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人物】水庫抽泥師 陳萬來 夙夜匪懈為水庫延壽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人物】水庫抽泥師 陳萬來 夙夜匪懈為水庫延壽

職人群像

 2020-12-20 10:00
從修理機械到溪流出海口及水庫抽泥作業,陳萬來數十年來努力不懈,他用自身經驗與專業改造雙軸抽泥絞刀頭,不僅大幅提升抽泥效率,更延長石門水庫使用年限。陳萬來憑著抽泥數十年的經驗,打造極具效率的抽泥作業平台與系統。圖/陳培峯
從修理機械到溪流出海口及水庫抽泥作業,陳萬來數十年來努力不懈,他用自身經驗與專業改造雙軸抽泥絞刀頭,不僅大幅提升抽泥效率,更延長石門水庫使用年限。陳萬來憑著抽泥數十年的經驗,打造極具效率的抽泥作業平台與系統。圖/陳培峯

自1964年建造的石門水庫,累積至今的淤泥量已佔去水庫容積的三分之一。在水庫中央有一批人員,每天24小時輪班不間歇地進行抽泥作業,確保取水口不受泥沙淤積影響,這就是陳萬來所帶領的工作團隊。

器修到製作 開啟抽泥大門

談起與抽泥行業的淵源,陳萬來年輕時其實是從黑手學徒做起,學習修理汽車、挖土機及抽砂船等機械,隨著經驗不斷累積,打造整艘抽砂船也難不倒他。有著這樣的專業技術,當年的老闆力邀陳萬來入股,於是他從單純修理技師,正式踏進抽泥相關行業。

陳萬來起初從事溪流出海口的抽泥工作,基隆河、淡水河都曾是他的工作範圍。自1990年代開始,他承接起石門水庫的抽泥業務,原先在水庫中游的阿姆坪,最近6、7年,才轉至下游靠近水庫壩前取水口的大灣坪進行抽泥浚渫。


陳萬來手中的搖桿,能操作抽泥絞刀頭在水中的深度。圖/陳培峯

陳年淤積 從困難中求變

水庫上、中、下游沉積狀況各有不同,陳萬來分析各區段差異,在水庫上游,沉積的主要是砂石類;到了中游,除了砂之外,開始有泥類堆積;而下游,自然是顆粒最小也最難清的淤泥。

下游抽泥作業充斥著許多困難,原因是現在所抽取的淤泥,根據估算,基本上是25年至30年前就沉積在水庫底的陳年老泥,淤泥經過數十年的時間,變得更加黏固,因此大大加深抽泥的難度。下游不時也會碰到像是沉木、漁網、塑膠等沉積物,一旦這些障礙堵住抽泥管線,陳萬來團隊就必須升起水面下的管線,拆卸管路並清除堵塞物,每次都需花上至少1小時,才能將管線重新放回水庫。


石門水庫中央的抽泥船運作時,由浮標下方的管線來輸送淤泥。圖/陳培峯

改良機具 清淤節水高效能

擁有幾十年經驗的陳萬來,從先前製作的抽泥機具,改裝出八噸雙軸抽泥絞刀頭。有別於以往透過高壓噴水泵浦將底層黏著的淤泥沖散,雙軸絞刀頭就像犁田,能充分攪散沉積的淤泥,不僅提高效率,也能將較小的沉木直接絞碎抽出。在雙軸絞刀頭運作下,石門水庫一天可抽出1萬立方公尺的淤泥,幾乎是過去的2倍量。此外,陳萬來所研發的油壓系統還能防止浸水、抵抗高水壓,足以應付水底下約80米至85米深度的抽泥作業。

多數人知曉石門水庫,但不曉得在水庫有著這樣日以繼夜工作的一群人,陳萬來面帶微笑表示,石門水庫對於桃園的民生、農業、工業等用水相當重要,只要對市民有所助益,抽泥這份工作,肯定會繼續下去的。


整座抽泥船由陳萬來一手設計與打造,這已是第六代改良的版本。圖/陳培峯

※本文轉載自《桃園誌》No:66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