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民航組織(ICAO)傳出禁止任何成員國在大會中提及台灣,只要發言支持就會被中斷失聲。ICAO秘書處阻止任何國家在大會中替台灣說話,早在大會開幕第一天團長的會前會,就提出警告,如果大會發言內容與會議主題無關或「替第三國說話」,麥克風電源會被當場切斷。
由中國掌控的ICAO秘書處,頻頻指導其它國家該怎麼行事的「蠻橫舉動」,終於激起巴拉圭駐加拿大大使拉米拉茲(Julio Cesar Arriola-Ramirex),9月29日憤慨向台灣媒體透露,ICAO如何阻止任何成員國,在大會中為台灣發聲;只要與會國家提及台灣,發言就會被中斷。事實上,台灣遭阻擋參加今年第39屆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所引發類似的義憤不平之鳴,早在國際媒體引爆開來。
印度《星期日衛報》
9月18日印度《星期日衛報》(The Sunday Guardian),一篇專文名為「台灣遭到國際不公平漠視」(Taiwan neglected unfairly internationally),內容開宗明義指出,台灣的醫療系統以及民航安全,對全球貢獻卓著,絕不能因為政治因素遭受排擠漠視。
台灣是個擁有2300萬人口的繁榮民主國家,是排名全球前20位的「科技領先」國度;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發布的「2016世界競爭力年鑑」(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台灣的全球排名位居第14位。然而,台灣卻成了國際間最被忽略的國家之一,許多國際組織的參與權利遭受剝奪;甚至台灣公民想要參觀聯合國(不論是紐約總部或是瑞士日內瓦),皆遭拒絕。
專文於結語指出,從1949年維繫「獨立政治實體」(de facto political entity)長達近70年的台灣,絕對值得擁有更寬廣的國際空間。
美國《外交官》
美國《外交官》(The Diplomat)雜誌9月27日,由加拿大北約協會(NATO Association of Canada),研究分析師大衛·薩頓(David Sutton),撰寫一篇名為「ICAO阻擋台灣」(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Shuts out Taiwan)的專文內容指出:來自中國的壓力,導致ICAO違反國際原則,以及民航安全,拒絕讓擁有「事實主權」國家台灣,出席國際民航大會。
專文指出,先是今年5月間台灣遭到降級,並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如今,又再度於ICAO遭到拒絕。這類廣泛排擠討伐,皆源自北京意圖孤立,台灣這個世界第23大經濟體(據IMF國際貨幣基金會資料),不讓其參與國際組織。令人擔憂的發展趨勢,拒絕讓代表著2300萬人民的台灣政府參與國際組織,顯係北京居心叵測,意圖「同化」、「征服」台灣這個「獨立政治體」。北京這個經濟強國,藉由掌控ICAO秘書處的「既得利益」優勢,違背民航實務與安全準則封殺台灣,實為自慚形穢的大大敗筆。
其它外媒陸續為台灣發聲
台灣位於東亞空運最忙碌地區。據國際機場協會統計,2015年經由桃園國際機場的貨運量排名居全球第5名,旅客進出數量排名全球第11位;並有74家航空公司在台營運,經營301條定期客運及貨運航線,連結全球135個城市。2015年為國際社會提供,約153萬架次的飛航管制服務,服務旅客人次超過5800萬人,已成為全球空運網絡不可或缺的一環。
美國《標準周刊》(The Weekly Standard)10月份最新一期報導指出,台灣這次被拒於ICAO大會,ICAO資料也將台灣標註為「中國台北」;另一方面參與國際飛航大會受阻,導致台灣飛航管制單位,必須仰賴ICAO大會的第2手討論說明資料,從飛航安全與效率角度而言,皆相當不合理。作者艾普斯坦(Ethan Epstein)也指出,北京不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而現任ICAO秘書長柳芳又是中國籍;以致台灣這次遭受侮辱,應是預料之事。
菲律賓媒體「馬尼拉時報」(The Manila Times)、「人民晚報」(People’s Tonight)等英文報紙,也以「請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ICAO」(Calling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support Taiwan’s meaningful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為題,全文刊登台灣交通部長賀陳旦的專文。
9月19日美國的《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也刊登賀陳旦的投書全文,以上這些報導有助於國際社會,瞭解台灣政府重視國際飛航安全,以及參與ICAO係台灣不容剝奪的職責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