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謝里法 書寫台灣美術運動演義的畫壇「鬼才」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謝里法 書寫台灣美術運動演義的畫壇「鬼才」

記憶流轉大稻埕

 2018-04-28 12:03
對謝里法而言,台北大稻埕就像是巴黎的蒙馬特,或紐約的格林威治村,這些地方都是人文、藝術、思潮薈萃的重要場域。
對謝里法而言,台北大稻埕就像是巴黎的蒙馬特,或紐約的格林威治村,這些地方都是人文、藝術、思潮薈萃的重要場域。

台北大稻埕就像是巴黎的蒙馬特,或紐約的格林威治村!在台北大稻埕出生的藝術大師謝里法如此形容他的故鄉,在他心目中,這些地方都是人文、藝術、思潮薈萃的重要場域。

「大稻埕三部曲」重現美好年代

1938年,謝里法出生於台北大稻埕永樂町二丁目94番地(約在今迪化街的台北霞海城隍廟斜對面)。從小他就展現對繪畫的興趣與天分,並受大稻埕文化藝術氛圍的影響,1955年即進入台師大美術系,接受廖繼春、林玉山等台灣前輩畫家的指導,1964年前往法國深造,1968年旅居美國,回國後開過數次畫展,並著作多本藝術理論、藝術史和小說。版畫家廖修平曾經在謝里法〈牛犇牛〉個展的介紹影片中,形容「謝里法是一個鬼才」,繪畫和寫作都非常傑出。

謝里法所撰寫的《紫色大稻埕》、《變色的年代》和《原色大稻埕―謝里法說自己》等書,宛如「大稻埕三部曲」,《紫色大稻埕》更被改編為電視劇,以歷史空間再造的「新芳春茶行」作為拍攝場景,引發話題。


謝里法的《紫色大稻埕》、《變色的年代》和《原色大稻埕―謝里法說自己》,宛如「大稻埕三部曲」。

從他的著作中,可以尋到許多跟大稻埕有所淵源的畫家身影,如:〈水牛群像〉浮雕作者黃土水、繪畫〈扒龍船〉的蔡雪溪、〈南街殷賑〉的郭雪湖等,更看到以「波麗路」西餐廳、「山水亭」台菜館為重要藝文舞台的台灣新美術運動的美好年代。

窺看1920年代的時代心靈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發起人周奕成如是說:「從我個人所關心的面向上來說,謝里法先生是帶領我們窺看1920年代藝術家之時代心靈的人。」他表示,70多歲的謝里法,和郭雪湖、李石樵、楊三郎相差一個世代,他可能因為和這些前輩畫家有親身接觸和深度理解,或因當時他們的意見和性格都頗濃烈,故在寫《紫色大稻埕》時,他是以一個「從旁觀看」的角度,並把他們的對話和情態記錄下來,讓人物在小說裡自己出場表演。他認為,「這本書裡面最重要的是畫家之間,以及畫家和企業家、政治家、外交官的對話。是1920年代台灣知識分子對台灣人定位、對藝術本質的想法,我認為它是一本藝術思想小說。」

而謝里法自己是這麼解讀的:「我是大膽假設,卻不求證。」因為他認為,很多人物史事如果不是透過此種虛擬、想像或小說的形式呈現的話,可能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留意到這些,但透過他這樣的拋磚引玉,可能會引起其他人、甚至史學家對此加以研究。或許可以如此比喻,他曾撰寫過的《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若是美術上的《三國志》的話,那麼《紫色大稻埕》就是《三國演義》,更能活靈活現地重現台灣新美術運動的輝煌年代。


「大膽假設,卻不求證。」謝里法希望透過這樣的拋磚引玉,引起其他人、甚至史學家對過去的藝術家們加以研究。

謝里法就宛如一座歷史橋梁,而周奕成也講出許多人的心聲:「幸好有謝里法,我們這代人才能夠多知道一些當時台灣知識分子和文化人的激昂、探索和苦悶。」

※本文轉載自《台北畫刊》596期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