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發現澎湖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發現澎湖

 2017-06-04 21:23
澎湖巨型的玄武岩景觀被譽為「上帝的石雕公園」。圖/郭文宏
澎湖巨型的玄武岩景觀被譽為「上帝的石雕公園」。圖/郭文宏

澎湖亦稱「菊島」,古名「西瀛」、「平湖」等,是台灣海峽上的一組群島,有如一串散落於東海的翡翠珍珠,最新統計共有90座島嶼組成。全島面積有12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大約10萬2千多人。北回歸線穿過澎湖的海域,也穿過群島之中的虎井嶼。

石雕公園,上帝的鬼斧神工

澎湖到處可見火山噴發過後產生的熔岩-玄武岩。這些玄武岩形成非常特殊的地理景觀,加上清澈的海水、湛藍的天空,沒有汙染的環境,澎湖就有如上帝鬼斧神工創造出來的畫布。這些巨型的玄武岩景觀被譽為「上帝的石雕公園」,曾有國際地質專家強烈建議,爭取澎湖列為世界遺產或設置為國家地質公園,但目前因為中國的政治因素而未有成果。

然而,在前駐法大使呂慶龍與澎湖縣政府的積極爭取下,澎湖以「台灣澎湖灣」的名義,在2014年3月7日正式成為世界最美麗海灣組織的成員,這個組織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支持之NGO組織。

澎湖海域因為有「黑潮」洋流經過的關係,海水鹹度多了4度,讓澎湖的海鮮特別肥美,不需要重口味的料理方式,就可以做出一道道老饕級的美食佳餚。

澎湖開發的時間比台灣還早,在中國的南宋時期(西元1225年),認為是最早有漢人來到澎湖居住。1281年,元代在澎湖設立巡檢司,當地居民把澎湖湖西鄉的青螺鼎臍山,仍稱「巡檢」,發起過尋找「巡檢」遺址的活動。

雖然澎湖向來只扮演著台灣的附屬角色,不過實際上,澎湖不論在地緣、政治或戰略上,都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中繼站。


澎湖第一家旅社。圖/郭文宏

歷史更迭,澎湖的多元文化

1604年,荷蘭登陸澎湖,明朝出兵澎湖驅逐,並刻石碑記錄此事,現存於天后宮內。

1622年,荷蘭人再度侵入,由於澎湖有最好的建築材料-玄武岩,因此在澎湖風櫃蛇頭山頭建築城堡。1624年,明朝再度出兵澎湖,雙方歷經戰爭、協商後,荷蘭人移往台灣,也將蛇頭山的堡壘移到台南安平,建蓋熱蘭遮城(安平古堡)。

1683年(清康熙22年),爆發的6月澎湖海戰,清軍與鄭軍決戰吼門。此一戰役也終結了鄭氏在台灣的22年統治。

澎湖馬公城內到處可見中國歷代統治的遺跡,也豐富了澎湖的文化底蘊。然而,澎湖還有更多更有趣的史前文化,也正被一件又一件的發掘出來。

2006年3月,澎湖縣民潘明國在西嶼鄉海邊挖出古鱷魚化石,經過地質學者勘查化石出土地後,推估這具鱷魚化石距今約1400萬年,是「中新世」初期的馬來鱷古化石。

另一件震驚國際考古界的,是2008年發現澎湖原人的化石。澎湖原人屬更新世時代人類,具備直立人的特徵,年代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是台灣最早的人骨化石(比左鎮人還早)。

近幾年來,不少研究台灣古文明的學者認為,台灣很可能是上古時代世界聞名的發源地-姆大陸「太陽帝國」,並舉出種種證據,包括台灣有著太陽帝國的古文字、海底建構物、台灣也是巨石文明的原鄉等。在海底建構物方面,就指向澎湖虎井嶼海底十字形城郭狀構造物,若可確定屬於冰河時期的人造物,將會證明人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就在澎湖。

史前時代,尖端石器製造場

根據《消失的姆大陸》作者邱吉沃德的描述,姆大陸是人類的最初文明誕生地,有6400萬的龐大人口,是一個文明繁榮的「太陽帝國」。迪士尼在2001年上演了一部動畫電影《失落的帝國》,描述一場大爆炸引發大洪水,「亞特蘭提斯島」面臨滅頂之災,於是全城大撤退,沉入海底。

有人主張,這個《失落的帝國》其實不在「亞特蘭提斯島」,而可能就是在姆大陸的台灣。而這個沉入海底之城,會不會就是虎井海底的這座海底建構物?但也有此一說,認為這個沉城的年代應該是在明朝時期,但目前皆尚不得而知,還需運用更科學的海底調查來揭開謎底。

澎湖還有另一個更有趣的古文明故事:2016年11日澎湖的一份媒體報導,考古學者邵美華研究史前玉石斧製作工藝,發現澎湖處處可見石斧遺跡,這是繼2006年中研院臧振華院士曾強調澎湖七美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是採石場及石器製造場之後,更進一步的重大發現。

邵美華說:「台灣西南部牛稠子文化出土大量的橄欖石玄武岩所製成的石斧。根據考古學者研究,經科學分析極有可能皆來自澎湖七美島。另外中國福建東山島大帽山遺址出土的石錛等,也有可能來自澎湖。」當她來到澎湖七美踏查,發現七美石器製造場範圍很廣,而且多處規模都相當大,因此認為七美島在史前時代應該已經世界最尖端製造場之一,繁榮的景象,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澎湖,不僅是海的故鄉、風的故鄉、玄武岩的故鄉,更是一個古文明的發源地。然而近幾年來,附近海域的漁獲被漁民、被中國鐵殼船以破壞性的過量捕撈,澎湖人賴以維生的漁業資源面臨嚴重問題。澎湖有越來越多人,轉向以觀光為業,保護海洋、保護大自然、尋找古文明的議題等等,越來越為當地人所重視。

【本文取材自民報文化雜誌雙月刊】
2017年/第18期(五月號)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