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歐洲之聲】台灣的選擇與自信——與謝志偉大使敘談動蕩世界的思考(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歐洲之聲】台灣的選擇與自信——與謝志偉大使敘談動蕩世界的思考(下)

 2019-11-26 15:16
謝志偉大使與廖天琪會長(左)。圖/田牧提供
謝志偉大使與廖天琪會長(左)。圖/田牧提供

2018年6月,我們曾在「民報」發表過一文——〈戰爭離海峽兩岸有多遠〉,我們反對戰爭,也不認為戰爭就在眼前,我們不會人云亦云的唱山歌。我們希望世人換一個思考角度,倘若中國真的攻打台灣,它將面對多多少少的問題?若對這些問題無法一一給出答案,中共豈不是自尋煩惱?

1、中共會不會攻打台灣?說是一回事,宣傳是一回事,真要武力踐行,又是另一回事。中共建政70年,真動手的戰爭曾有3次,一次是1950年爆發的韓戰,一次是1962年的中印戰爭,一次是1979年發生的中越戰爭。3次戰爭的特點:一是差不多都是對方戰火打到家門口了,中共才被動出兵迎戰;二是打的都是異國人。

2、中共會不會向台灣人民開火?攻打台灣,打的是台灣同胞,這與打印度、越南軍隊不同。難道中國百姓真會與中共同心同德,下得了這樣的毒手?這與歷史上的國共戰爭完全不同,相信大陸人民不會這麽糊塗,支持這樣的戰爭。

3、國際社會是否會容忍這樣的戰爭?會同意中國改變亞太平衡的現狀?美國與德國的反對聲音,在今年年初就明確表達了。今年一月習近平只是一次講話,便引發了美國、德國、歐盟等的強烈反彈。幾點理由:(1)美國利益不容挑戰,失去台灣,美國便失去了掌控印太區域的政治軍事安全,將失去維持世界老大地位的第一塊骨牌,接下來的蝴蝶效應,不言而喻;(2)失去了台灣,美國便失去了南海經濟利益,及印太國際海域航行的安全;(3)失去了台灣,世界強權集團就缺少了制約中國崛起的支點,為了國家利益,台灣是制衡與制約中國未來霸權的前沿陣地。

4、俄羅斯也不會同意改變現狀。中俄聯手抗衡美國,但觸及台灣問題,俄羅斯的態度如何?對俄羅斯來說,中俄有漫長疆域銜接,在中國南部有個戰略支點制衡中國,完全符合俄羅斯利益。在台灣問題上,俄羅斯可能會反對中國武統,這才符合俄羅斯的國家利益。人們不知是否注意到新近的一則消息:據媒體報道,美俄兩國罕見的一致聯手使絆子,阻止中國收購烏克蘭的馬達西奇航空發動機公司。美國的阻止,理所當然,不言自明。而俄羅斯的阻攔,同樣是國家利益,是為了確保在軍售市場上,減少對手,減少敵人,即便是面對準同盟的中國。顯然在國家利益面前,「朋友」也會轉化為「敵人」。

5、中國百姓不會同意攻打台灣。激情口號與現實生活,不是一回事,且相距甚遠。中國百姓有多少人願意上這樣的戰場?對於有濃烈傳宗接代思想的中國人來說,由於長期的獨生子女政策,有多少家庭願意將唯一的子嗣送上戰場?雖然中國已實行「二胎制」,但才施行了八年,兵源仍處在尷尬境地,青黃不接,這無疑又是一個現實問題。

6、和平、穩定、安全的環境是發展的基礎。習近平最近在巴西利亞說道:「營造和平穩定的安全環境,把握改革創新的時代機遇……。」中國近年來經濟崛起,就是利用美國一頭栽進戰爭的機遇,埋頭苦幹搞建設。倘若海峽兩岸戰事一拉開,誰都難以預測戰爭的發展,戰爭的規模,及戰爭的時間表。美國在發動針對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等的戰爭時,哪一次不是胸有成竹,但現實是無法預測的。以致美國在委內瑞拉、伊朗問題上吸取了教訓,已經走到了戰爭邊緣,而戛然終止。美國一再陷入戰爭泥潭,中國難道就會幸免嗎?

7、戰爭能否征服台灣民心民意?若用戰爭手段獲得國土一統,是否就能統一人心民心?這又是人類社會的一個嚴峻問題,美國發動的對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等國的戰爭,都未能解決這樣的棘手問題。解放軍有位劉亞洲將軍十幾年前就指出:「如果我們用戰爭手段解決台獨問題,則會對中華民族造成更大的危害。」「二二八事件」就是典型例證,造成的嚴重悲劇與傷痛,難以挽回,代代相傳,引發了長年的本省人與外省人的矛盾,更是激發了「台灣獨立」運動興起的重要原因。所以答案只有一個,戰爭只能造成台灣的民怨民憤。

8、戰爭後的修復工作。中東的一些國家,從嚴酷戰爭過渡到穩定和平與發展,依然是障礙重重,來自於社會的民心民意,來自於地緣政治角逐(香港雖說是和平回歸中國,但還不是民心民意難回中國),來自於國際社會的新制約等。雖說中國有「基建狂魔」的名聲,但是又如何撫平戰爭帶來的滿目瘡痍與哀鴻遍野?


2019年11月9日,柏林布蘭登堡門前有警察維安。圖/田牧提供

台灣不輸這個世界

台灣一些媒體有這樣的議論,「台灣現執政當局一再衝撞中共當局,這不是自尋煩惱嗎?」民間批評建言執政者,我們理解,但一味迎合北京政府,而放棄台灣自己的原則與立場,這就不行!首先這是否符合民主台灣的價值觀與理念?其次台灣人民是否會答應?再則北京政府是否會滿意與滿足?

要說迎合與配合中國,歐洲大佬、金牌盟主、德國總理梅克爾算是做得最好了,是歐洲典型的中間路線領導人,近十年來一直積極與中國合作,一度被媒體批評的「人權務虛,經濟務實」的中國政策,就是梅克爾總理的傑作,被習近平稱譽謂:「國際外交的範本」。其結果又是如何的呢?前面我們已經都一一陳述了,中德關係還不是一地雞毛與碎玻璃?

在我們的眼裏,台灣很棒!走自己的路,沒有身陷於圍著北京獨裁政權轉,也沒有局限於小國外交中自得其樂,而且走進了與突破了大國外交圈,一些大國都願意幫助台灣進入各個國際聯盟圈,體現了台灣外交的自信與成熟。

我們曾經寫過〈台灣見聞拾零〉,這裏再補充兩點,一是台灣的經濟,二是台灣社會安定。

討論台灣經濟,不能孤立而言,應該放在國際經濟大環境中來評判。還是那句老話,有比較才有鑒定。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徘徊不前,增長踟躕,風險疊加,發展環境面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特別是美中貿易戰,或多或少波及各國的經濟與貿易。各國追求改革圖強,以期在全球競爭中有所改變,但現實的經濟發展數據都不好。2017年GDP增長率,德國是1.6%,日本是1.5%,法國是1.6%,台灣是2.86%,還是可以的。2018年GDP增長率,德國是1.43%,日本是0.89%,法國是1.7%,義大利是1.4%,台灣是2.6%,也算是可以的。要說梅克爾總理,安倍首相,都屬於當今世界一等一世界級首腦人物,在當下動蕩的經濟時局下,他們也是回天乏術。特別是德國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長率甚至是-0.1%。台灣經濟穩步發展,已非常了不起了。

經濟衰退與蕭條,總是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特別是頻發的治安案例。歐洲的治安,真的很差,與台灣相比,真是望塵莫及。有朋自遠方來歐洲,我總是一再提醒,小心機場、火車站、大街上的小偷!歐洲的失竊是家常便飯,警察也無能為力。

台灣的社會風氣好,這也值得一讚。在民主制度下,台灣社會多元,民風淳樸,人民安居樂業,活得極有尊嚴且很自信,展現了整個社會的祥和、禮遇與穩定的風貌。為民服務,方便於民,安排得特別人性化與周到,有許多24小時營業、全年無休假的店鋪。特別是社會治安非常好,也沒有女生夜出的安全問題。台灣的社會穩定與風氣良善,遠遠領先於美歐老牌民主國家。


2019年11月9日,人們走近柏林牆殘垣,追思與紀念30年前的重要改革。圖/田牧提供

台灣又面臨新的選擇

台灣又面臨新的總統大選,台灣將選擇誰?北京中央電視台的「海峽兩岸」有了傾向性態度:支持韓國瑜!

我們也為此在台灣時詢問過一些知識界朋友,有的態度是:倘若這人在市長任上幹一屆,讓台灣人見識了他的能力,這樣才會贏得人民的信任。

也有人說:市長選舉時,此人提出「幫年輕人找一條回家的路」與「北漂青年返鄉」等口號,讓許多高雄年輕人相當感動。市長勝選了,自己又去競選總統了。這告訴世人一個道理:把利益吃進嘴裏是一回事,而吃完之後會不會消化,這又是另一碼事了。

也有人說:此人很會說大話,張口就來,與那種江湖郎中差不多。

這個世界政壇有不少出色的女性首腦,德國的梅克爾總理、丹麥的梅特·弗雷德裏克森首相、新西蘭的傑辛達·阿德恩總理,台灣的蔡英文總統等,巾幗不讓須眉,都是非常的出色女性領導人。

人民選擇誰?自然選擇腳踏實地穩重實幹的領導人。中國人好奇謀。即使能耐再大,沒有奇謀,也會被人鄙視。比如諸葛亮,不也被陳壽說是「治戎為長,奇謀為短」嗎?但是曾國藩欠缺的就是奇謀思維,他講究的是腳踏實地,他深信的是「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也就是說,你自己要先立於不敗之地,再等著敵人給你機會。

謝大使說:台灣的共識在哪裏?反對「一國兩制」,反對「統一」是台灣的共識。小英總統代表的就是台灣共識,從大局著眼,堅持原則底線,穩中求進求勝。

台灣要的不是好高鶩遠,更不是葉公好龍,是踏踏實實的「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即:首先創造自己不可戰勝的條件,並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機會。

台灣人民是有智慧的,不要放棄您的選擇,正確選擇,投下莊重的一票,台灣一定會贏!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