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當年一個科員簽辦公文就蓋好的「文化中心」鄭麗君和台南市文化局這樣救…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當年一個科員簽辦公文就蓋好的「文化中心」鄭麗君和台南市文化局這樣救…

 2018-05-28 21:01
文化部長鄭麗君(右一)今(28)日前往台南新營文化中心舉辦「劇育新芽」劇場體驗活動,了解「文化體驗計畫」執行成果,會後與台南市長李孟諺(右二)、文化局長葉澤山(右三)等人談到文化體驗計畫以及文化藝術紮根教育的重要性,強調應該要「系統化」,引人專業營運管理。圖/唐詩
文化部長鄭麗君(右一)今(28)日前往台南新營文化中心舉辦「劇育新芽」劇場體驗活動,了解「文化體驗計畫」執行成果,會後與台南市長李孟諺(右二)、文化局長葉澤山(右三)等人談到文化體驗計畫以及文化藝術紮根教育的重要性,強調應該要「系統化」,引人專業營運管理。圖/唐詩

各縣市的文化中心、表演場館有被批評是蚊子館,也有待活化、硬體待整修的部分,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編列經驗協助這些場館,希望打造「文化生活圈」,文化部長鄭麗君今天表示,希望改變過去「行政管理導向」轉為「專業導向」,在修復硬體過程中,軟體與組織先行,這樣讓專業的製作、創作在裏面發生,「讓劇場真正成為藝術工作者的家」。

鄭麗君也稱許台南市的新營文化中心讓劇場整個成為專業管理,紮根藝術教育,而不僅是租借表演場地而已。她並表示,「我上任二年把戲曲中心、南科史前館、衛武營救起來」,深深體會推動這些計畫(修復、興建場館)專業先行很重要,「接下來前瞻建設計畫也會採這樣的模式」,「文化中心應真正地劇場化」。

台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則肯定中央推出前瞻基礎建設對地方的重要性。他以新營文化中心的轉變說明,「新營文化中心早期是靠一個科員簽辦公文的方式蓋出來的,「沒有什麼真正的專業諮詢,沒有音學專家這些專業協助,那是當時十大建設(編按:應為1980-1985期間的十二項建設)當時一個計畫,當時70年開始,72年蓋好,很多空間沒有專業設計」。

「所以這次的修復計畫就引進很多專業設計。因為30年了,台灣對演藝場館更有經驗,包括音響設施、座位安排的視角等,現在科技發達,透過程式模擬就知道哪裏應該再補強」,他強調,透過文化部的支持,各縣市場館優質化,品質和效果一直比30年前好非常多。

文化部表示,文化部推動前瞻計畫「文化生活圈」,希望透過擴充地方文化中心能量,逐步扮演在地驅動的角色,應用場館既有的資源,以教育推廣、在地扎根的概念培養更多的觀眾,成為在地文化生活之引領者。

文化部表示,該部不僅協助各縣市空間設備升級,也透過政策輔導逐步將過去以行政管理導向的場館,轉型導入「藝術專業治理」的理念。臺南市新營區、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四個縣市各自擁有地方型的藝文場館,看似橫跨了四個不同的行政區域,但以「地方生活圈」的概念,依循縱貫鐵路路線,以民眾的實際生活習慣與交通方式來看,這些藝文場館的距離與民眾其實不遠,因此,自2016年開始,四個縣市串聯地方場館組成「雲嘉嘉營劇場連線」,共享了更多的藝文資源。文化部也期待更多的地方場館能共同響應藝文資源共享,真正成為文化生活圈「在地劇場驅動」的基地。

推前瞻、救場館 鄭麗君:軟硬體升級,成在場劇場驅動引擎

鄭麗君今(28)日前往台南新營文化中心舉辦「劇育新芽」劇場體驗活動,了解「文化體驗計畫」執行成果,並當場欣賞新營國小的小朋友們演出。會後她與台南市長李孟諺、文化局長葉澤山等人談到文化體驗計畫以及文化藝術紮根教育的重要性,強調應該要「系統化」,表演場館則應軟體、專業營運組織先行,與硬體同步升級,「成為在地藝文的引擎」。

她特別稱讚台南做得很好,「把過去行政管理導向的文化中心,真正地劇場化。今天我們看到的新營文化中心經過整建,還有台南文化中心邀請余能盛(舞蹈家)擔任藝術總監,導入藝術總監制,讓劇場不只是硬體、不只是設施,而是把專業的藝術管理建立起來,從行政管理轉型到專業的藝術管理」。

鄭麗君說,這方向也是文化部另一項政策,「劇場驅動軟硬體升級計畫」的主軸,這項計畫已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文化部希望國家級劇場在兩廳院、國家歌劇院及10月開幕的衛武營中心到位後,希望在地的劇場驅動,前瞻建設希望協助地方的展演空間硬體升級,但更重要的是軟體、營運組織的升級,要導入藝術管理的專業組織,成為在地藝文的引擎,提供表演團隊或藝術家更好、更專業的支持,也帶動地方藝文欣賞人口的增加與成長。

鄭麗君表示,很高興看到「雲嘉嘉營」(雲林縣、嘉義縣市、新營區)做到在地劇場串連,今年前瞻建設也大致審查完、核定補助,希望在地軟、硬體都能升級,成為在地劇場驅動的引擎。

文化局長葉澤山則表示,鄭麗君上任後非常關切文化和教育如何結合在一起,過去雖有相關計畫,但文化的推動無法立竿見影,需要醞釀過程,所以文化教育體驗的政策計畫去年有一整年的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其實可以被討論,到底哪一種模式較符合不同年齡層、不同學校需求。

「不是錢灑下去就有效」,葉澤山說,透過一年的實驗,找到實際需求,加上文化部協助,計畫一定能落實。此外,中央橫向聯繫很辛苦,相信鄭麗君都是親自和教育部做討論,如果政策能永續才會有效益,「文化體驗教育深耕」做一兩年成效會有限,若成為正規教育的體系一部分,變成藝術與人文課程的重要一環,而非學校的負擔,校方反而會感謝文化部提供課程與專業師資的協助。

葉澤山進一步表示,前瞻計畫對地方實在太重要,「過去的文化中心也曾經浥注硬體經費,但就是硬體,這次部長特別說軟硬體並行,我覺得這是對的」,地方對傑出團隊的扶植也能整合到計畫內,相信能發揮更大的綜效。「前瞻計畫對地方長期發展,絕對有非常大的助益」。

鄭麗君回應說,文化體驗計畫要做的就是「體制內的體制外」,讓體制外的教育方式真正回歸體驗的哲學,這是需要研發的,所以有研發共創的平台,「但為什麼是體制內的體制外?因為它需要系統化。如果沒有政府出面,教育部、文化部,及地方教育局、文化局出面,藝文團隊其實要承載很多行政工作,這樣有理想的團隊想要做藝術體驗教育,自己要去找學生、說服校長、老師,甚至讓家長放心,這是非常辛苦的工作,所以應是政府把這些建立起來」。

鄭麗君接著表示,這次前瞻基礎建設「劇場驅動」的計畫其實是軟硬體並行,最重要的是劇場不只是硬體空間,「硬體空間是沒有創作能力的空殼子,最重要的還是人,創作要在裏面發生」,過去文化中心的設立是「行政機關管理」,怎麼引入專業營運組織,讓專業的製作、創作在裏面發生,讓劇場真正成為藝術工作者的家,不是只是租借場地來表演,這台南市已開先河做在,,「當它成為藝術工作者的家,文化教育就會有裏面發生,成為藝術發展驅動的引擎」。

鄭麗君:專業先行很重要

至於展演中心、文化中心,鄭麗君說,每個縣市政府提的計畫不太一樣,有的是園區,有的是展演空間,有各式類型。

鄭麗君也指出,以前很多藝文場館都是行政單位規劃,缺乏組織先行、軟體先行,如果是組織先行、軟體先行,就是專業引導計畫推動,「這也是我上任二年把戲曲中心、南科史前館、衛武營救起來」,她深深體會推動這些計畫(修復、興建場館)專業先行很重要,接下來前瞻建設計畫也會採這樣的模式。

葉澤山則舉新營文化中心為例:以前表演團體的「快換間」(快速換衣間)很多早期建的都是在地下室,後台不夠大,所以很多東西來不及很快換場、換幕,吊桿也不夠多,這次改建吊桿增加了一倍,快換間整個從地下室移到跟舞台一樣,藝文表演團體來使用感到和以前不同,感慨說「以前有夠辛苦的」。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