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不喜歡「中華台北」?其實國民黨拒絕了國際核准的「台灣」與「福爾摩沙」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不喜歡「中華台北」?其實國民黨拒絕了國際核准的「台灣」與「福爾摩沙」

2016-08-08 14:55
巴西里約奧運在台北時間8月6日盛大開幕,台灣代表團58位運動員以 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為名於第184順位進場。圖/翻攝自 Rio2016 官方網站 - chinese-taipei(Photo by Elsa/Getty Images)
巴西里約奧運在台北時間8月6日盛大開幕,台灣代表團58位運動員以 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為名於第184順位進場。圖/翻攝自 Rio2016 官方網站 - chinese-taipei(Photo by Elsa/Getty Images)

巴西里約奧運在台北時間8月6日盛大開幕,台灣代表團58位運動員以 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為名於第184順位進場。早在里約奧運開幕前,美國媒體《CNN》就報導台灣人不喜歡「中華台北」這個稱號,因為與台灣人的自主權與國家身份認同上格格不入。然而,「妥協」下的「中華台北」才能讓台灣得以征戰奧運,不過不能用台灣的中華民國國旗、國名和國歌。

台灣雖然無法使用國號「中華民國」,但是台灣有機會使用 Taiwan(台灣)或 Formosa(福爾摩沙)作為台灣代表隊的稱呼,不過,卻被國民黨否決了。翻開中華台北的形成歷史,可以發現這是國民黨政權大中國意識作祟,因而矮化台灣的結果。

1950年代起,台灣的國際官方稱謂就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素,所以無法使用 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作為台灣官方名稱。1971年,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將「蔣介石」逐出聯合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唯一合法的中國代表。

1960年,台灣阿美族楊傳廣在羅馬奧運獲得十項全能銀牌故事,可算是「中華民國」、「福爾摩沙」、「台灣」與「中華台北」等台灣奧運代表隊稱呼的開端。

國民黨政權抗議奧運名稱從「中國」變成「台灣」

中華民國在1932年以「China」(縮寫 CHN)為名首次參加洛杉磯奧運,當年台灣屬於日本,彼時台灣也有位好手張星賢代表日本參加奧運。1949年,國民黨政府流亡至台灣,中華民國領土也僅剩台澎金馬。

1952年奧運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決議通過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同時參加赫爾辛基奧運;但是,國民黨卻依「漢賊不兩立」原則,退出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

1956年奧運在澳洲墨爾本舉行,兩岸皆派隊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拒絕接受國際奧會承認兩個中國奧會會籍,這次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出比賽。台灣當時則以「China」(縮寫 CHN)參賽墨爾本奧運。

1959年5月27日,國際奧會年會在慕尼黑舉行,奧會認為中華民國奧會無法代表中國,奧會九人執行委員會擬將中華民國奧會改稱「台灣奧會」。5月28日,奧會通過蘇聯提案,決議將中華民國奧會(The Chinese 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除籍,不同意中華民國使用與「中國」有關的會籍名稱,但允許以「Formosa」或「Taiwan」代表為名義重新加入奧會。

1960年奧運在義大利羅馬舉行,奧會在同年同意承認「中華民國奧林匹克委員會」(The Republic of China Olympic Committee)會籍名稱,但不能代表中國,所以只能使用「Formosa」名稱,會籍縮寫則是「TWN」。不過,國民黨政權授意台灣代表隊在開幕典禮中,手持「抗議中」(UNDER PROTEST)布條走在「FORMOSA」名牌後面,據此抗議國際奧會。此外,楊傳廣在羅馬奧運獲得十項全能銀牌後,台灣奧運代表團團長鄧傳楷也發表聲明抗議國際奧會,鄧傳楷以英國選手不會在「威爾斯」名義下參賽為例,不滿代表團被迫以「台灣」為名義參賽。

1964年東京奧運,1968年墨西哥奧運,奧委會將台灣官方代表名稱改為「Taiwan」(TWN)。不過,國民黨政府堅持代表中國,拒絕使用「Formosa」或「Taiwan」,因此,國民黨政權在1960年、1964年、1968年,連續三屆向奧委會抗議「Formosa」與「Taiwan」名稱。

國民黨政權連續三屆抗議「Taiwan」與「Formosa」似乎有效。1972年慕尼黑奧運,奧委會同意台灣以「Republic of China」、縮寫「ROC」參加比賽。不過,1976年奧運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因為加拿大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加拿大拒絕給予中華民國奧運代表團簽證,要求代表團必須改稱「Taiwan」才能入境。國際奧委會同年也決議「中華民國」奧運代表團改以「台灣」奧運代表團參賽,但國民黨政府拒絕,因此缺席蒙特婁奧運。

Chinese Taipei 的中華台北奧運模式

1979年,國際奧會執委會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台灣)的會籍名稱多番修正與表決,決議台灣的中華民國奧會以中華台北奧會(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為名參加奧運會。國民黨政權不滿決議,多方抗議,甚至由奧會委員徐亨向瑞士法院提出控告。

1981年3月23日,中華民國奧會同意更名為中華台北奧會(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中華台北奧會也與國際奧會在瑞士洛桑簽訂協議書,解決多年來國際奧會中的「中國問題」。中華台北不得使用國旗與國歌,僅能使用中華台北奧運會旗以及國旗歌。

此後,奧會模式的「中華台北」幾乎成為台灣參加任何國際組織的官方名稱。由於1990年代以後,台灣人的台灣意識日漸高漲,中國不願意見到台灣以「Taiwan」或國名「Republic of China」參加國際組織,屢屢以政治手段將「中國台灣」或「中國台北」強冠在台灣身上。奧運的「中華台北」後來被順勢變成許多國際組織稱呼台灣的官方稱謂;自此,「中華台北」奧會模式也就變成台灣參加國際組織的不得已選擇。

自從1950年代以來,台灣的國際處境艱難,加上國民黨政權執意以漢賊不兩立為由退出聯合國,造成台灣的國際地位更艱辛。其實,台灣人目前屬意以「Taiwan」當作國際組織的正式名稱;台灣曾經有機會,但卻被國民黨政權拒絕。以奧運模式為例,國際社會在1960年代要求台灣以「Taiwan」或「Formosa」為官方名稱,但國民黨政府自認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因此全部予以拒絕。

簡言之,在國際政治角力下,台灣的英文官方名稱先從 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變成國民黨政權抗議的 Taiwan(台灣)、Formosa(福爾摩沙),後來改為 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雖然現在台灣人普遍希望以 Taiwan(台灣)作為參加國際組織的官方稱謂;但當年,國際社會以 Formosa 或 Taiwan 作為台灣的官方名稱時,都被國民黨政府「抗議」與拒絕。

今日,很多年輕人在問「中華台北是什麼碗糕?」中華台北是什麼碗糕?當這然要問國民黨,為何長期拒絕國際社會建議與批准的「Taiwan」與「Formosa」!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