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藥安全平台】吃得下去、排不出來 緩瀉劑來幫助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藥安全平台】吃得下去、排不出來 緩瀉劑來幫助

藥物資訊一次看懂 若習慣性便秘應找出原因才是上策,文/洪若峯(藥師)

2017-10-05 11:53
緩瀉劑有助於改善便秘不適,但仍應提出病因對症治療。僅示意,非當事人。圖/郭文宏攝
緩瀉劑有助於改善便秘不適,但仍應提出病因對症治療。僅示意,非當事人。圖/郭文宏攝

現代人由於飲食習慣改變,缺乏運動,加上生活緊張,很容易產生便秘的問題。所謂「便秘」就是糞便停留在腸道時間過久,水分被過分吸收,出現乾硬或顆粒的性狀,造成排便困難,甚至1周解便次數不到3次。根據台灣營養基金會調查,在台灣便祕人口有逐年攀升的趨勢。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吃要吃得下去,排要排得出來」。

當便祕來臨時,我們腦海裡浮現出來的第一想法就是:尋找可以促進我們排便的食物來幫忙,多喝水,每天2,000CC的水量,配合高纖食物,香蕉,優酪乳,酵素,乳酸菌…。並且培養運動習慣,身體動、腸就動,配合腹部按摩刺激腸道蠕動,增加便意。當這些方法還是無法解決我們排不出來時的悲哀。藥物就是另一個選項了。

瀉劑分為幾類:
刺激性瀉劑
膨脹性瀉劑
鹽類瀉劑
高滲透壓瀉劑

以下針對於民眾較常用的緩瀉劑成分(Bisacodyl)做整理與大家分享。

作用類別:刺激性瀉劑

藥品類別:醫師 藥師 藥劑生指示用藥

藥理作用:

1. 此成分藥品不會被人體吸收,其藥物的作用原理是:它只會與結腸的黏膜接觸,
    刺激結腸的受體,進而引起神經反射,促使增加結腸的收縮與蠕動,而達到自然的排便。
2. 此成分藥品會增加腸道上皮細胞通透性,而增加腸液體積。
3. 此成分藥品對小腸沒有作用,很少引起腹痛與水便。

用法用量:

1. 1天1次,在睡覺前服用,隔天早上即可排便。
2. 12歲以上成人一次5mg~6mg,6歲以下孩童請由醫師診治。
3. 初次使用以最小劑量,視情況增減劑量。

注意事項:

1. 本類藥品為腸溶錠,必須整顆吞服,不得剝半或嚼碎或磨粉使用。
2. 服用藥物前後1小時,不建議服用牛奶。
3. 避免與制酸劑同時併用。
4. 懷孕婦女服用此藥物之安全性尚未確立,因此對於孕婦或可能懷孕者,
    需經醫師診斷評估,始得用藥。
5. 緩瀉劑治療期間若有直腸出血,或嚴重腹痛,請馬上立即就醫。
6. 禁止使用於胃腸道阻塞,腹痛,嘔吐,噁心,闌尾炎患者。

不良反應:會有腹痛,腹部絞痛,過敏。如長期使用會成電解質不平衡與水分缺乏。

使用禁忌:疑有急性腸道疾病,痙攣性便秘,重症硬結便患者避免使用。

便祕原因包括:代謝及內分泌異常(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副甲狀腺功能亢進,高血鈣),神經病變(如周邊神經病變,中樞神經病變),腸道疾病(如阻塞,平滑肌病變),飲食習慣(如水分,纖維不足,過多硬化糞便的食物),此外某些藥物也會造成便秘現象,須向藥師用藥諮詢。故使用瀉劑前,須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才是上策。

讀者若有相關問題,也歡迎到【藥師公會網站詢問交流。

更多藥物相關文章在【藥安全平台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