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凱因斯理論vs.訓儉示康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凱因斯理論vs.訓儉示康

 退休教師 2016-06-29 13:00
民意論壇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對話平台,無論是社會現象、公共議題、生活文化... 或是對民報的建言,皆歡迎投稿。恕不提供稿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投稿信箱: twmingbo@gmail.com
我要投稿

凱因斯理論(Keynesian theory),是根據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可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總需求來促進經濟增長。1932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時,羅斯福總統推出「新政」,帶領美國人民走出經濟的陰霾。1970年代,因能源危機對台灣經濟產生巨大衝擊,斯時由蔣經國、李國鼎、孫運璿等人所擘劃的十大建設,帶領台灣人民度過了石油危機,也為台灣日後經濟發展奠定厚實的基礎。

2008年馬英九總統為振興低迷的經濟,花了國庫近900億元發行消費劵。經建會估計,消費券對於GDP的貢獻僅約0.28~0.43%,低於預期。用大白話說,消費劵的發行,等於將國庫近900億元的寶貴資源投入大海一樣。

上開三個案例,都可說是經濟學凱因斯理論之應用,利用國家擴張性政策,通過增加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以結果論,同樣是凱因斯理論的應用,十大建設成功,而消費劵發行失敗,是一既成事實。

當然任何一個政策實施之後的成與敗,都有很多面向可以分析。不過如果從最直接、最庶民的觀點切入,兩者間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是將國家利用擴張性政策所籌得的資金,用於國家基礎建設;後者則將此資源用於鼓勵人民吃喝玩樂式的消費。尤其後者,更容易產生價值觀的誤導,有不勞而獲的遐想。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不切實際,消費劵的發行,是否又將人民陷入守株待兔的另一個迷失中?

國家財政困難、高達6兆的國債、各項經濟指標都往衰退方向傾斜、財富過度集中少數財團、勞工大眾反而低薪等等現象,都是橫亙在台灣的事實。那位從小就破缸救人,寫下《資治通鑑》的司馬光在〈訓儉示康〉寫道:「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台灣在過去經濟起飛的年代,曾經有過輝煌,但那已經是歷史。在那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就算對自己好一點,稍微奢侈一點,本也無可厚非。但也是在那個年代,不管是民間或政府、不管中央或地方、不管富商巨賈、達官顯要或普羅大眾、平頭百姓……都已養成無可救藥的奢華風,借錢欠債非但不以為恥,反而成為一種時尚。更大言不慚以凱因斯信徒自居,謂此等行為是以消費促進生產,增進經濟繁榮云云。

早期我的父執輩借錢是用來置產,投資機具、生產設備;現在我的子侄輩,借錢是用在自己的消費。早期我們的政府,借錢用在國家基礎建設;現在我們政府,借錢用在發行消費劵,及將寶貴的資源,投入無數討好選民的燒錢政策,如若干社福支出一再加碼、蓋了無數未經審慎評估便倉促上馬的蚊子館,各縣市政府年終大戲跨年晚會、煙火秀、元宵燈會秀……民間的蜂炮秀、炸王船秀,甚或婚喪禮儀所表現的奢華風等等。且此等秀與奢華風,往往又成為媒體注目的焦點。在媒體強力放送下更加吸睛,形成一種風尚。

凱因斯理論在經濟學也許有不同的解讀,但迷信增加消費,尤其是借錢進行非投資性的消費行為,可以挹注經濟成長,當是凱因斯理論的錯誤理解。我們確實曾經有錢,但那已經是歷史,請政府與民間都應同步簡約。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但不管如何艱難,打腫臉充胖子、以窮裝富、借錢消費……是何等愚蠢?盲目消費,債留子孫,又是何等不負責任的行為?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