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核災食品沒吃死就沒事?旅日作家怒:那送地溝油給天皇吃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核災食品沒吃死就沒事?旅日作家怒:那送地溝油給天皇吃

陳弘美:連日本人都沒信心,我們哪來的信心?

 2016-11-17 08:31
旅日作家陳弘美(右一)表示,不能說日本人自己都不吃,但高級超市不賣、一般超市還要打折促銷的災區食品,為何一定要進口到台灣?她氣憤地比喻:假如說台灣人吃地溝油沒死就沒問題的話,「那我也想送一瓶給天皇吃」!右二為日本國會議員阿部知子。圖/唐詩,資料照片
旅日作家陳弘美(右一)表示,不能說日本人自己都不吃,但高級超市不賣、一般超市還要打折促銷的災區食品,為何一定要進口到台灣?她氣憤地比喻:假如說台灣人吃地溝油沒死就沒問題的話,「那我也想送一瓶給天皇吃」!右二為日本國會議員阿部知子。圖/唐詩,資料照片

針對政府可能開放核災區食品,有日本官員稱「天皇和台灣人吃的一樣」,旅日作家陳弘美對此表示,不能說日本人自己都不吃;但高級超市不賣、一般超市還要打折促銷的災區食品,可以看出日本民眾的猶豫與裹足不前,為何一定要進口到台灣?她氣憤地比喻:假如說台灣人吃地溝油沒死就沒問題的話,「那我也想送一瓶給天皇吃」!

「日本人就是都不吃,超市才要打折賣,便宜二成到三成」,人在台北的陳弘美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指出,「親日,不是親日本的屁股(kiss his ass)」,「我就是不爽這一點!不是說我怕死,而是日本硬是要台灣接受災區食品輸台,但日本國民自己不去吃」,讓她對日本的作法不滿,簡單說,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陳弘美著有多本關於國際禮儀、西餐禮儀與名媛的暢銷書,也曾多次邀請包括前日本首相菅直人等政要來台分享福島核災的問題,後續政策與處理。而她的外祖父許丙與台灣望族辜顯榮,過去在日治時期也曾擔任貴族院議員,因此平常對於台、日外交相當關注,「戰後台日外交我祖父也曾多方協助」。

陳弘美長期居住日本東京世田谷區,東京都人口最多的區,住宅密集。在日本她常常上超市買食材、食品做菜,對於超市物價也有觀察,她說,一般超市,「災區的食品是一定打折的」。此外,生鮮的蔬果和魚肉要分開看待,「福島的魚目前還是不能賣的」,不管是在高檔超市如石井、紀國屋...等等。

她說,日本民眾當然也會買五縣市的食品來吃,但吃東西不只是「科學檢測」,也是一個心理感覺的問題,「看到產地寫福島,就是會讓你覺的毛毛的」。她形容,就像日本自來水是可以喝的,「但你會在廁所旁喝它的水嗎」?「如果是福島產的桃子,我還是不會去買,也不太敢吃」。


世界各國限制日本災區食品進口圖。圖/取材自https://goo.gl/xt3rjm

針對開放日本核災區5縣食品,行政院昨(16)日強調中央政府及民進黨執政的十三縣市堅持四項禁止原則:一、福島縣食品禁止進口。二、原先不准進口之群馬、櫪木、茨城、千葉等4縣市的茶、水、嬰兒奶粉及野生水產品等四類產品依舊禁止進口。三、上述四縣市未檢附官方產地證明、輻射檢測證明雙證件的食品禁止進口。四、美國、日本不能上市的食品,台灣禁止進口。

核災區食品 連日本人都沒有信心,哪來的信心?

對於台北市長柯文哲等部分政治人物曾聲稱,對開放進口日本核災區食品有信心,陳弘美在受訪時對此頗不以為然,「連日本人都沒有信心,哪來的信心」?

幾乎三天兩頭就逛日本超市的陳弘美說,包括災區五縣,日本農產品都會標示產地,來自於福島的「蔬果」超市會賣,但生鮮魚肉,「來自福島的,超市絕對不會賣」!

「常逛超市,你才會對價格敏感」,陳弘美說,這些來自災區縣的蔬果、肉類,「價錢都是便宜二、三成,因為要促銷」,這些一般日本民眾都知道。政府強調會做科學檢測,「但這些實際的狀況,他們知道嗎」?「我們有哪個官員,在日本是天天去超市的」。

「生鮮和加工品是兩回事」!陳弘美接著表示,日本沒有一定的「生產履歷」制度,加工食品只是標示在災區「製造」,不會強調食材從哪裏來。她舉例說,「超市裏的沙西米,例如魚肉、章魚拼成一盤的,你不會知道這些魚、章魚來自哪個縣」。

「東京世田谷區有一般超市,也有高級超市,但高級的超市,像紀之國屋(紀ノ国屋,Kinokuniya)、成城石井(せいじょういしい),是根本不賣災區食品的,」陳弘美說。

然而,陳弘美也提到,「吃了會不會死?就算是會,還是會有人買來吃」,「你不能說吃了就會死,但就是會毛毛的」。民眾對災區食品存疑、猶豫、裹足不前,這也是為何災區食品總是用促銷價來賣的原因。「像是鱸魚,照說是高價的,但你在超市看到低於一般價格的便宜價格,再看產地標示就會恍然大悟:這魚原來是茨城的、千葉的,或者宮城的」。

日本政府對於災區農產的「科學檢驗」程序嚴格否?陳弘美說她並不是很清楚,但日本人不會讓檢驗後不通過的東西上市去賣,這倒是事實。此外,「像青森縣,有一種叫『南部雞』,當地很有名,他們也自己標上產地?為什麼?因為青森也不是災區,而他們選擇自己標示,民眾也會比較清楚」。

此外,針對政府可能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但「生鮮」和「加工食品」如餅乾,居然是一體看待,陳弘美也感到驚訝,「加工食品不用防嗎?」。她不反對日加工食品進口,但蔬果跟著進來的作法是「魚目混珠」。

她指出問題所在:「日本加工食品的標示,上面寫的是製造地,至於食材可能是來自於各地,或許是加拿大的小麥,或許是北海道的牛奶,」在災區加工的食品不見得就有輻射污染問題,但可能有農藥的,例如中國的烏龍茶茶葉」,「你可以不會吃到輻射食品,但可能吃到中國的農藥食品」。

至於日本政府對於災區食品的管理,是否引發當地民間團體或環保團體的疑慮或抗議?陳弘美說,不管官員或民眾都有認知,「不要吃就算了」,因此沒有聽過有大規模的抗議,然而吃東西就是一種「心理因素」的成份,日文叫做「風評被害」(ふうひょうひがい,相關新聞請按此),這種心理問題連日本政府都難以解決,難以說服國民。

陳弘美:核災區食品大家還是吃,外食「完全沒保障」

而在外食的部分,日本又是如何控管災區食品?陳弘美直截了當說,「防不勝防」,「也可能完全在吃福島的魚」,這類事情日本也爆過。

她說,撇開產地不談,但日本政府還是會嚴格檢驗「有(輻射)的話不會讓你賣的」,雖然外食可說「完全沒保障」,但她說也不必太情緒化,「日本人也是覺得外食吃到就算了」。


圖/取材自https://goo.gl/xt3rjm

陳弘美說,有時核災區食品在日本引起的問題,也不是「產地與否」而已。她舉例說,曾有瑞士專家做過一張輻射「熱區」的地圖,包括歧阜縣離福島這麼遠的地方都超標,而新潟著名的「沼魚米」,核災後也曾傳過遭輻射污染波及的情事。

「(核災)輻射是隨地形、風向、溼度等因素在擴散,低地會比較嚴重」,她舉例,著名的群馬縣(非災區)「榛名湖」,災後也曾被測出湖中水產輻射超標。

多次在台北舉辦「地震國告別核電-日台研究會」的陳弘美也爆料說,目前福島核電廠還有100噸的廢水「不知流向何方」。

陳弘美說,311核災後,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為了防堵核廢水擴散,曾斥資345億日元,以先進工法在廠區四週建築長達1500m的「凍土壁」(或稱「凍土遮水壁」),今年3月完成,但今年10月就宣佈失敗,「擋不住核廢水」,失敗的原因推測是「地下太多配管」或地下水流動速度太快。而400噸廢水中,東電用泵浦抽掉300噸的核廢水處理,「剩下100噸很可能最後就是流到海裏」。

再回到產地標示問題。她表示,儘管標示限制「福島縣」災區魚產或許可以用科學檢測方式,但「這些魚也不是固定不動的,只會停在福島(海域)嗎」?

再提及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一事,台灣外交體系和日本打交道,陳弘美說,「親日可以,但不是親日本人的屁股(kiss his ass)」 ,她在美國學校唸書,受美式教育,之後旅居日本。她觀察,「日本人是跟你講道理的,他們重視講道理的人,你不是跟他講道理,他反而會輕視你」。

曾任職媒體,且熟悉日本政界的陳弘美且語重心長提醒,「台日交涉,如果會議中只充斥馬屁文化,那將是台灣外交最大的敗筆」。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