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幸福到只剩數據!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幸福到只剩數據!

2015-09-02 14:20
台灣的技術官僚很懂得外國人要什麼數據,他們就製造什麼數據。因此台灣的經濟日壞,但台灣的競爭力排名依然超前;台灣人的不滿程度日益高漲,但幸福度卻是亞洲第一。台灣的幸福只剩下紙上的數據,這才是台灣的悲哀!(圖取材於網路)
台灣的技術官僚很懂得外國人要什麼數據,他們就製造什麼數據。因此台灣的經濟日壞,但台灣的競爭力排名依然超前;台灣人的不滿程度日益高漲,但幸福度卻是亞洲第一。台灣的幸福只剩下紙上的數據,這才是台灣的悲哀!(圖取材於網路)

人類的許多認知與判斷都涉及主觀的因素,但因為主觀性難以表述,於是人們遂將它客觀化,這就是所謂「指標」的起源。人們希望設定出一些「指標」來以偏概全,由小看大。這也是「指標」這種東西,永遠在凖與不準之間糾纏的原因,更危險的是,它還會有真與假的糾紛。

像「幸福」(Happiness)就是個很糾纏也很有爭議的問題。當代幸福研究的專家,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教授雷雅德(Richard Layard),他在前幾年著作了《幸福:一種新科學的課題》。他書中就指出,「幸福」的觀念非常複雜,它的量化也很困難,它的學術研究也跨很多學科,有經濟、社會、心理,甚至包括個人的認同、個人的自我實現,特別是個人的情感和遭遇等因素。因此要為「幸福」找指標非常困難。經濟因素當然很重要,但近代富裕國家的幸福調查都很低,就顯示了指標制定的困難。

也正因為「幸福」的定義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在量化「幸福」時,遂有很多方式:

例如已開發國家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主要根據因素制定了一種幸福指數。那個因素雖然並非無理,但它卻顯然對人的主觀感受及幸福的社會條件太過不重視。因此對於這種幸福調查知道就好,作為參考。

當今世上有一種GNH,即「總體國民幸福指數」(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它和GDP對立,強調單純樸素和社會的和諧、生態的自然,有一年南亞的小國不丹就被評為最幸福的國家。但這種GNH指標太過另類,也只能參考。

前幾年,英國的智庫「新經濟基金會」制定了一個「快樂星球指數」,它以單純即福的價值制定指數,結果是南太平洋島國萬那杜第一,全球178國,台灣排名84。對於這種評等,也只能參考。

幸福的定義非常複雜,OECD的幸福指數當然也很可議,它的很多指標根據各國自己的申報,真假不易分辨;而且它主要以經濟表現來量化,對於階級差異、未來的發展、心理因素等都未顧及。幸福度是個立體問題,它把立體問題搞成了平面問題。最近台灣官方宣稱,根據OECD的幸福指數,台灣在亞洲幸福第一,超過日本韓國,政府一公佈,人民即譁然,並諷刺說「台灣的幸福只剩數字」,於是我們可以談談「指標」問題:

(一)懂得數據和統計的人都知道,數據有的是不能造假的「硬數據」,有的則是可以造假製造的「軟數據」,例如每年每季的GDP,以及每年的投資都是「硬數據」,台灣在「硬數據」上日益下滑,現在不是亞洲的最後一名,但台灣的知識界早就知道,馬政府是個很會玩數據遊戲的政府,例如行政院國發會最近完成了「民眾對當前生活品質的看法」調查,對自己生活品質滿意的居然高達82.1%,居然比上次高出近10個百分點,任何人一看那個調查的數據,就知道它是一種文宣,用文宣來製造政績,用美化的數據以杜絕外界的悠悠之口。台灣的幸福亞洲第一,就是個數據的遊戲。台灣的技術官僚很懂得外國人要什麼數據,他們就製造什麼數據。因此台灣的經濟日壞,但台灣的競爭力排名依然超前;台灣人的不滿程度日益高漲,但幸福度卻是亞洲第一。馬政府對「軟數據」的操控,的確本領第一。

(二 )人民的幸福感,一定要放進未來這個要素,有未來才會覺得幸福,有未來經濟才會有競爭力,但OECD的調查或國際競爭力排名等調查,都沒有把未來這個要素放入,於是根據這些調查,台灣遂成了「沒有未來的幸福國家」。台灣的幸福只剩下紙上的數據,這才是台灣的悲哀!

近代統計學起源於生物統計,古典統計方法大師費雪(Sir R.A. Fisher),以前我在學校唸統計時,老師們都稱他為「費祖師」,讀過古典統計分析的人都知道,統計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去尋找正確的指標和意義,造假是知識上不可原諒的最大罪惡。馬政府操弄「軟數據」,就是大罪!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