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橋下 錦連
彼此在私語著
多次挫折之後他們一直蹲著從未站起來
習慣於灰心和寂寞 他們
對於青苔的歷史祇是悄悄地竊語著
忍受著任何藐視 誘惑和厄運
在鐵橋下 他們
對於轟然怒吼著飛過的文明
以極度的矜持加以卑視
抗拒著強勁的音壓
在一夜之間 突然
匯聚在一起
手牽手
哄笑 然後大踏步地勇往直前
夢想著或許有這麼一天而燃起希望之星火
河床的小石子們 他們
只是那麼靜靜地吶喊著
*錦連(1928- 2013),本名陳金連,彰化市人。職業生涯是彰化火車站電報房電報員,退休後遷居高雄。喜愛文學的他,日治時代在鐵道講習所研修摩斯
電報通信技術;勤跑圖書館閱讀日文書籍,浸染在鐵道風景的人生,交織著文學之夢。戰前就與朱實、張彥勳等人在「緣草」交流;戰後也參與銀鈴會活動。一九五〇年代,銀鈴會同仁張彥勳被捕入獄時,曾於台北縣三峽避難。在跨越語言一代台灣詩人中,與詹冰、陳千武、林亨泰、羅浪等各具特色。自喻為一隻吝嗇的蜘蛛,感嘆經歷兩種國度,轉換語文的處境以及珍惜語言的創作觀。參與過紀弦發起的「現代派」,也參與發起「笠詩社」,譯介許多日本現代詩與詩論。出版中文詩集多冊,也有日文詩集及一九四九年日記《那一年》,台灣文學館出版《錦連全集》十三冊。
〈鐵橋下〉是一九五〇年代作品,正是白色恐怖時期的台灣人心境寫照。職業生涯與鐵路有關的錦連,有許多呈顯鐵路意象的作品,這首詩也是其中之一。以河床的小石子喻台灣人困厄之境,以鐵橋上的火車喻壓迫的統治權力。經歷過二二八事件的詩人把自己族群的困境,透過相關物象的關係表露出來。彼此在私語,經歷多次挫折後他們一直蹲著從未站起來,是說屈辱人生,是灰心是寂寞;對歷史只悄悄地竊語,而且歷史就如青苔,沈積已久。但即使
如此,對於象徵統治權力霸權的「轟然怒吼著飛過的文明」仍然以極度的矜持,加以卑視。被壓迫、隱忍,但卻卑視那壓迫著。
有夢想,團結起來抵抗的夢想。夢想在一夜之間手牽手,大踏步地勇往直前––這是革命的意思。只這麼夢想,也有革命的夢想,但像河床的小石子的台灣人,只這麼夢想。這是一九五〇年代的情境。但後來的台灣人的夢想逐漸化為行動,民主化、自由化之路彰顯的意義就是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