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北美客協推動「讀書救台灣」(3)--重讀《亞細亞的孤兒》之1:各種版本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北美客協推動「讀書救台灣」(3)--重讀《亞細亞的孤兒》之1:各種版本

 2014-11-05 10:30
​1956年出版的日文書,第一次用《アジアの孤児(亞細亞的孤兒) 》之名。
​1956年出版的日文書,第一次用《アジアの孤児(亞細亞的孤兒) 》之名。

前言: 讀書救台灣

前兩章談因黃昌國教授及柯文哲醫師,強調學生「要多讀書救台灣」以及「北美客協」實際推動「讀書救台灣」,舉辦「讀吳濁流書寫報告」的有獎徵文比賽。鼓勵大家多讀書及寫讀後感,指定閱讀吳濁流的三本書:《無花果》、《台灣連翹》、《亞細亞的孤兒》。

因協會要審查,為審查而重讀這三本書,再讀後感到的確「溫故而知新」。重讀《亞細亞的孤兒》後又再稍加探討,發現不少有趣的典故及題材值得討論。這裡來先寫些不同語言的各種版本,以後再來討論各營對各種題材的不同解讀及看法,當然我的讀後感。

再回到此系列的主旨:讀書救台灣,我重讀《亞細亞的孤兒》後,更有感觸黃昌國及柯文哲教授的卓見,鼓勵學生多讀書救台灣。吳濁流的三本書,包括這《亞細亞的孤兒》都很有意義,多讀可救台灣,以後的討論會一再提到。

《亞細亞的孤兒》的出版

我手上有的是張良澤編,1977年「遠行叢刊25吳濁流作品集①」的《亞細亞的孤兒》(此文簡稱張版本),沒寫譯者是誰。我有的是1978年的再版本。看時發現譯文的有些用詞有點奇怪,查其他版本,發現我以前不知道或早忘了,有關書出版的歷史。

此書是吳濁流第一本長篇小說,不同於《無花果》及《台灣連翹》這兩本有自傳式的作品,這《亞細亞的孤兒》是「純」小說。若讀過《無花果》,書中寫的故事有似曾相識之感,因為寫不少他自己經驗。他日據時代用日文寫,戰後才在台北出版,最少有3位翻譯日文違中文。

吳濁流寫此文於太平洋戰爭(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1943-45年,完稿於戰爭結束前夕。以後會再提到他如何冒危險寫,還要藏書稿。這次再讀,才知道不全是秘密,他還先給一日本人教授看初稿而得到鼓勵。剛好有位前輩送我一文寫他跟這教授的一些典故,以後此系列會再提到。

我無法找到碩博士論文(最少23篇),時間及資源有限,依據所看到的文章及網上搜尋到的資料,所以很可能有遺漏或不正確處。

日文版

吳濁流首先以《胡志明》為名出版,第一到第四篇,以日文的小單行本於1946年9月到12月在台灣出版。第二篇加《悲戀の卷》,第三篇加《大陸篇》及第四篇加《桎梏の卷》的副名。吳濁流在《台灣連翹》說,此集第五篇,本由《民報》印,因二二八事變《民報》被封閉,無法自倉庫取出。八個月後報社廢封,只剩下16頁,幸虧有校樣還存在手邊,1948年一月才好不容易出版。下面列出的參考文獻1,2,維基百科及劉孝春的試論《亞細亞的孤兒》都沒第五篇出版的資訊。


《胡志明》第一篇於1946年9月出版的封面。謹謝陳凱劭的部落格。圖是台灣生的日本人名畫家立石鐵臣(1905-1980)所畫。

《亞細亞的孤兒》書名,是1956年第一次由日本的一二三書房出版時改的書名,顯然為避免與越共領袖胡志明混亂,主角也改名胡太明。1957年由ひろば書房出版時,改名為《歪められ島(被扭曲的島)》,但1973年又再以「亞細亞的孤兒」為書名外,加上「日本統治下的台湾」為副題,書名《アジアの孤児--日本統治下の台湾》,由新人物往來社出版。

從維基百科知道,2007東京都的綠蔭書房,出版《吳濁流作品集》,內收有用最初書名的《胡志明》版本,不知此《吳濁流作品集》,有《胡志明》第五篇否。本來的《胡志明》第五篇,想大概放入上述三版本中。上面提到1973年日文版《亞細亞的孤兒》再版時,吳老再版序文中,提到那是「決定版」。

中文稿

中文本首先由楊召憩翻譯,於1959年由黃河出版社出版,以《孤帆》為書名,此書1965年再版則由泛亞出版社發行。1962年傅恩榮再譯,用日文本的書名翻譯成《亞細亞的孤兒》,由南華出版社出版。看一文說1966年廣鴻文出版社出版《吳濁流選集》,選集的小說卷收此書,沒說誰翻譯,只說吳濁流親自修改一遍。

上面提到我讀的的張良澤版本,當然以《亞細亞的孤兒》為名,沒寫譯者。以後同一遠景出版社,出版不少其他種版本,看到一文說不同版本收集不同的文章,有的有序或評論文,有的沒有。不同版本文的內容是否相同? 解嚴前所刪改的,不知解嚴後「復元」否。有些文章指出,一些早期的中文版跟上面日文版有不少不同處。


張良澤編,「遠行叢刊25吳濁流作品集①」的《亞細亞的孤兒》。

1995年草根出版公司出版《亞細亞的孤兒》,上網查沒找到譯者是誰,印了很多刷。黃玉燕以後又再譯,先於2005年由新竹縣文化局出版,2008年由春暉出版社另行出版。還沒看到有文比較黃玉燕版本,與上述版本的異同,那一定會很有意義,因為解嚴後再重新翻譯,較沒有「戒嚴心態」,會忠實翻譯。若有差異,更能瞭解解嚴前為何刪改。很可能早已有些博碩士論文或其他文章,有較詳細的比較。

以上只討論台灣出版的中文稿,中國用簡體字出版的,從Google搜尋有幾本類似的封面,未去尋找探討,看到其中一本網站上說可以免費下載。假如有人有興趣,可以拿來跟上述的中、日文版本比較,看有否刪改,會是很有趣的論文題材。

請注意羅大佑也用這亞細亞的孤兒之名,寫一首歌的詞及曲,在中國較普遍。在Google搜尋圖片時,看到用亞細亞的孤兒的封面,注意看時,才注意到是羅大佑的歌,不是吳濁流的書。

英文版

這本書有英文譯本,由Ioannis Mentzas 翻譯,書名Orphan of Asia, 2006年由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出版。順便一提,美國在Santa Barbara的加州大學有「賴和吳濁流台灣研究講座」,由杜國清教授擔任,出版有《台灣文學英譯叢刊》,目前該叢刊最少譯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日文版自序〉、散文〈南京街頭速描〉及小說〈先生媽〉為英文。

沒去找看英文譯本,到出版此書的網站,看到不少人的評論,大多有好評,尤其說外國人可藉此瞭解台灣。上段提到的杜國清教授,有一文(中文)寫賴和及吳濁流,想他一定有不少用英文寫吳濁流的論述,最少上述《台灣文學英譯叢刊》有前言介紹。


Ioannis Mentzas 翻譯,書名Orphan of Asia ,2006年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出版的英文版。

結語

此章只寫出版的歷史及不同版本,吳濁流這本書很有意義,譬如民族或稱國族的認同,發現不同「意識形態」的各營,對此《亞細亞的孤兒》的有不同的「偏」愛。還有其他不少話題,一樣可多多討論。當然我也有我的感觸--我的「偏」見?下幾章會再討論,種種重讀後的「溫故知新」。

主要參考文獻


  1. 維基百科的吳濁流及亞細亞的孤而項下: 吳濁流   以及亞細亞的孤兒    (2014.11.4)

  2. 劉孝春: 試論《亞細亞的孤兒》  (2014.11.4)

  3. 杜國清: 賴和、吳濁流與台灣文學    (2014.11.4)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