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大江南北各地手路菜,台灣一甲子以來以吃著稱。可是,一旦吃食沒有安全,那麼就算產業基礎再大,則一切都將成夢幻泡影。台灣在2011年5月16日發生驚天動地的食品摻塑化劑事件後,食品產業蒙受重大創傷,連帶的把台灣人彼此之間的信任感也消磨殆盡了。如果說近年來影響台灣最巨的生活新聞,那麼塑化劑風波必是其中之一。
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詹長權,就把這次塑化劑事件比喻成「食品界的SARS事件」。事實上,政府似乎也很快就感受到這個嚴重性,事件發生才三周,就在2011年的今天(6月10日),立法院院會便三讀修正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部分條文,將業者違法添加食品添加物,從現行最高處新台幣30萬元以下罰鍰,增加為處600萬元以下罰鍰,而致危害人體健康者,並加重刑期。
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 嚴懲不肖業者
很少有立法例像這次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這樣,最高罰則是一次暴增20倍的,這當然也顯示了這次事件的嚴重程度,確實,這次塑化劑事件,幾乎將台灣好不容易逐漸建立起來的飲食文化和產業都摧毀殆盡了。
塑化劑事件的由來,是起因於市面上部分食品遭檢出含有塑化劑,進而發現部分上游原料供應商在常見的合法食品添加物「起雲劑」中,使用廉價的工業用塑化劑(非食用添加物)撙節成本。往上查後,發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和「賓漢公司」涉有重嫌。其中有幾家珍珠奶茶業者的濃縮果汁等被驗出塑化劑後,又不斷查出塑化劑已經流入士林夜市和逢甲、東海夜市,以及銷往苗栗、彰化、南投、雲林等地,甚至在英國、美國的珍珠奶茶業者都受到波及,美國業者的業績掉了一成,嚴重的甚至掉了一半,英國業者還擔心是否把含有塑化劑原料的飲品賣給了客人,消費者更是人心惶惶。
其後,國產16家起雲劑供應商,有3家被驗出其供應的起雲劑含塑化劑。據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截至6月25日的更新列表,市面上已有1,047種產品遭塑化劑污染,超過430家企業受害,包括9家獲得食品GMP認證的廠商也身陷風暴。
過去六年來 台灣食安事件層出不窮
為求儘快恢復消費者信心,衛生署公告5月31日訂為黑心起雲劑的終止日,5大類食品(「果汁飲料」、「茶飲料」、「果醬、果漿或果凍」、「膠囊錠狀粉狀之型態」、「運動飲料」)若未能提出安全證明者將禁止販售。
衛生署動作很快,檢方動作也很快,地檢署隨後就分別對黑心起雲劑供應商昱伸負責人賴俊傑與妻子等四人、賓漢公司負責人陳哲雄一家四口求處25年徒刑的重罰!
而法律上的最終裁判是,最高法院維持台中高分院二審認定「昱伸香料有限公司」負責人賴俊傑、簡玲媛夫婦,最高法院依常業詐欺等罪判兩人各十五年、十二年,併科罰金共二十七萬元。「賓漢公司」負責人陳哲雄因為在上訴最高法院後死亡,所以判公訴不受理確定。
六年過去了,回顧塑化劑之前,在台灣若說起食安,被指涉和嘲諷的對象,大部分是中國黑心產品,像是地溝油、三聚氰胺…之類,可是,當2011年台灣居然也發生塑化劑事件之後,自此,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愈來愈多的食安問題被揭爆,繼塑化劑起,毒澱粉、胖達人香精、甲醛餐盒、大統棉籽油、富味鄉棉籽油、頂新混油、鼎王麻辣鍋摻雞湯塊、強冠飼料油混充香豬油,乃至於上個月才發生的過期原料製造蝦味先…等等食安事件,簡直稱得上族繁不及備載。食品,曾是台灣之光,這時,倒成了台灣之恥了。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塑化劑事件》
維基百科《台灣食品安全事件列表》
科學人雜誌《拒絕塑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