。民進黨如此,國民黨亦然,大家都有困境,只是執政的人扛的包袱更重。在野之後,一定要顧及多數人心中的無奈,主動說明戰略性模糊的不得不然;面對兩岸與國際的現實,任誰都有情緒,但沒有共識基礎,很可能會有更多的場合使得整個社會只有情緒,一無解方。在野之後,若要爭取主流民意及青年世代,要大量且同時使用臺灣符號及中華民國符號,確立國民黨的臺灣認同不可動搖,進而確保中華民國及臺灣從不互斥的真心理解。對共論述上必須有軟硬兩手,硬的一手要在適當時機清楚呈現;要帶著理解的迎向對岸民間社會。
六、關於多元議題:真的想要再次壯大,不只要容納多元,更要主動擁抱多元。從議程設定上就選擇保守議題,在保守議題上走保守路線,在保守路線上選擇保守戰法,開不出新的軸線,連舊的軸線都被人家翻轉,那就只是剛好而已。國民黨中央黨部近年來在地下一樓木地板談的勞動、環境、綠能、社企、新創、性別、同婚、動保、土地、稅改,難道還少了嗎?但是一方面還沒等到日久年深,未及厚積,難求薄發,這一點即使力圖內部改革的人都必須承認;二方面部分青年內外發聲,對外不被大眾認為代表得了國民黨,對內有些力量未必買帳,甚至未必接受這類嘗試。大敗之後,還不持續拓寬議程嗎?選前笑人家躺著選,選後如果民進黨還能躺著執政,笑的是誰?
七、關於青年基層:敗選檢討,往往得出「要重視青年」、「要深耕基層」的結論。青年當然要重視,基層當然要深耕,真正的關鍵在哪裡?關鍵是她要帶著什麼足以說服人的思想理念走這條政治之路啊。先談第四到六點的原因在此。議題選擇、思維模式、生活態度,決定一個政治人物乃至一個黨的心理年齡以及群眾距離,身分證上的出生年月日與出生地,絕對保證不了這些。世代交替、往地方去,絕對正確,但不能只提這個,必須理念先行,先討論政黨價值與路線的各種可能。
八、關於敗選態度:過去黨內多數力量所(被認為)代表的價值,如今被選民意志之浪淘盡,在支持者心裡,悲觀一點的,恐怕都覺得要灰飛煙滅了。這事連周瑜都做不到,不會有人真的覺得是周子瑜做到的。黨內及輿論現在有一種聲音,不斷在黨內黨外找替罪羊,我以為不可。指天罵地怪別人,那麼此刻臺灣人民是更想給你機會,還是更不想給你機會?國民黨若有你非守不可的基本價值,提出來形成對話;對於其他可能的路徑,試著接納開放。
九、關於歷史遺緒:先談黨產:處理,很難;不處理,不用玩。歷任黨主席逐步處理到現在,正好迎上了敗選帶來的改革壓力。國民黨不應該把這個壓力視為危機,而應該視為轉機,透明解決。從政治策略思考,等著民進黨消費你,不如主動清理戰場。具體的條件與方法不容易,但原則必須明確才行。再來,逐步公開檔案,以「明真相,尋和解」的態度面對解嚴以前的國民黨史。這不是迎合特定意識形態,而是真誠的從內部反省一個政黨與臺灣社會過去的關係。如果真要策略一點的想這件事,在這個「凡事不可能只有弊而沒有利,反之亦然」已成共識的爭鳴年代,一個政黨若真要面向群眾,在歷史脈絡裡面說明過去功績,沒有反省,如何呈現?
十、關於文章定位:許多用語離嚴謹精確很遠,先請包涵,希望不影響用意。焦點聚攏在對未來的判斷,在於「國民黨在野之後可能路徑」的梗概;讀者若想探討任何其他問題或責任,罵這個黨那個黨,罵這個人那個人,我看媒體、臉書,別處時時有這類討論,或者歡迎您另起討論串深究。我是黨員,不代表任何人,敢寫不成熟的想法,是希望能開啟比上面這些更成熟的討論。站在臺灣的角度想,一個獲得三成民意的政黨,若能在真誠反省之後往進步的方向走,成為真正能夠制衡執政黨的力量,不會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