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搶救雷恩大兵》那24分鐘開場戰爭畫面嗎?從登陸艇上湧出慌張無助的士兵們,面對毫無預警的被攻擊,只能看著自己的弟兄們死去,搶灘過程的槍林彈雨夾雜血肉模糊的畫面,真實的呈現美軍在法國奧馬哈海灘戰役的慘烈,而這個戰爭場面訴說的正是1944年6月6日盟軍發動的諾曼第登陸搶灘行動。這場代號「D-Day」的諾曼第登陸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作戰,不但開啟將近3個月的諾曼第戰役戰事,也為二戰中的盟軍在歐洲戰場上奠定反攻的基礎。
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用血肉攻佔大西洋長城
1944年初夏,蘇聯軍隊在東線戰勝德軍已成定局。盟軍為履行美、英、蘇三國領袖在1943年11月德黑蘭會議上達成在西線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協議,決定重返法國,希望打破納粹德國引以為傲的大西洋鐵壁(或大西洋長城。因大西洋是天險,故以長城鐵壁形容之),對納粹德國展開反擊。
盟軍有鑑於英軍曾在1942年8月在法國迪耶普發動一次中型規模的兩棲突擊行動失敗的教訓,當時參與登陸行動的6000餘人中,超過3500人傷亡或被俘,讓盟軍從捨棄離英國最近且被德國認為最可能的登陸地點--法國加萊,到選定法國諾曼第登陸以及海陸空聯合作戰形式,都有著嚴密的計畫。
諾曼第登陸其實是名為「大君主作戰」(Operation Overlord)的一部分。盟軍在發動攻擊前不斷的演練,準備任務還分成代號「海王星行動」的預備轟炸、空照偵察與情報蒐集行動、各種登陸機具與裝備的集結和研製;同時在登陸前幾個月,還發動代號「堅忍行動」的史上最大規模欺敵任務,混淆德軍有關登陸的地點與日期。
由於諾曼第登陸的保密性相當高,使得盟軍將此行動一律以代號稱之,D-day代表攻擊發起日,H時代表發動攻擊時間。原本這項登陸行動預計在1944年5月發動,但因為登陸艦艇數量不足,準備工作未能及時完成,登陸時間乃由5月延後至6月;後來盟軍統帥艾森豪原定於6月5日實施登陸,也因天候不佳而展延至6月6日。
D-Day這天,盟軍特別計劃由三支空降部隊(英國的第六空降師與美軍第82和第101空降師)先空降敵後地區,控制各處要道以阻撓德軍增援部隊。其中美軍空降部隊因為缺乏有經驗的領航員,加上夜間風勢強勁,美軍傘兵散落戰線各處,有些還不幸降落在被德軍故意淹沒的低窪地區,很多人因裝備沈重且複雜,而淹死在僅及膝深的水中。但美軍空降仍算成功,82師在6日上午占領了預定目標聖梅爾艾格利斯,該鎮也成為法國第一個被解放的城鎮;101師則占領猶他海灘後方數個據點,並且擊毀德軍砲陣地。
美國艾森豪將軍在登陸前視察作為諾曼第登陸先發部隊的101空降師。圖/Public Domain
三國五路大登陸,美軍在奧瑪哈死傷最慘
在諾曼第地面搶灘計畫共分成五路,由西向東分別為猶他(Utah),奧馬哈(Omaha),黃金(Golden),朱諾(Juno),寶劍(Sword)等海灘。其中猶他海灘與奧馬哈海灘由美軍負責,黃金海灘、寶劍海灘由英軍負責,朱諾海灘由加拿大負責,而搶灘最順利、最快建立灘頭堡的是寶劍海灘。
而損失最慘重首推由美軍搶灘的奧馬哈海灘,因為氣候極端惡劣,加上盟軍在登陸前就因風浪過大損失了10艘登陸艇和300餘名官兵。其餘登陸艇上的官兵,也多為暈船和濕冷所苦,還沒到達作戰地點,就已筋疲力盡。登陸作戰也非常不順,海灘西段預備的32輛兩棲坦克,有27輛剛下海就因風浪過大而沉沒;倖存的5輛坦克中,還有2輛很快被德軍砲火炸毀。登陸的美軍士兵又因搞不清方向和集合點,大批士兵在灘頭幾乎任憑德軍砲火攻擊,整整2小時沒有一名士兵衝上西段海灘,僅在東段佔領一小段海灘,登陸行動幾乎完全失敗。
所幸美國海軍指揮官發現登陸部隊長時間沒有任何聯絡訊息傳來,下令支援部隊不顧觸雷、擱淺和被海岸砲擊沈的危險,不斷逼近海灘並近距離進行火力支援,掩護海灘上的美軍前進,才讓美軍扭轉頹勢,直到6月8日才完成計畫中預定在6月6日當天取得灘頭堡的進度。美軍在奧瑪哈一役,除船艦、車輛損失之外,光士兵便陣亡高達2500名,佔登陸當天盟軍死傷總數1/4,也讓奧馬哈海灘有了「血腥奧馬哈」的稱號。
正因為諾曼第登陸的成功,開啟盟軍軍隊得以在西歐展開大規模反擊的契機,自此德軍陷入東西夾擊、腹背受敵的局面,對加速納粹德國崩潰及歐洲在二次大戰後的戰略形勢產生重大影響。諾曼第登陸後兩個月,盟軍便在8月25日拿下巴黎,在歐洲大陸獲得重要戰果;登陸12個月後,德軍投降。而諾曼第登陸在軍事意義上,因盟軍縝密的戰略欺敵措施與充分發揮協調合作的兩棲登陸作戰,掌握制空與制海權,至今都還是大規模登陸所依循的重要典範。
這場諾曼第戰役因為太過經典,也成了不少戰爭電影、電視劇最佳取材的素材,包括電視連續劇《諾曼第大空降》、電影《六月六日斷腸時》、《最長的一日》、《搶救雷恩大兵》等等,其中《搶救雷恩大兵》更與奧斯卡最佳影片擦身而過。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青年日報、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