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德國的廢核文獻,印象深刻,德國如何可能做到全廢核?日本福島核災後不久,德國2011年就關閉8間核電廠。不到3個月由從前擁核的總理宣布,經國會議員八成以上的支持,決定2022年起全面廢核。此策略的制定,是否情緒激動下的決策?
其實德國1970年代起,人民就開始示威反核,逼使政府取消不少核電廠計畫。1986年蘇聯的車諾比核災後,官民對核電安全的警惕加深,反核聲音更強而有力。1990年統一時,因安全標準不夠而關閉東德的核電廠。不因為關閉那些核電廠,導致以後全國的能源問題,德國有多種的配套措施。
1998年開始實施電力市場自由化及其他配套政策,民眾可選擇能源,消費者與能源產業處平等地位,可避免少數業者壟斷,新產業加入來公平競爭。研發創新使非核能源成本降低,德國再生能源比率一再成長。這些措施為廢核奠定基礎。我印象最深的是,除政治、科學與經濟各方面參與的「戰略」下,有倫理或稱道德的考量。
德國有核能倫理委員會,讓社會學家、宗教家、人類學家等人文學界人士參與決策。其報告書認為道德應優先於技術與經濟,強調科技先進的日本,設計時未預料會有海嘯發生核災。核災風險無法完全控制,一旦發生禍害子孫,千載萬年不能恢復。核廢料不能處理,把風險丟給後代更是不負責任不道德。
民間產業覺醒,棄核改發展再生能源,建造德國17座核電廠的西門子大公司,決定全部撤出核電產業,致力於風力能源及後援的火力發電。西門子技術大有進展,非核產品已能出口獲利。發展各種綠色能源外,產業及社會各界更配合節流,減少能量的使用或浪費,又有環保的功效。德國把耗能源的煉鋼廠除役,中國卻整廠拆除遷往中國。
能源替換須長期才知道能成功否,德國廢核決策兩年後,有些報導說有不少問題,如成效緩慢及電力成本上漲。因再生能源不穩定及分佈不均,目前德國必須從法國或東歐核電購買電力,要靠火力發電廠待命準備生產電能,要靠其他國家的核電,且導致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
2022年時能否完全廢除核電?雖有上面提到的問題,看去年的報導,德國國家統計局及能源協會的數據,德國輸出更多電能,是輸入電能的一倍半,因生產地區不均,有些地方靠輸入。儘管2011年廢除不少核電廠,2012年創紀錄地輸出能源。
從德國的經驗,雖仍未能確定,較多的報導說有跡象會成功,大都很樂觀。德國廢核可行,是各方面的努力。如上述的人民反核,政府包括議會的決心,德國產業界不像台灣的短視,願捨棄「捷徑」而發展另類能源等,他們都有廢核的道德勇氣。
談到道德,台灣目前的執政黨,最愛四維八德及為後代立命的八股口號。大家應向德國學習,政府及產業界要有真正的道德勇氣為子孫著想,聽人民的聲音。產業界尤其官方機構,更要向德國學習,全國官民要有共識的配套措施。首先應停建核四,官民共同致力於各類各樣的配套措施,再逐步像德國一樣朝向廢核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