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個偶然,於日暮雨中時候……。廊道轉角掛著宋.秦觀詞〈水龍吟〉:
「花下重門 柳邊深巷
不堪回首 念多情。
但有當時皓月 向人依舊。」
詞牌上爬著一隻蝸牛;是覓食?是求偶?是賞詞?……。趁著暑假,給小朋友上一課吧!
這種台灣荒郊路邊常見的蝸牛,俗稱「路螺」,是路邊經常可撿拾的螺;又稱「露螺」,是雨停之後牠就露出來覓食之螺。牠是生存於陸地上的軟體動物,學名叫「非洲大蝸牛」。
日據時代日本人下條九馬一,由新加坡引進,當年引進的目的,是為了食用,猶如近年引進的福壽螺。沒想到,以嫩芽青葉為主食的天性,卻對農作物造成了傷害。
牠中大紡綞形右旋的外殼,是其特色;喜棲於潮溼環境的農田果園野地間,夜晚至清晨,是其活動時間,其也是肺吸蟲及廣東住血線蟲的中間寄主。
依隨著節氣變化,為孩子們做不同的生態解說,本是窯場的樂意……。我們深信:「美學」,是世代生活教養的累積。文學詩詞+生活周邊生態環境的認知,易懂易學又深入。人本內涵的啓蒙,就由你我開始吧!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