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民報書摘】眼見為憑:從眼睛到大腦,從感知到思考,探索「看見」的奧祕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民報書摘】眼見為憑:從眼睛到大腦,從感知到思考,探索「看見」的奧祕

2021-08-05 16:00
作者:理查.馬斯蘭 Richard Masland
譯者:鄧子衿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05-14
官方網址:

幾乎大腦所有的行為,都與視覺息息相關,當我們了解視覺形成的原理,不僅能夠明白「看見」代表的意義,更能一窺大腦運作的堂奧。哈佛大學神經科學教授理查.馬斯蘭藉由解析眼睛的內在組成與行為,解答了關於大腦處理資訊的關鍵問題:即人類如何感知、學習和記憶資訊。

理查.馬斯蘭的著作《眼見為憑》,以活潑又不失專業的風格,娓娓道出眼睛如何成像再透過大腦認知的過程,除了有視覺神經的基礎知識,亦包含許多科學家發現這些秘密的歷史故事,不僅適合想輕鬆了解醫療科普知識的讀者,更提供想深入了解其中知識的好奇寶寶。人工智慧可以取代視覺成像與認知的神奇過程嗎?本書提供一些想法,需要您親自來探索──在此推薦可以一讀的好書。——蘇上豪(金鼎奬作家、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內容簡介

我們為何能輕易在人群中認出家人或朋友的面孔?

如此理所當然的行為,其運作機制卻是科學界的重大奧祕之一!

從視覺到人工智慧,揭開人腦與電腦的「看見」之謎

幾乎大腦所有的行為,都與視覺息息相關,當我們了解視覺形成的原理,不僅能夠明白「看見」代表的意義,更能一窺大腦運作的堂奧。哈佛大學神經科學教授理查.馬斯蘭藉由解析眼睛的內在組成與行為,解答了關於大腦處理資訊的關鍵問題:即人類如何感知、學習和記憶資訊。

視覺神經細胞是高度特化、細緻而多元的神經細胞,一條視神經中約包含百萬根神經纖維,也因此「視覺的形成機制」一直是科學界亟欲解開的謎題。《眼見為憑:從眼睛到大腦,從感知到思考,探索「看見」的奧祕》分為三部分,理查.馬斯蘭帶領讀者從第一部「視覺的開始」出發,解說光線進入視網膜時發生的各項細節、介紹視網膜與視神經上功能不同的細胞及其機制;第二部分進一步闡述這些神經細胞如何各司其職接收訊息,並將其轉化為知覺的複雜神經網絡,讓我們對日常生活中幾乎不會意識到的「看見」,有了全新的認識,更將內容擴及電腦,闡述其如何藉由機器學習發展人工智慧;第三部分則嘗試討論知覺與思想,當電腦學會「看」,是否表示它有了自己的思想?電腦真能取代人腦嗎?或者還需要發展更多技巧?都在本書中有獨到的解析。

理查.馬斯蘭以風趣生動的口吻講述看似枯燥的理論機制,並廣納各種觀點;行文之間更不時點綴以合作過的傑出學者,以及在漫長研究過程中發生的大小事。透過深入淺出的筆觸,讓那些在實驗室裡度過的晨昏躍然紙上,帶領讀者一同參與這趟偉大的解謎之旅。


哈佛醫學院科甘傑出眼科學教授理查.馬斯蘭(Richard Masland, 1942〜2019)與他的著作《眼見為憑》。圖/擷自哈佛醫學院網站、時報出版,民報合成

作者簡介

理查.馬斯蘭(Richard Masland, 1942〜2019) 哈佛醫學院科甘傑出眼科學教授(David Glendenning Cogan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Ophthalmology)與神經科學教授。曾擔任世上最大視覺研究機構麻州眼耳醫院(Massachusetts Eye and Ear Infirmary)研究主任多年。二十多年來擔任哈佛醫學園神經科學課程的主要教師,並因此得到兩座教師獎。他是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成員、前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研究員,以及普洛克特獎章(Proctor Medal)與愛爾康研究獎(Alcon Research Award)等諸多獎項的得主。他為視網膜的神經網路與逆轉失明的研究帶來了開創性的貢獻。

譯者簡介

鄧子衿  國立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碩士。專職生命科學、食物以及醫學範疇的科普翻譯,曾獲得第九屆吳大猷科普翻譯獎佳作,雜誌譯稿散見於《科學人》與《國家地理》,近期的翻譯書籍有《藻的祕密》、《群的征服》與《毒特物種》等。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