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92.5分貝(常人的四分之一)的中山大學亞太所博士生陳逸民,榮獲周大觀2016年熱愛生命獎學金,周大觀基金會今(8)日在中山大學舉行頒獎與「陳逸民生命故事分享」現場溫馨滿溢,陳逸民勵志奮鬥的故事,令人動容,陳逸民曾為自由時報南市記者,現為本報台南記者,周大觀基金會封其為全國首位「聽障博士記者」。
周大觀基金會今4月8日(五)下午在中山大學社科院舉行2016年熱愛生命獎學金頒獎典禮,由基金會董事長周進華頒獎給陳逸民,包括高市社會局身障福利科長方麗珍與中山大學海工系教授李忠潘(陳逸民舅舅)及陳逸民家屬均出席與會,現場並舉行生命故事分享會,吸引滿場聽眾。
陳逸民從小因中耳炎造成聽力減退,放棄從軍的夢想,只能靠用「看的」和「猜的」上課,他苦讀求學完成學、碩士學歷,並以優異成績考上國家特考,歷任採訪記者、南縣長蘇煥智辦公室主任並先後擔任多所大專校院講師,也出版許多法律著作,惟榮獲周大觀2016年熱愛生命獎學金受封為「聽障博士記者」前,幾乎所有台南縣市媒體同業並不知陳逸民領有身障手冊,聽力僅92.5分貝,台南縣府時期產官學界友人也大為吃驚!
陳逸民今在分享會時首度說明其聽力受損的前因後果,肇始自一歲多的病因-長期的中耳炎漸漸使其聽力逐漸減退,以致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求學時期對於課堂上老師的講課通常只能用「看」的和「猜的」…隨後並坦然接受這樣的命運安排並練就了懂得「察言觀色」及以「幽默」的生存策略來化解問題和缺陷。
陳逸民從小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當軍人,高中畢業後他考上了心目中的第一志願,國防部國防財經學院;然而卻在體檢的時候被退訓了。陳逸民不能完成心中的夢想,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是無法和別人公平競爭的,也認清自己真的只有「讀書」一途是翻身的唯一機會。
陳逸民隨後考進了東海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就讀,因自己的聽力已不如人,更沒有悲觀和偷懶的權利,其下定決心,要好好專研讀書充實自己,在大學生涯裡,逸民的全部生活就只有上課及圖書館,苦讀後,以「全班唯一一人」之姿考上了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後,在該年暑假更以「全班第一」的紀錄,考上了國家法務政風人員特考資格 (今稱廉政人員)。
右起中山大學海工系教授李忠潘(陳逸民舅舅)、浪子董事長陳鄭彥、高雄市社會局身心障礙福利科科長方麗珍、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周大觀熱愛生命獎學金得主陳逸民、陳逸民岳母、陳逸民妻子、中山大學副學務長王俊傑。(記者陳俊廷攝)
1995年陳逸民決定不受制於聽力的障礙,克服心中的恐懼,投身於記者工作,以「專注地聆聽」及「察言觀色」、「勤做筆記」及「錄音」的方式,全心投入辛苦的記者工作。同一年逸民取得教育部頒發的大學合格講師證照,先後進入長榮大學、崑山科大、嘉南、遠東、中華、大葉、高苑等大專校院擔任講師,先後也出版了許多關於法律的著作。
2009年,陳逸民進入台南縣政府擔任縣長辦公室副主任,開始了公部門的生涯。2010年隨著縣長卸任。目前於各大學兼課並在民報協助新聞採訪事務。
陳逸民榮膺周大觀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學金,獲頒聽障博士記者。(記者陳俊廷翻攝)
陳逸民說,現在的人生階段裡,雖然聽力只有92.5分貝(常人的四分之一),但逸民已學會身心安頓、隨遇而安的處世哲學,他相信:「神為你關上一道門,必定會為你開另一扇窗。」他期許所有的身心障礙者,面對命運的安排,最好的方式就是順應生命之流並勇往直前、帶著「愛與感謝」譜寫生命的樂章。
他以親身的經歷呼籲政府對特殊教育要特別重視,陳逸民說,障礙生從小就能得到適切的特殊教育支持,對身心及學業上的影響真的非常重大。他呼籲政府及各級學校老師,希望能更主動發掘並幫助身心障礙學生的特殊教育需求。
左起中山大學副學務長王俊傑、浪子董事長陳鄭彥、周大觀熱愛生命獎學金得主陳逸民、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高雄市社會局身心障礙福利科科長方麗珍,後為中山大學周大觀銅雕。(記者陳俊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