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在4月4日開幕的桃園農業博覽會,位於會場最前端的農博客家工藝專區今(15)日搶先曝光。除了場館外型復刻大溪的李騰芳古宅,生活裡常見的大灶炊粿、曬酸菜等也隨處可見。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為了讓大家了解客家的百工百業,今年特別舉辦「工藝家日常」,讓大家得以窺見客家大師工藝的奧祕與生活樣貌。
鄭文燦表示,桃園市是全台灣客家人口最多的縣市,而且族群多元,分為山客、海客、都會客,各族群累積200至300年的生活智慧精華,都將濃縮於客家工藝專區,它們不只是具美感的工藝,更重要的是具有實用性,以及生活背後所蘊含的價值。
像是客家的三合院,不僅採友善工法,以築高方式興建,未進行開挖,紅磚牆下還採用亂數法壘石堆疊,達到零廢土,亦可避免濕氣;客家宅邸前的半月型池塘,不只是風水上的講究聚財,也可以導引天光進入宅院裡,更具有田園生活的樂趣。
為了呼應桃園農業博覽會「智慧城市」「永續發展」的核心目標,設計團隊還在池塘下方打造了通風系統,運用天然物理原理冷卻空氣,再把冷空氣重新打進屋裡,既環保又能有效降低室內溫度。
同時為增添觀展互動趣味性,還將客家知識文化結合時下最夯的寶可夢式抓寶APP,讓參觀者化身成為玩家,藉尋找客家公仔的過程,自然而然的了解客家生活智慧與信仰。
不過,整個場館仍以重現客家生活樣貌為原則,客家事務局長蔣絜安表示,像是廚房裡使用客家常見的大灶炊煮,室內展區以情境布展方式,展現客家「食、衣、住、行、育樂」工藝之美,另外還有茶文化、客家美食、客家工藝等體驗課程,透過DIY,讓遊客可以更接近客家文化,了解先民來到台灣的生活與人文。
客庄裡隨處可見的酸菜、梅干菜等,這裡也看得到。圖:唐植梅 攝
鄭文燦指出,客家文化是台灣文化非常重要的資產,無論是否會講客家話,客家文化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閩、客等多元文化彼此融合交織在桃園,其中智慧的累積,是值得後人學習的,客家文化不僅是勤儉打拚,還有愛物惜物、就地取材、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態度。
目前桃園農博展區完成度約7成,4月4日即將正式開幕,為了可以永續利用,今年則多採用鋼鐵、木頭、石頭、磚頭,未來在公有土地上的展館都將保留。
除了花布,藍染也是客家生活重要的文化。圖:唐植梅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