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人物】整形外科名醫 中研院院士 魏福全 (1945〜)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人物】整形外科名醫 中研院院士 魏福全 (1945〜)

 2021-07-18 11:30
人物-魏福全。圖/擷自長庚醫院
簡介:

魏福全,1945年10月15日,出生於台灣屏東,1972年畢業於高雄醫學院,之後進入台北長庚醫院外科從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教授做到教授、到長庚醫院副院長、長庚醫學院院長,他專攻整形外科的顯微手術,曾經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大學當研究員,他在長庚醫院成立「長庚整形外科肢體重建中心」,帶領長庚醫療團隊打造了世界有名的整形外科卓越名牌。他利用解剖學、生物力學、生理及病理學的研究方法,發明或改良出許多獨創的理念和手術方式,解救了許多傳統方法無法重建的肢體和顏面,被稱為「不可能的外科醫師」,他的顯微重建手術已經變成國際上整形外科爭相學習的主流,2006年美國重建外科醫學會選他為外科史上400年來最重要的20位創新發明者之一,他是唯一的亞洲人,可以說是台灣之光!

魏福全的專業學術成就,在國際醫學雜誌發表的論文將近500篇,被引用的論文次數超過8000次,出版的專書超過10本,被編入教科書的章節超過84篇,全世界超過75個國家,超過1400名整形外科醫師來過台灣的長庚醫院受訓學習,被譽為前來顯微重建手術的「麥加」朝聖!

魏福全的顯微外科手術成就非凡,當然獲得無數的獎項,1989年他獲頒行政院「傑出科技人才獎」,1999年榮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2006年他獲得美國重建顯微手術醫學會第二屆「諾貝爾龐貝獎」,2009年中央研究院選他為院士,2012年他獲得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及整形外科基金會「臨床研究傑出獎」,2014年他獲頒「台灣醫療典範獎」,2019年獲「2018-2019年總統科學獎」。

魏福全,1945年10月15日,出生於台灣屏東,1972年畢業於高雄醫學院,之後進入台北長庚醫院外科從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教授做到教授、到長庚醫院副院長、長庚醫學院院長,他專攻整形外科的顯微手術,曾經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做顯微手術和整形外科的研究員,又到過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大學手部顯微手術當研究員,他在長庚醫院做整形外科主任成立「長庚整形外科肢體重建中心」,帶領長庚醫療團隊打造了世界有名的整形外科卓越名牌。他利用解剖學、生物力學、生理及病理學的研究方法,發明或改良出許多獨創的理念和手術方式,解救了許多傳統方法無法重建的肢體和顏面,被稱為「不可能的外科醫師」,他的顯微重建手術已經變成國際上整形外科爭相學習的主流,2006年美國重建外科醫學會選他為外科史上400年來最重要的20位創新發明者之一,他是唯一的亞洲人,可以說是台灣之光!

魏福全的專業學術成就,在國際醫學雜誌發表的論文將近500篇,被引用的論文次數超過8000次,出版的專書超過10本,被編入教科書的章節超過84篇,全世界超過75個國家,超過1400名整形外科醫師來過台灣的長庚醫院受訓學習,被譽為前來顯微重建手術的「麥加」朝聖!他對病患進行的移植或重建手術平均費時8至10小時,是非常辛苦、艱難但卻是最有效能幫助病患的手術,可以免除許多病患面臨被截肢的命運,也可重建許多面臨殘廢的肢體,更可落實許多病患根除癌症的腫瘤,他所發明的腓骨骨皮瓣重建下巴骨,以及穿通枝皮瓣及自由形皮瓣的學理技術,大大提升了許多頭頸部腫瘤、口腔、食道癌、乳癌、骨癌及各種軟組織癌的可切除性,造福了從外傷延伸至癌症的無數病人。他在長庚30年間完成將近二萬二千個病例、是世界之冠,而將近98%的手術成功率更是世界首屈一指。

魏福全的顯微外科手術成就非凡,當然獲得無數的獎項,1989年他獲頒行政院「傑出科技人才獎」,1999年榮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2006年他獲得美國重建顯微手術醫學會第二屆「諾貝爾龐貝獎」,2012年他獲得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及整形外科基金會「臨床研究傑出獎」,2014年他獲頒「台灣醫療典範獎」,2019年獲「2018-2019年總統科學獎」。但最值得驕傲的是台灣中央研究院2009年選他為院士,打破了過去只選基礎醫學研究的學者為院士的慣例,因為他被肯定為不只是個臨床外科醫師更是一個科學家,他的外科手術成就不只是技術更有許多創新的學理。他不只救治病患無數,更教育訓練出許多教授和學者,當他獲選為院士時,他對長庚醫院的前院長也是整形外科的開路先鋒羅慧夫恩師表達台灣人的感謝,因為羅慧夫來台行醫40年把台灣人當成家人,魏福全永遠記得他對台灣的愛!


魏福全2019年獲「2018-2019年總統科學獎」。圖/擷自總統府flickr

※本文將收錄於《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續集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