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搶救瀕危植物 台越聯合植物保育研究中心啟動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搶救瀕危植物 台越聯合植物保育研究中心啟動

 2018-12-12 11:32
由台灣與越南的植物學者共組團隊,深入越南南部森林調查植物。圖/清大提供
由台灣與越南的植物學者共組團隊,深入越南南部森林調查植物。圖/清大提供

全球生物多樣性快速降低,生態體系瀕臨崩解,2018年起,科技部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推出「海外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中心」計畫,甄選補助由清華大學教授李家維提出,與越南共組植物調查團,已發現數個蘭花及蕨類新物種。「台越聯合植物保育研究中心」日前於越南比杜努伊巴國家公園總部掛牌成立,象徵兩國為物種保育的共同承諾及長遠合作關係。

清大表示,人類文明的發展,伴隨著大規模的環境開發及破壞,多年來科學界持續發出警告,物種正以正常速度的100倍持續消逝,地球史上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將由人類造成。

2007由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李家維發起、台泥企業團支助,在台灣成立了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KBCC),以保育熱帶及亞熱帶植物為職志,希望能永續地球生物多樣性。

目前KBCC已蒐藏32,000餘種活體植物,按照植物類群分別栽植於17棟溫室(面積共35,240㎡),這是全球最豐富的活體植物蒐藏,遠超過排名第二的英國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擁有的18,000種。

2012年至2017年,KBCC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NMNS)、林業試驗所(TFRI)合作,在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支助下,展開「所羅門群島植物資源調查」行動。清大表示,這是近代少見的大規模國際植物蒐集及保種計畫,引來國家地理頻道關注,於2018年2月推出〈植物獵人〉紀錄片,於全球約200個國家播放,深受國際好評。

2018年起,科技部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推出「海外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中心」計畫,甄選補助由李家維教授提出,結合KBCC、NMNS及TFRI成員的「台越植物資源保育研究與保育中心建置」構想,將所羅門群島植物調查經驗,複製於越南展開。與越南科學院南方生態研究所(SIE)及比杜努伊巴國家公園(BDNP)合作,兩國共組植物調查團,已3度深入越南南部之高原叢林,採集了豐富的標本及活體植物,並發現數個蘭花及蕨類新物種。

12月3日,在比杜努伊巴國家公園總部舉行「台越聯合植物保育研究中心」掛牌,象徵兩國為物種保育共同承諾及長遠合作關係。清大表示,越南歷經森林大規模砍伐、越戰破壞後,森林覆蓋率被估計只剩10%。越南政府於1986年開始推行一系列森林復育政策,直至2017年時森林覆蓋率已回復到41.2%。

清大表示,越南的森林復育有成,植物資源調查則尚有待補強,「台越聯合植物保育研究中心」除與越南方合作,一同調查植物資源、出版論文與植物誌以外,亦邀請越南和其他東南亞地區的植物研究者,來台參與培訓課程並駐園實習,期望以多元方式,推動東南亞地區植物保育意識。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