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四百年,每遭世變血斑斑;
平埔入漢渾不見;血統依舊在臺灣。
台灣原住南島族,漢人來台娶平埔;
平埔改姓變漢族,渾身血液平埔流。
地上人多若天星,一顆星斗一族群;
台灣海孤千萬里,誰堪說是同種人! —〈台灣平埔族〉
孤立在太平洋汪洋大海中的台灣島,千古悠悠,悠悠千古,很早就居住有1603年〈東番記〉說的:「不知來自何時、不知來自何處」的原住民,分佈在全島之沿海平地和高山丘陵,皆各自聚落成為大小社,等於各自獨立的大小國。
這些16世紀之前就居住台灣的原住民,學者考古,認為至少已居住二、三千年。
荷蘭時期,平地高山的大小社原住民,皆稱聚落社名。鄭成功來台後,稱島上原住民叫土民、土番、土社。清領時期,則分稱為生番、熟番、番社。
1895年日本來台,進行人口種族調查,戶籍種族欄,分別把福佬、客家漢人記載為「福」、「廣」。把高山、平地原住民生番、熟番記載為「生」、「熟」。並分稱為高砂族(高山族)和平埔族,並取各社族名,如高山族的布農族、泰雅族、排灣族;平埔族的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凱達格蘭族。
現代學者,把分佈在東至復活島、西至馬達加斯加、南至紐西蘭、北至台灣之南太平洋廣大群島中的原住民,依語言總稱為南島語族。台灣高山平埔原住民都屬南島語族。
大海中的台灣島原住民,隔著汪洋與世隔絕,捕鹿種芋,自成天地。1624年荷蘭入佔大員後,卻歷經荷蘭、鄭氏王朝、大清、日本和中華民國統治,每次改朝換代,島上原住民和鄭氏清代先後移民來台的福佬客家人,皆曾遭攻打殘殺,史實記載,血淚斑斑。
1684年清領台灣後,福佬客家漢人先後移民來台開墾。一方面,滿清賜漢姓將平埔族生活漢化;二方面,漢人以典租等方式,逐漸佔有土地,造成平埔族因土地喪失而遷離原居地;三方面,來台福佬、客家人幾乎都單身,皆娶平埔族女子傳衍,造成平埔族人口減少。
日本調查人口種族時,台灣西、北沿海平地,居住的都是福佬、客家人,原來分佈居住在平地的大小「番社」平埔族,皆已從平地消失,只平原的台南佳里北頭洋,和淺山的高雄田寮、內門,台南東山吉貝耍等少數聚落,仍居住著明顯的平埔族。
從表面看,原來分佈居住在全島南北沿海平野的廣大平埔族,幾乎已從台灣島的平埔上消失不見,台灣平埔族的傳統語言文化,也皆已消失。
從歷史深層看,清代就世居在台灣的「台灣人」,不分自認是福佬人或客家人,有的實是祖先改漢姓漢化的平埔族,有的是第一代祖先就與平埔族通婚,或第二代以下祖先與平埔族或有平埔族血統的人通婚。全島福佬客家人,可說皆帶有平埔族的血統,身上皆流著有平埔血緣的血液,血緣比例不同而已。
所以,三、四百年前的台灣平埔族,是以漢化或男女通婚的方式,深入普遍地溶入在廣大福佬和客家的「台灣人」身上,血液一直流傳在世居台灣,被長久視為「台灣漢人」的族群世界裡,並沒有真正消失。許多平埔族的語言文化習俗,也仍流傳保存在台灣人的生活裏。
高雄內門木柵力女士與姓月的兒女合照。力女士丈夫姓月。力、月是清代高雄內門賜漢姓的平埔族大姓,屬新港社。圖/呂自揚
附記:
一、林媽利教授根據唾液作DNA分析,認為百分之85的「臺灣人」,身上帶有原住民的血緣。
二、臺灣族群血緣多元。荷蘭(泛稱歐洲白種人)人和日本人曾統治台灣多年,也有血緣在台灣。很多臺灣人的身上,也都有荷蘭人和日本人的血緣。陳耀昌醫師分析,台灣約有100萬人有歐洲白種人的DNA。
三、高山族居高險偏遠深山,強悍,荷蘭、鄭氏時鞭長莫及,清代受《台灣民番界地圖》(此圖原稱〈台灣番界圖〉,經杜正勝考正定名)的保護,漢人不可越界入墾。各族迄今仍居住在高山領域,保有各族的語言與文化習俗。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