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韓國瑜接受國民黨提名參選總統後,原本緊鑼密鼓安排訪美,但在日前與AIT主席莫健會面過後,對外正式宣布取消選前訪美,引起一片譁然。
任何有基本國際政治常識的人都明白,韓是看到美國提出,若當選總統,未來台灣經濟是否會過度依賴中國?如何證明在兩岸關係上能夠比蔡英文處理得好?若中國要求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是否會屈服中方壓力?對於中共介入台灣2020大選的看法,以及如何應對?是否繼續配合與美對台軍購政策?五個問題後,知難而退。
回顧歷史,1960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森,看準中蘇關係急遽惡化,在季辛吉操盤下決定「聯中制蘇」,對中政策由圍堵改為交往。1970年代起,美中簽署「上海公報」、「建交公報」及「八一七公報」,1979年,卡特總統正式與中國建交,雖有《台灣關係法》及雷根「對台六項保證」,台美關係陷入冰凍期,台灣形同國際孤兒。
1989年鄧小平上台,中國採取經濟上的改革開放政策,柯林頓總統在「和平演變」中國的思維下,協助中國加入WTO,使中國在短短十幾年內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無需「聯中制蘇」,但中國已做大。2012年習近平上台,挾其強大的經濟與軍事力量展開追逐「中國夢」,霸凌台灣,更挑戰美國世界霸權地位。
川普總統深切體認美國和平演變中國政策,造成養虎為患的錯誤。就任之後,以中美貿易戰開出第一槍,與中國展開全球戰略上的對抗,中美關係惡化大勢已定。在美國從昔日的「聯中制蘇」轉為今日的「聯台抗中」的政策下,台灣基於地緣政治位居第一島鏈之重要性,台美關係始走出四十年的陰霾。
近兩年來,美國相繼通過,允許美台官員互訪的《台灣旅行法》;定期對台軍售及鼓勵高層官員訪台的《亞州再保證倡議法》;檢討國務院對台政策、確認台灣是美國印太戰略重要角色、未來將可支持台灣重返聯合國、對台軍售常態化的《台灣保證法》;「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更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支持對台軍售,美國軍艦定期持續通過台灣海峽、台灣醫療船參與美軍演習的《國防授權法》;支持台灣外交承認、加強與台灣外交關係的《台北法案》;加上美國直指台灣海峽為國際海域,美軍九個月內六度通過台灣海峽,美國移民局正式承認台灣國籍等。在在顯示台美關係已出現1970年以來空前的緊密與友好。
美中冷戰全面開打,美中關係急凍,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當然很想清楚了解,代表藍綠的兩黨總統參選人,對於台海兩岸,以及對美國與中國爭奪霸權的想法。幾十年來,飽受中國併吞壓力的台灣總統,豈能缺乏此一美中台關係重大轉變的深切認識,更不能迴避提出明白具體的主張。
韓國瑜從亟欲訪美,到美方提出五大問題後,變成拒絕訪美,顯然是懼於中國的壓力,向美國說「不」,難怪莫健翻白眼以對。韓國瑜此一決定,除了暴露其「親中離美」的本質外,更突顯其對美中台關係已發生重大轉變的無知。萬一當選總統,台灣「亡國」就不是只是「感」了。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